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宋以朗出席《小团圆》首发 否认违背张爱玲遗嘱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7日05:35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卜昌伟)昨天,张爱玲遗作《小团圆》首发仪式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举行。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宋以朗、《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张爱玲研究专家陈子善等人出席首发式。连日来,媒体报道称宋以朗违背张爱玲遗嘱,强行出版《小团圆》。宋以朗在仪式上对此表示否认,他出示了张爱玲的日记以及张与他父母的通信,指出张爱玲生前有出版《小团圆》的意向。

  据宋以朗介绍,1995年张爱玲在洛杉矶过世,临终前,她交代遗嘱执行人林式同把所有遗物都寄给好友宋淇夫妇,并交待他们销毁《小团圆》手稿,但宋淇却“舍不得”。“父亲1996年就去世了,我母亲也于2007年11月逝世,这样一来《小团圆》的事就由我和姐姐决定了,但姐姐不管这事,那我就得管了。”宋以朗说,他无子女,姐姐的孩子不懂中文,也不知道张爱玲其人,“我也60岁了,不想再把难题交给后人,所以不能再搁置下去了。”

  为证实张爱玲当年的真实意愿,宋以朗出示了张爱玲与他父母的书信节录,“幸好他们留下了一大批书信,四十年间,他们写了600封信,长达40万言。阅读这些书信,可找到《小团圆》如何诞生及因何要暂时雪藏的原因。”在宋以朗出示的书信节录中,有一封张爱玲1992年2月25日写的信,她在信中说:“还有钱剩下的话,我想用在我的作品上,例如请高手译没有出版的作品,如……《小团圆》小说要销毁。这些我没细想,过天再说了。”宋以朗认为,除了在给他父母的信中没有明确提出要销毁《小团圆》外,在给皇冠两位编辑的书信中还发现,张爱玲本人不但没有打算销毁《小团圆》反而积极修改,打算尽快杀青出版。“例如张爱玲1993年10月7日在给皇冠编辑陈白乐华的信中说,‘《小团圆》一定要尽快写完,不会再对读者食言。’”宋以朗总结认为,如果张爱玲真的要销毁《小团圆》,她会写“见此信请立刻销毁《小团圆》稿件,再回信确认”,可是她没有。

  宋以朗说:“作为张爱玲文学遗产执行人,《小团圆》应该怎么办?我能想到的有三个办法:销毁、出版、搁置。销毁会挨骂,出版也会挨骂。搁置不挨骂,但显然不能再搁置下去。作家在世,经营的可能只是市场;作家去世之后,我应该照料她的历史。所以我确定出版1976年的原稿,不作任何删改。”

  ■解读

  陈子善(张爱玲研究专家):张爱玲在“影射”自己

  《小团圆》是张爱玲后期唯一一部长篇创作。陈子善认为,张爱玲写《小团圆》,估计前后写了20余年,直到去世前还在修改,仍未最后定稿。

  他说:“盛九莉这个人物是张爱玲在‘影射’自己。学者夏志清早年曾写信建议张爱玲‘写祖父母与母亲的事’‘好在现在小说与传记不明分’。张爱玲也曾在给夏志清的信中说,《小团圆》为夏志清‘订做’。这就证明《小团圆》与张爱玲生平密切相关,只不过小说中祖父母未实写,父母虽花费不少笔墨,但也并非小说的重点。小说主要刻画主人公盛九莉的生活,包括家庭、求学和写字生涯以及情感经历。”陈子善认为,盛九莉应可视作张爱玲的自况,自我书写,或者说,盛九莉就是张爱玲借以“影射”自己,“正如她在1975年7月18日致宋淇信中所揭示的:‘我在《小团圆》里讲到自己也很不客气,这种地方总是自己来揭发的好。当然也并不是否定自己’。”

  止庵(《张爱玲全集》主编): 修改未涉及小说内容

  早在《小团圆》引进出版之初,就有许多读者担心《小团圆》的部分情节会被删节。《张爱玲全集》主编止庵称,除了改动了大小20余处字词外,《小团圆》没作任何删节。

  止庵说:“我们所做的只是技术上的问题,比如在小说里面有一处是这样写的,写她姑姑把钱都‘如’了进去。张爱玲本来是北方人,我是北京人,我马上明白,是什么意思。这个‘如’字其实就是‘扌需’字。再者,简体版

  和繁体版的字有些不一样,但并不是字写错了,只要有依据、有出处,我们就不改,再就是改动了少数大陆人听不懂的称呼。”

  止庵说,《小团圆》其实并没有什么可删的,“我不是一个没有尺度的人,也不是一个大胆妄为的人。二十几处,其实是一个估数,我实际上每改一个字,就在校样上贴一个纸条,把为什么改的理由写出来。这些理由其实都是技术层面的,与小说内容本身无关。”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