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致女儿书》就当“遗书”写 王朔称写得很失败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2日01:15 北京晨报
晨报讯(实习记者 刘婷) 昨天,记者获悉王朔新作《致女儿书》即将上市。这部用对女儿娓娓诉说的方式剖析自己的作品,却是王朔当成遗书写的。王朔说,希望自己能挣脱束缚,讲真话,希望这本书不出版或自己死后再出版。“但后来,写着写着,还是出现局限,还是不能全讲真话,(我)开始犹豫了,自我否定了。所以这个书,我私底下当然认为写得是失败的。”王朔这样评价自己的新书。 “我这十几年一直想把过去的生活找个合适的口气一股脑讲在一个故事里,但是一直就找不到。有一天,突然想起对她——女儿说,仿佛如获至宝,找到通道。”于是王朔对自己在美国上学的女儿讲了家史,讲了自己,讲了自己与亲朋好友的关系。他力图剖析这个世界原本的样子和人的本质,甚至试图向女儿讲述真实的男人是个什么样。文字间流露出拳拳为父之情与深深的歉疚和痛苦,使该书被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但就在王朔怀着浓浓深情以为可以自由写作之时,却感到了异常的矛盾。“对女儿讲呢,就有所讲有所不讲,有些话就她的理解力不能讲,或者说有时候社会禁忌自然地就出来阻拦了。”王朔坦言有时觉得讲得“太隐私了”,而且在写作中“情绪波动太大”。比如写性,王朔本以为自己可以写得无拘无束,但发现心里不断在对自己进行否定,以至于到最后这本书中完全没有了性描写。王朔表示:“当遗书写,也是一个姿态而已,就是不发表,或死后才发表。这么想你能放开一点,实际上也没有全部放开。” 这种状态使“想把生活全部穷尽在这一个结构里”的王朔常常对自己的结构质疑。他认为自己叙事不利,因为他常常不由自主地直接抒情了。他感觉“所有的东西都写不完,写到一半,写到一定程度找到一个叙事调子以后,就叙事不下去了,最后就形成了瘢痕。索性有写作痕迹就有写作痕迹吧,这也是没办法的事。”而这也让王朔重新审视自己,“我再肆无忌惮也要考虑社会的接受能力。”
王朔的新书是“遗书”还是“忏悔录”?
【发表评论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