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奥运报道团北京专电昨日,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下半场编导工作室主任沈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场开幕式完全可以得到满分。同时,沈晨也谈到了昨日下午最后一次彩排时最大的顾虑,“开幕式不是担心有谁不到位,而是怕谁紧张过头。”记者(以下简称记):整场开幕式结束可以打多少分?沈晨(以下简称沈):我给这场开幕式打100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所展现出的最大特色,就是非常突出中国文化,它把中国传统文化通过演出的形式,传达给了全世界人民,这是最有意义的事情。这场开幕式非常有品位,虽然演出分为上半场和下半场,但风格相当统一,整场表演洋溢着浓浓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味道。
这个过程相当辛苦,这是我从事这一行业以来,所经历过的时间最长也是最困难的一场表演。我们的方案修改了无数次,如果具体到每个表演项目,有项目修改了上百次,最少也修改了二三十次,这都是我以前所没碰到过的!记:与以往相比,北京奥运开幕式是否更为出色?沈:每个举办奥运会的国家,都在用开幕式向全世界传达自己祖国的文化,因而展现出来也肯定会是不同的风格,因而不能说谁更出色,这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记:各国运动员第一次集中进鸟巢与现场进行配合时,你最担心的是什么?沈:问题不大,基本没什么需要磨合的地方。大家当时最关注的就是天气。如果下雨,雨量到什么地步,需要保护哪些设备;雨量再到什么地步,哪些活动要取消或者延后,都是要经过精确计算的。
记:除了天气,人员方面呢?你自己的状态如何?沈:经过了近一年半的准备,演员以及工作人员此刻就好比大考当前,应该说我不担心任何一个人不到位,怕的就是有谁紧张过头。
而且我自己也得保持平静的心态,我如果再紧张,下面岂不是都乱了?
他们和你我一样,是一群平凡人;但是,能够亲身参与奥运会,却让平凡的人变得很不平凡———他们是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演职人员,在经过一年多的艰苦训练以及严格的保密之后,今天,他们终于可以敞开胸怀,讲述他们自己的故事。
舞台演职人员揭“幕后”
太极表演演员:曾连排48小时
在开幕式表演中,有2008个来自塔沟武校的学员,19岁的范伟鹏就是其中一位。范伟鹏在接受采访时说,为了这一节目,从2007年的7月起大家就开始排练。“我们都是从全国各地的分校聚到一起来的。一开始,每个分校先自己练习,到今年5月底的时候,所有人再一起会聚到北京,开始合起来排练。”范伟鹏说,“有一次我们连续训练了48个小时,而且中间还一直在下雨。我记得练到凌晨3点的时候,我们实在忍不住在观众席的座位上睡着了,等我们醒来的时候,又继续练……就这样,我们连着排练了两天两夜。有一次武术排练,一晚上我们伤了16个学员,最严重的一个头部撞到地上,当场昏迷过去。但是我们所有的学员,没有一个人放弃排练去治疗,都一直坚持到了最后。”
“琵琶”伴奏队长:为5分钟演出等近3小时
在开幕式上,当奥林匹克旗帜出场时,有100个女孩用琵琶进行了音乐伴奏,程雨雨就是其中的一位,而且她是这100个女孩的“大姐姐”兼队长。能亲身参与奥运会开幕式演出,小程最大的感受就是开阔了视野,“在这里,你可以接触到非常多种类的艺术类型,以及各种多姿多彩的演出形式。对我今后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在开幕式上,小程的演出只有5分钟,但在演出前她们必须在后场等待很长的时间。“在等着上场的时候,我们都保持着良好的纪律,正因为这样,参与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的庞大团队才能如此顺利地完成整个表演,并震惊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