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坚定的信念,刚毅的性格,已过古稀之年的杨在葆一如他在银幕上的铮铮形象,硬汉气质丝毫不减。在大连金鸡百花电影节上,记者与杨在葆不期而遇,老艺术家谈起中国电影仍快人快语:“我是热爱电影艺术的,发牢骚也是希望中国电影变得更好。”
拍英雄拔高贬低都不对
从《红日》中的石东根,到《从奴隶到将军》中的罗霄,再到捧得百花奖影帝的《血总是热的》,从影近半个世纪的杨在葆塑造了一系列“银幕硬汉”形象,令观众难以忘怀。
在他看来,如今的影视作品对英雄的塑造太过平民,甚至有贬低英雄之嫌。“这样的英雄形象,我不太认同。也许是人们的审美观变了,但我觉得,男人生来就是堵枪眼的,要不怕死,勇于担当,一旦国家、民族、家庭出了什么事,他应该冲在最前面。”
杨在葆说:“过分拔高英雄固然不对,但过分贬低也不符合实际。”
好作品应该干预生活
翻拍红色经典作品成为近几年影视圈的流行趋势,连杨在葆曾经主演的《红日》也难逃被改编的命运。对这种现象,杨在葆认为应该从两方面来看待:“很多人觉得当年拍这些电影时各方面条件都不太好,想重新拍一下,这样做其实是好事;另外一些人主要出于商业上的考虑。遗憾的是经典重拍似乎都不大成功,主要是指导思想不对。”
杨在葆告诉记者,他最满意的两部电影是《血,总是热的》和《代理市长》,“电影不但要深入生活,参与生活,还要干预生活,前提是你要有大爱,历史上所有的文学家、艺术家都有一种忧患意识。在我看来,好作品一定要对现实有大的冲击力,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对人的思想、人生观能产生影响。”
做好演员的前提是做好人
退休后的杨在葆并没有离开电影界,1998年他与于洋、李仁堂一同拍摄了电影《昨日的承诺》,因为拍摄中剧组内部出现分歧,杨在葆一怒之下将投资人炒了。他说:“我不愿意为金钱失去一个艺术家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也不会拿自己的职业开玩笑。我现在有退休工资,够吃够花,没必要为钱去出卖自己的艺术良知。”他认为,作为有责任心和使命感的艺术家,必须对社会和民族负责。
对于现在的年青一代演员,杨在葆送出了他的寄语,“要做好一个演员先要做好一个人,这是最基本的,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做好表演。我很高兴看到新一辈人才正在成长起来。”
本报记者 唐晓诗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