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龙凤船秧歌是流传在于洪区南阳湖一带的民间舞蹈,据老艺人贾玉坤讲,龙凤船在本地区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由于南阳湖地区的汉、满、朝鲜族、锡伯族居民不断增加,地区的文化氛围也日益浓厚。各种民间舞蹈汇集一体,逢年过节,上街表演,尤其是龙凤船秧歌独特、逼真、火爆,深受群众喜爱。
龙凤船的悠久民俗史
二百多年前,于洪区南阳湖一带只有八户人家,后来从山东迁来一个姓黄的,会唱、会说书,龙凤船就是他传授的。建国前,每逢年节和喜庆之日都要上街表演,尤其是每年农历四月十八都要去赶娘娘庙会。当时杨士乡郑家洼子有个娘娘庙,庙会期间非常热闹,各种民间艺术都到庙会表演。龙凤船的表演深受群众喜爱。因而一代代传授下来,至今保留了原来的风格特点。
马春岭系龙凤船第6代传人,从艺40年。十几岁向老艺人史成仁学习龙凤船,他不但表演船夫,也能扮演船姐,走起舞步,既快又稳,如同真船在水上行走一般,深受群众欢迎。
龙凤船的表演情形
顾名思义,龙凤船由两条船组成,一条是龙头龙尾的龙船,另一条是凤头凤尾的凤船。每条船“船姐”是少妇扮相,摆船者(撑船人)是渔翁(船夫)扮相。表演时展现船在水上行的各种情形。其风格特点是:船走起来“稳中有快、快中有稳、快慢结合、快而不乱”。摆船者走“野鸡流”(踮脚碎步)。在服饰上,船夫头带草帽,挂白满髯,身穿绸料襟上衣,彩裤系围裙,扎腰带,脚穿高筒毡靴。船姐头戴蝴蝶结帽花,身穿银红边的绿绸对襟上衣,水裙、彩裤,脚穿圆口布鞋。
在动作上,表演者站在船身中,将四条布带交叉挎于双肩,再用一带系于腰间。走法叫“野鸡流”,即踮脚走“碎步”,上身抖动,双手举至“托掌”位,横握船竿,掌心向外。然后右手握船竿上端,扛于右肩,左手向后握船竿下端,上身前俯,双膝微屈,似原地拉船状。接下来,两腿自然下蹲,上身前俯向前推(船)。此外还要进行撬船、打虎势、摆船等动作。音乐的曲谱是《柳青娘》,火爆又欢快,扭起舞步给人一种心情舒畅( blog)、逼真、生动的感觉。
龙凤船的特征及重要价值
龙凤船道具包括:竹竿、彩绸、方木棍、铁环、不锈钢架、彩绘布、铜铃、孔雀翎等。龙凤船秧歌整个表演要听从撑船人的指挥,船走起来稳中有快,快中有稳,快慢结合,快而不乱,“圆场”、 “拧麻花”、“二龙吐须”等是它的经典招式。龙凤船秧歌人数为30—40人,脚步变化轻而快,快而又不乱。
龙凤船秧歌具有悠久的历史,对弘扬民族文化,继承和发展传统习俗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它的表演形式以及服装道具等均有很高的审美价值。马春岭老人现已八十高龄,并无继承人,这项艺术面临失传的危险,有关部门应该引起关注。
本报记者 李彤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