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白岩松举办京城读者见面会 只谈新书不谈自己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5日09:49  竞报

  昨天,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出现在北京一家大型书店,参加一本新书的读者见面会。他的身份是这本书的作者,这本书的名字正是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的系列报道的名字——《岩松看日本》。

  “你要我谈我本人,我肯定不谈。”他说。白岩松回避了所有关注他自身的话题,尽管在场的读者中有相当一部分在购买他的新书《岩松看日本》的同时,还多拿了一本再版的自传《痛并快乐着》。

  “日本之行,让我紧张并感受压力。”白岩松在书中坦言,临行前他已经很清楚这次出发的不易。“放纵情感,理智不会答应;而一味理智,公众的情感又如何面对?”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白岩松走进日本,用一双记者的眼睛去观察,并力图呈现给观众一个真实的日本。“分寸的拿捏成了最富挑战性的任务。”

  白岩松说,在《看日本》的过程中,他一直在两种角色中转换,一个是新闻人,一个是中国人。“例如走进靖国神社,你面对其中对历史的扭曲,中国人的身份想克制都不太可能。但即使这样,我也要时刻告诉自己:你是一个新闻人。”

  白岩松的日本之行之后,不仅提出了一个让人深思的议题——中国人应该如何看日本,也让他自己在中日关系的思考方面获得许多突破。白岩松透露,前不久,作为一个媒体人,他在一个专门研究国际问题的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一篇讨论中日关系的论文,他从学术的角度提出,在中日之间,既不应该唱高调,也不要反目成仇,“先把爱恨放到一边,去了解才是最好的选择。”白岩松称之为第三条道路。

  在书里,白岩松向读者全方位地描述了他所看到的日本的方方面面。而对于未来,白岩松的回答是:“没人知道中日的未来会走向何方?或许在目前,任何过于悲观或者过于乐观的看法都缺乏依据。”

  读者会 岩松聊日本

  初到日本,无论在东京还是大阪,硬件冲击力已经不像十多年前那样强烈,甚至与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比较起来,还看得出一些落后的地方,比如东京的高速公路只是单向双车道,大街小巷到处都是杂乱的电线杆等。

  没办法,我们拥有后发优势,东京的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的故事,而北京、上海更多打下的是近十年的印记,所以,日本的硬件,已经没什么太多可说的。因此,也容易因此简单地骄傲起来。以为我们都可以,都行了。

  那就仔细地看看日本的软件吧!在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地方,一个废庙旁边的简易厕所,刚开始我还以为那里肯定不会有手纸,可一进去,赫然发现刚换了不久的新手纸,谁换的?背后的流程是什么?

  上完厕所,一洗手,新的震撼又来了,洗手池是马桶的水箱盖。这样,你洗手的水又流进了马桶的水箱,水资源就这样被循环利用。

  我们了解日本吗?不。

  日本了解我们吗?是的,如同几十年前的上个世纪初一样。在日本20天,我每天用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整理日本5份最重要的报纸,整理他们对中国的报道量。20天下来,感触颇深。他们对中国的报道,一是量大,二是面广,三是相对客观,四是实际。

  那么我们呢?如果我们被情绪绑架,失去对现实日本了解的欲望,那么,我们会不会还失去另外的一些什么呢?

  在日本,我们总能看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比如文字,比如建筑,比如唐诗和宋词。

  同样在日本,我们也时刻感受到日本当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比如动漫,比如时尚,比如流行音乐。

  那么,我们当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多吗?

  回答是否定的。这个答案并不让人愉快。我们的确该低下头来仔细地想一想。

  自从回来之后,上上下下,里里外外,听到很多好话,这么多的好话不会让我得意,因为这些年有些事情极其相似,进步并不大。比如十多年前《东方时空》开播,老百姓兴奋地给予表扬,其实并不是《东方时空》做得多好,而只是做了电视该做却一直没做的事情。

  《岩松看日本》同样如此,不是做得有多好,而只是承担了媒体原本应该承担的责任。除去歌舞升平,媒体的空间其实还有很多,除去现实利益,媒体还有好多责任需要承担,而面对一些掌声,我们都该惭愧:走了很久,其实才刚刚出发。

    新浪娱乐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