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5岁濮存昕推出自传 自称还有10年创作期(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7日10:40  京华时报
55岁濮存昕推出自传自称还有10年创作期(图)

濮存昕风采依旧

  著名表演艺术家濮存昕的自传《我知道光在哪里》日前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该书由濮存昕与学者童道明合著而成。昨天,濮存昕接受采访时表示,他在这本自传里只是谈了他的演艺经历与心得,没有谈家庭和情感,合适的时候会将包括初恋在内的经历和盘托出。谈及演艺生涯,出生于1953年的濮存昕自认为还有10年创作期。

  -缘起:放低姿态谈艺术

  《我知道光在哪里》一书分“独白”“对白”“旁白”三部分,详尽勾勒了濮存昕的成长过程与演艺生涯。其中,“独白”讲述了濮存昕的人生经历;“对白”通过对话讲述他几十年的舞台实践及表演心得;“旁白”是资深人士剖析“濮存昕现象”。全书230多页,定价28元。

  6年前,濮存昕与童道明曾合著《演员濮存昕》一书,其中记录了濮存昕的演艺人生路。“那本书所讲的多是2002年以前的事情,所谈多为艺术话题,有种‘端’着的姿态。让人觉得可耻的是,可能因为是铜版纸彩印,定价竟然高达78元,太贵了,普通读者根本不会搭理。”濮存昕说,在这本新书中,他以“看破放下,自在平常”的心态谈自己的过失、自省、忏悔等,定价也较低。

  -底线:不谈家事与情感

  在第一部分“独白”中,濮存昕讲述了他内务部街快乐的少年时光、敏而好学的青春岁月以及种马班的知青生活、走上话剧舞台的坎坷之路等。其中,濮存昕透露了人艺导演蓝天野力排众议,让当时还在空政的濮存昕出演《秦皇父子》,以及他与谢晋朱旭、郑榕、林兆华的交往过程。有读者表示,濮存昕在回忆这些经历时许多细节多是一笔带过的,大大削弱了阅读快感。对此,濮存昕拿绘画做比喻:“绘画要注意留闲笔,更要注意留白。书也是这样,话不能说得太满,要留些空间给读者思考。”

  在书中,濮存昕揭开小时候的伤疤、知青时期的隐私,却只字不提妻子、女儿等情感话题。对此,他说:“我是执意不谈家里的事的,其实每个家庭各有各的难处,连《建筑大师》中的建筑大师索尔尼斯都难免俗,何况你我呢。难道你敢保证你家就没有危机?”濮存昕表示,等将来老到一定时候,如果有机会他会再出一本自传,把初恋等情感经历和盘托出。

  -同行:林兆华值得尊重

  在第二部分“对白”中,濮存昕畅谈他深得蓝天野等众多艺术名家的演技真传,经几十年舞台创作实践形成个人独特表演风格的心路历程。濮存昕认为,他生命中的两个重要角色是鲁迅与弘一。

  一直以来,由于过于强调形式感,林兆华的戏争议不断。濮存昕认为,林兆华的创作精神、创作态度接近焦菊隐。“林兆华指出话剧演员应该学习中国评弹艺人‘跳进跳出’的技艺,他还用‘牵线木偶’来描述演员与角色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观点都是他在话剧领域的有益探索。”濮存昕称自己本来不是最契合林兆华的戏剧观念的演员,“不过他把我改造过来了。说到友谊,我跟林兆华也不是所谓的酒肉朋友,要是不排戏,彼此也见不到。”

  面对今年已70多岁的林兆华,濮存昕心中有一种隐忧:“毕竟那么大年纪了,还能干多少年?记得有一次他生病,还来剧院排戏,看着他的背影,我突然有点儿感动……生命是有限的。对戏剧,他是一个追求理想的人,而且还有那么点儿舍身精神。在理想的坚持上,甘于孤独这是最值得尊重的。”

  -人艺:缺乏大师级领导

  濮存昕透露,作为人艺副院长,他曾递交过辞呈,“我一直自认是一个演员,在做行政领导与演员之间,我情愿选择后者。人艺需要有经营管理头脑的干部,比起焦菊隐先生、曹禺先生这些前辈大师,我们这批人受的教育不够,积累也不够。我,一个小学六年级毕业生,怎么敢站在那个位置上,让大家照我的想法抡圆了干?我没有这个能量。不仅是我,坦诚地说,人艺现在没有这种有前瞻性的、大师级的领军人物。好在让我欣慰的是新来了院长张和平。”再往后想,濮存昕依然无法乐观:“10年后张和平退了,剧院会不会又退到原来的格局?”

  谈到演艺生涯,1953年出生的濮存昕自认为还有10年创作期,“该退的时候,慢慢歇去”。他说,演员离不开掌声,感恩于这些喝彩,才有动力继续吃苦受累,但也绝不能只为喝彩做事,“人生最终还是:‘满船空载月明归。’不属于你的,希求不来;属于你的赞美,你退了,人家茶余饭后也许会聊聊你。戏剧艺术是我的月,名利是几颗星,不过如此。”  本报记者卜昌伟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