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老石夫五部音乐作品周末首演 力求噪音中求和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20日14:53  北京日报

  “啪,啪”两声响,打火机没见动静,石夫嘟囔了一句“怎么又坏了!”一旁的儿子赶紧说:“您甭抽了!”不过,这位78岁的作曲家显然有些执拗,又连着“啪”了几下,终于点燃了指间的烟,深深吸了一口。“讲话的时候,就想抽抽烟。”昨天,北京交响乐团会议室,作曲家石夫谈兴盎然。“力求‘在噪音中求和谐’”

  11月24日,北京音乐厅,将成为石夫音乐生涯一个值得铭记的坐标。他尘封多年的五部音乐作品,将被北京交响乐团首演。交响组曲《恰哈尔卡木卡姆间奏曲》、音诗《墨韵——大序》、《第四交响乐》、《第二交响乐》、交响诗《帕米尔之歌》——这五部作品,最早的完成于上世纪70年代,最晚的成章于1992年。

  “《恰哈尔卡》和《帕米尔之歌》突出古典音乐传统技法,曲调鲜明、和声丰富、结构讲究,其余三部作品我慎重地借用现代音乐技法,突出无调性,力求‘在噪音中求和谐’。”石夫尽量“通俗”地介绍着作品,“说得太专业了,你也不懂。”他毫不“讳言”。“不能指责听众耳朵不及格”

  如果从1957年进入中央音乐学院学习算起,石夫在音乐道路上已“滚爬”50年,并且硕果累累。“舞剧《文成公主》、《草原儿女》、《林黛玉》,歌剧《阿依古丽》、《热土》、《古兰丹姆》、《阿美姑娘》……”石夫如数家珍,麻利地像是在“报菜名”。除了这些,他还创作了《牧马之歌》、《娃哈哈》、《弹起我的冬不拉》、《长相知》等500余首歌曲,其中有很多广为流传。“你不能指责听众的耳朵不及格,关键是要有真正的好作品。”回忆早年,为了一部作品翻来覆去地“折腾”,石夫由衷感慨:“作曲家不光有技巧,还要有‘感觉’,要靠积累!”“玩MIDI,小年轻可能还不如我”

  石夫虽年逾古稀,但精力旺盛,比年轻人还“年轻”,还时尚。他喜欢上网浏览信息,家里有四台电脑,各自分工不同,其中一台专门用于操作MIDI系统(电子音频设备,音乐人用其模仿乐器之声进行录音)。谁说这种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的高科技,是年轻人的专利?石夫就“不信这个邪”。“从MIDI一进入中国我就开始玩啦!说起机器型号、效果器、混响效果,很多小年轻可能还不如我呢!”石夫挺了挺蜷在深色羊绒大衣里的瘦弱身躯,更加神采奕奕。

  他为广州某唱片公司“打工”,花费大量心血和时间,从选题、组织、录音到监制,完成了“一项巨大的音乐工程”——录制了《音乐课堂》、《舞蹈课堂》、《绘画课堂》等几十个品种的上百张VCD。“回头去我家,让你好好欣赏我的MIDI啊,特专业!”难以抑制的自豪感,让他爽朗地笑起来。

  “写得太‘绝’了,我都没退路了”

  石夫的音乐成就,被载入《中国音乐辞典》、《中国艺术家辞典》、《中国当代名人录》、《中国近现代音乐家传记》等数十种辞典中。按说,石夫应该享受如此功成名就的感觉,不过他有些诚惶诚恐。“他们把我写得太‘绝’了,我都没有退路了,再说我也没那么神。”

  在石夫心目中,自己无非就是个一点都不老的“老头儿”,退休后也闲不住。早年,石夫受夫人影响爱上绘画,无奈脑子里“没这根弦儿”,中途辍笔;后来,石夫酷爱钓鱼,可遗憾于北京“没有心仪的地方”。“我爸就爱做饭,这是他放松休闲的最好方式。”一直在一旁静听的儿子,突然插话进来。“哪天去我们家,给你做饭吃啊!”石夫盛情邀请。“好呀,好呀!”记者连忙应允。“我只会做

川菜,烤鸭我可不会!”石夫大声说。原来,耳朵有点“不及格”的他,把“好呀”听成了“烤鸭”。可爱的老头儿!李红艳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