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申《伦敦时报》专访 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24日12:11  新浪娱乐
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林申

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伦敦时报》林申专访

  “这是一张极其有抱负的脸孔,镶有一双相当容易受伤害的眼睛,有一天他很可能成功,但是会不会愉快就不能保证了。”这是影迷在林申(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blog)专属网页上的留言,是对这个表面上酷酷坏坏、喜欢周星驰(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喜剧的内在节奏,却又迷恋梁朝伟(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听歌)般优雅绅士风度的帅小子的深层读解。

  界定在梁朝伟和周星驰之间的“80后”

  而在知名影评人曾子航(林申《伦敦时报》专访浸泡式电影教育下长大 blog)眼中的林申是这样的:“听说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林申从小就被N双大名鼎鼎的演员叔叔阿姨的手抱过,在这种优越的背景下无忧无虑地长大,此后又被送到澳大利亚深造。可以说他身上有着80后一代的共性——优越的生活,早熟,解放的天性,经历过青春的叛逆期,自主自立。如今开始有点成熟男人的影子了,骨子里还脱不了坏小子的基因(听歌)。”

  2007年,林申首次挑梁的小成本国产电影《意乱情迷》在电影院里与好莱坞电影、香港喜剧同分一杯羹,取得了让人跌破眼镜的票房成绩,毕竟这是根据轰动一时的网络小说改编的,讲的也是都市男女情爱方面的事情。

  细数国内“80后”籍的演员,基本都是帅哥靓女一片,演技出众的没有多少,林申当然不甘屈于偶像派的行列,不然不会有《门》(blog)里的大胆演出,他也不会接下这部根据争议性极强的小说改编的情感电影《意乱情迷》:

  “我认为能反映‘80后’感情的电影,或者说敢像我们这样去拍的,从来没有。这是一部需要支持的电影,不管结果怎样,它至少反映了我们自己的激情和浪漫。” 制片人看林申的第一眼认为他生活中的形象就很像阿抗,是界定在梁朝伟和周星驰之间的感觉。

  “不管是《麻辣婆媳》里的吴英为、《荣归》里的李明捷,还是眼前的阿抗,我都给他们三个人赋予了‘80后’不同的感觉,但是我要强调,‘80后’从我嘴里说出来并没有炒作的意思,因为它没有任何值得炒作的因素。其实跟‘90后’相比,我们是挺‘(被)试验’的一代,但我们更幽默更浪漫,从宏观来看,丢哪代人都不能丢这一代人。”

  “浸泡式电影教育”成就新一代电影人

  有人问知名影评人曾子航:在偶像批量生产的今天,林申如何突出重围?我说不用刻意,凭他那双犀利的眼神就够了,都说80后是欲壑难填的一代,既然有欲望,就需要在银幕上发泄,看看林申的眼睛,就知道他有戏。

  著名影视制作人李小婉(blog)是林申的母亲,这曾经是他与媒体之间一个心照不宣的秘密。所以当年只身从澳洲学管理回来的林申才能在没有光环的情况下,在剧组里“打工”,角色客串,在制片、美术等一系列岗位“实习”:

  “我一直觉得电影是一个工业,它跟我学的商业是分不开的。在目前这个社会,电影太不商业了就没有票房,没票房就没有人给你投资,没有投资,你再有艺术细胞的人也生存不下去。而且电影工业在中国来讲又是一个有很多空缺岗位和不规范东西的行业,要达到好莱坞那样的工业制作需要一个过程,在其中就需要商业、艺术的人员共同完成。我的理想是做一个很伟大的演员、导演,包括制片,我希望能把这个行业做得很规模化,让人提到中国电影就像提起一个很了不起的事情。我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我的外公外婆原来就是老北影的,新中国建立以后拍电影的那代人,他们呕心沥血地为中国电影做贡献,没享受过一天所谓的红地毯。所有我认为很成功的电影人其实都在北影厂后门买菜散步呢!甚至已经离开了我们。”

 [1] [2] [下一页]

林申吧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