对“杨丽娟事件”的特别解读:她只是一面镜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06日17:30  精品购物指南

  对“刘德华女粉丝”事件,各媒体、各专家、各名流、各草根已经纷纷发言,我们见识了对此事件的种种说法,我们对此事件肯定也各有自己的看法。本期我们找来的三位评论者,都试图从特别的角度发表自己对此事的感想,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希望他们的发言能给大家比较新鲜的感受,能在一定程度上启发你的思路,使我们更开阔、更理性地来看待这个有震撼效果的新闻事件。

  他们当真了

  刘德华的粉丝之父为抗议刘拒不见女儿跳海了。刚一听到这事,心里真别扭,觉得很可怜。这事件里,这家人的境遇很悲惨,也很愚蠢。而作为明星似乎也很为难,粉丝们的确很疯狂,要求似乎是无限的。

  不过,我想明星们一直是在挑逗和勾引观众,总是一脸“欢迎来搞”的样子。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明白这是游戏规则,明星们为挣钱搔首弄姿,观众花点钱意淫一下。

  明星和观众之间遥远的距离和实实在在的陌生,被刻意掩盖了,只有在这样的极端事件中才被突显出来。

  这家人当真了,以为那些笑脸,那些张开的双臂,那说出来的“爱你们”是真的,竟产生了想如同一个人和一个人那样的,当面的、真的交流的想法——可想而知,落差会多大。

  也对,歌迷会都安排一对一的见面了,也合了影了,还要怎么样啊?——这家人或者是父亲,或者是这个女粉丝还是感觉不对劲。哪儿不对劲呢?因为那仍然是公共场合,仍然不是“人和人”的交流,是“人和形象”的交流。

  一个真人和一个包装出来的形象,这是一个多大的幻觉啊!必须要以一个人的死来戳破。

  这似乎和马丁·斯科塞斯的电影《喜剧之王》类似。一个喜剧明星,疯狂的粉丝。那粉丝也是“当真了”,百般不得如愿之后,绑架了明星,本来只是想出出气,结果没想到砸手里了,因为那明星也不想活了。明星虽然是喜剧之王,但生活里一点也不逗,而且懒得逗,还有一堆自己和家里的烂事……

  从前看外国电影都以为那只是外国的事,和中国没关系。想不到一二十年之后,外国的事也一一发生在中国了……唐大年(blog)/文

  女粉丝 等不及

  刘德华女粉丝的事情,在我目力所及范围,所有媒体都报道了。怎么报的呢?大多先叙述事件经过,再请所谓专家发表一下看法。事件经过都是抄来抄去,看一份报纸足够了;专家的看法就多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得出各式各样的结论,诊断女粉丝心理有问题,斥责追星风气有问题,等等。

  这些发言看得我胆战心惊,佩服他们仅凭报纸上豆腐块文章,就有开药方的自信。倒是一个最有资格下结论的心理医生,没下任何结论,只说注意到一个细节:一段女粉丝家人在一起的视频当中,父亲坐在个小马扎上,母亲远远站在门口,家中最突出的中心位置——床,由女粉丝独自占据。

  在这个心理医生的提示下,我调动以往学到的心理学常识,想到不少内容,对这姑娘和这件事情多了不少理解。继而想到,如果所有“专家”都像这位医生一样,多了解多观察多分析,先别忙着下结论,该有多好。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女粉丝成了现在这个样子,社会环境的嘈杂、心理历程如何,背后的东西太多了,真去挖一挖,恐怕几十家报纸都能报得不重样,可惜大家都没有那个耐心。报社等不及,不及时整出篇报道,记者要被扣工资;专家等不及,不迅速下个结论,好像显不出自己的高明;读者等不及,就想看个热闹,真要从头到尾写上一版,字儿太多看着烦不说,没人帮着下结论,要自己去总结,早就丧失这能力了。

  说起来,“等不及”三个字,浓缩了女粉丝的心态、女粉丝父亲的心态、媒体的心态、专家的心态,它甚至是我们大众生存现状的高度概括。女粉丝急着要表达自己一腔浓烈的情感,女粉丝的父亲急着要帮助女儿圆梦,媒体急着要表明自己的关注,专家急着要表达自己的结论,我们这些大众急着攫取各种新信息……整个社会都等不及,都匆匆忙忙,可是到底在忙些什么?忙到最后就是一个父亲自杀,一个姑娘变成这样?

  能不能慢下来?女粉丝慢下来,多观察自己的内心;父亲慢下来,多观察女儿;媒体慢下来,多观察事情的前因后果;专家慢下来,真正起到一个专家的作用;果真如此,这件事也许不会发生。又或者,即使发生了,也许不会只是每天成千上万八卦新闻中的一条,热闹几天即如浮云(blog)漂过,而是真正给人带来某些启迪,让人在剩余的人生之路上,尽量走得稳一些。

  至于一些媒体主动资助女粉丝的行为,在我看来更不可取。帮助人当然是好事,但是,如同油本来是个好东西,火上浇油就很可怕的道理一样,帮助人钻牛角尖(blog),帮助人自我炽盛、离正道越来越远,这不是聪明人该干的事。

  有一种人,施舍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傲慢心。我暂且不照此思路,往不良之处猜度媒体资助这姑娘的用心,至少他们也是等不及,结论下得太快,所以迅速采取行动。最后一个老人的投海自尽,足够说明他们的结论下错了。杨葵/文

  她是一面镜子

  粉丝之父跳海事件一直是这一周以来的娱乐头条,但这件事似乎已经超越了娱乐,超越了八卦。

  该指责谁呢?明星是无辜的也是尴尬的,而媒体为了新闻效应不得不继续大炒特炒,有几家媒体还一直在参与此事,似乎巴不得她们接着返回香港大闹。而当事人现在已经严重依赖记者。这件事到底要怎么收场呢?

  在我看来,杨丽娟就是所有粉丝的一个极端例子,虽然粉丝都认为自己和她有本质的区别,自己只是正常的热爱值得热爱的偶像,但那种对幻象的痴迷是如出一辙的,当然,要让粉丝们承认这一点是艰难的。

  每个粉丝都沉浸于自己对所迷恋偶像的执著当中,对这个幻象深信不疑,只是杨丽娟的执著是无限放大了的。不只是粉丝,我们每一个人也都各有自己的执著,比如执著于爱情或者其他,我们可能不能理解粉丝对明星的狂热,但我们对其他事情的狂热却是一样的,我们都应该从杨的身上看到自己的执迷不悟。

  在此我不惜引用一下宗萨钦哲仁波切的《正见》中的一大段:“悉达多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经验视如一场梦,他发现我们的习性执著于此梦幻般相对世界的显现,认为它是真实存在的,因而落入痛苦和焦虑的无限循环中。我们深陷于睡眠之中,如同桑蚕在茧中冬眠,依据我们的投射、想象、期待、恐惧和迷惑,编织出一个现实。我们的茧变得非常坚实而绵密。我们的想象对自己来说是如此真实,因而困在茧中,无法脱身。然而,只要了解这一切都是我们的想象,就能让自己解脱……帝洛巴对他的学生说:不是显现(外相)困住了你,而是你对显现(外相)的执著困住了你。”

  宗萨钦哲仁波切所讲的这些并非针对偶像崇拜,但用来解释偶像崇拜却再恰当不过了。当我们因为执著于某事而迷失时,不妨看看杨丽娟,她是我们所有人的一面镜子。 阿美 /文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43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