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几天前接待了10位南昌客人,有的是第一次来沈阳。席间,向宾客介绍世界遗产沈阳故宫时,突然一位客人问:小沈阳是不是在你们这里?其架势似乎饭可以不吃,也要瞧瞧二人转,却对沈阳故宫没有兴趣。
在当前鱼与熊掌轻重难辨的文化消费时代,人们更注重口味。于是,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当前的沈阳文化消费领域出现了一场遭遇战——以沈阳故宫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名城“大沈阳”,遭遇到了以二人转演员小沈阳为新生力量的文化团队。
“大沈阳”要海纳小沈阳
如果把沈阳城叫“大沈阳”,那么有300多年历史的沈阳故宫便可称作“老沈阳”。“老沈阳”历来稳扎稳打,去年实现接待游客90余万人,收入3500万元,连续三年确保3000万元以上。而另一位“老沈阳”张氏帅府也实现收入近2000万元。相比之下,小沈阳更是实力不俗,其所在团队去年总收入9600余万元,在全国演出团队中居首位。
市企业文化研究会会长高立胜认为,在当前情况下,要发出一个信号,打造一种理念,要在合作的空间里共同发展,只有实现“抱团儿取暖”,才能促进文化消费,实现保经济增长。
因此,“大沈阳”不必与小沈阳去PK,而应以海纳百川的文化姿态,体现出历史名城的厚重感。试想,如果旅游团体,在设计路线时能将沈阳名胜古迹的游览与观看二人转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白天游故宫,晚上看二人转”,一定会实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硬捆绑:文化消费领域的延伸
辽宁省咨询策划协会副会长张国忠日前就促进文化消费提出了“硬捆绑”理论,就是针对文化消费而将一种与之不相关的事,或是一个与文化不接近的领域,硬绑在一起,引导文化消费。比如,沈阳市体育局今年将介绍德国明星足球队来沈比赛,那么就可以与游览沈阳故宫,以及参与其他沈阳的文化活动“捆绑”在一起。
此外,书刊和影院这两个看似不相干的事,也可以实现“硬捆绑”。如今的报纸不介绍影院播映影片的名称和场次,因此观众去影院看电影心里并没谱,赶上哪场算哪场,如果有一个书吧在影院旁边,这样就实现了一个新的消费链条:读书-购书-看电影。
商品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整合
清文化研究专家、鲁迅美术学院教授张伟表示,文化消费实质上是包括商品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总和。但从目前来说,一提到文化消费人们只会想到精神消费,无论是看电影、游古迹,还是进博物馆。这只能说明我们的文化消费还很片面。
记者发现,在全市各历史名胜和博物馆、纪念馆里,纪念品的销售并不火热,问题出在物品不精致,价格偏贵,样式少。这就需要我们的旅游产品生产、研发要增加文化元素,做到先向文化靠拢,再向商品过渡。记者曾在山东曲阜孔府家庙看到从石碑上拓米芾手迹的文化消费方式,一张几十元,购者甚众。沈阳的文博场所可借鉴。
此外,电影院也可以销售电影衍生品,如近期火爆的喜羊羊和灰太狼等,还可制作一些精美的影片海报和图片册,以供观众收藏,如此来实现商品消费与精神消费的整合。本报主任记者 李彤
新闻排行 我要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