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家vs艺术家 余秋雨赞林怀民“审美寻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6日01:00  北京晨报

  

评论家vs艺术家余秋雨赞林怀民“审美寻根”

  “中国现代舞蹈艺术高峰论坛”昨天的重心就是艺术家林怀民(上图右)与艺术评论家余秋雨的对话,对话吸引了中国舞蹈界大家白淑湘、赵汝蘅以及舞蹈学院的青年学子们的目光。

  余秋雨称赞林怀民在艺术创作中对于

传统文化的寻根态度,“当年,我在全国各地考察傩戏的时候,所到之处发现林先生已经去过。”余秋雨认为,林怀民的文化寻根并不是考古式的,而是审美式的。所以,他的《九歌》虽然以屈原作底本,却杂糅了包括中国西南各省乃至东南亚地区的多重审美,从过去说到近代现代,极其美。而《水月》所探讨的精神领域,是从道家和佛家中获得了启示,是人本思考的体现。而他的《行草》更表明我们中国的书法其实是天籁。

  林怀民表示自己对祭典仪式有浓厚的兴趣。《水月》、《流浪者之歌》、《行草》的舞台本身就可以看作是一个祭坛,舞蹈则应该看作是仪式。“1990年我去贵州安顺,考察那里的地戏,地戏的唱腔可以理解为人们在某种生活状态上的呼唤。我关心我的作品必须对观众发出那种呼唤,我关心舞者如何吼出来。”

  林怀民鼓励在场的青年人要走出去多看多学,而不是在学校把自己框死,因为“传统并不是拿一块传统贴在身上就是传统了”,“至于该如何做?我没办法告诉你。今天纽约的现代舞者大半都在餐厅打工,我在纽约也是这样,没有被别人养,也就不会有怨言。”林怀民透露,云门三十四年声播海内外,却依然是从年初到年尾在找钱,“我们70%的时间在打点现实,只有5%的时间在作艺术。”对于想从事艺术的青年人,林先生忠告,“别吓唬自己,别哄骗自己,别抱怨环境,如果你不喜欢这种生活就不要作编舞。”

  晨报记者 李澄/文 邹红/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