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昨日获悉,著名漫画家丁聪于昨日辞别人世,享年93岁。丁老近来一直身体状况不佳,4月中旬因肺部感染入院,入院后一直昏迷,昨日中午11时逝世。在遗嘱中,他吩咐家人: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我是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
平民作风,自称“小丁一辈子”
南京画家郜科与丁聪素有交往,当他从北京漫画界的朋友口中得知丁聪遗嘱“不留骨灰不搞仪式,普通画人就普通离去”,深为震动,他说,这就是“小丁”,一辈子甘当普通人。
丁聪从16岁就开始以“小丁”笔名发表作品。他喜欢“小丁”这个笔名,一来是区别于自己的父亲“老丁”——画家丁悚,另一层意思则有讲究——丁聪亲自这样讲解:“中文的‘丁’有‘人’的意思,‘小丁’即‘小人物’,这倒符合我这一辈子的基本经历,连个头也是矮的。”有意思的是,丁聪到了晚年,人们自然要尊称他“丁老”,他竟恍若不闻,以为“是喊别人呢,因为我从来没有老的意识”。只有到了爬山赶不上年轻人的时候,他才感叹“自己真的老了”,不过大家一夸他不像这个年纪的人,他立即又转忧为喜。
1998年,“丁聪画展”在江苏省美术馆举行,是一位民营企业家出资赞助,这很符合丁聪喜欢“平民性”的脾气。当时负责策划画展的郜科又陪他们夫妇去寻觅丁聪夫人当年在莫干山的旧居,交往间,深觉此“小丁”之“可爱”:他“手很巧,嘴很笨”,喊自己夫人是“家长”,一有事就对人道“找我家长”,40多岁才结婚的他对夫人实在依赖得不行。“小丁”还有一大嗜好:爱吃红烧肉,天天都得吃,还喜欢喝葡萄酒,但是从来不锻炼,吃完饭就画画。还有就是疯狂买书,买得多了竟有不少书是重复的,他也毫不在意,捧书则乐在其中。
酷爱画画,“不让我画我偷着画”
丁聪有句北大荒名言:“不让我画我偷着画”。40岁那年,被打成右派的丁聪来到北大荒的八五○农场云山畜牧场劳动改造。他偷偷地从家里带来一卷日本宣纸,空闲时,他就偷偷画工地的劳动景象和人物。
这种对画画的酷爱,几乎是与生俱来。原来,丁聪的父亲丁悚也是上海著名的民俗画家,当了一辈子穷画家的他不希望丁聪学画画。但丁聪,不让画就偷着画,最后父亲看到儿子的习作,大为惊奇,不再阻拦。
从16岁开始发表漫画,丁聪70多年间守着漫画没丢过。作为历次政治运动中挨整的资深“运动员”,从1958年的“反右”到“文革”,丁聪都在劫难逃。直到1979年春节,丁聪才终于得到彻底的平反,恢复了名誉、职称和工资待遇。平反后的丁聪已经63岁了,但他执著地拿起了画笔,创作量惊人。1979年以来,他已连续出版了20多本漫画集,可谓高龄高产。
丁聪的漫画以细腻刻画见长,被华君武称为“工笔漫画”,他的人物肖像尤见功夫,堪称中国漫画之一绝,可是丁聪却强调漫画还是应该用简单几笔勾画而出,但这不等于马虎,他说:“有人认为,漫画不同于别的画种,不需要太多的基本功,这种观点我是不敢苟同的。漫画是‘揭丑’的,但形式却千万不能‘丑’。”
情系《读书》,曾为本报题刊名
1979年4月10日《读书》创刊,丁聪就为其画漫画,一直没有间断。陈四益配文,他配画,曾经漫画了文艺界的很多名人如冰心、王蒙、张贤亮等等。近年来,丁聪有恙,读书的这碟“小菜”先是停了一阵,后来又换了画家,不免让很多读者怅然若失。
江苏的漫画家禹天成跟丁聪也曾有过多次接触。他说,在没见面前,对他的漫画就已折服不已,尤其是他在《读书》杂志上所画的名人肖像,对自己的启发很大,他是用中国传统的白描手法来画人物,那些漫像都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这样画了一批后,他出了一本《我的朋友》的集子,汇集了很多艺术圈、作家圈的朋友。”
丁聪有分量的作品实在太多,他为鲁迅作品配插图,画笔下的阿Q一亮相即赢得一片喝彩,茅盾先生马上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二十四幅图,从头到尾,给人的感觉是阴森而沉重的……我是以为阴森沉重比之轻松滑稽更能近于鲁迅原作的精神的。”阿Q这个形象,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凝固的文化符号。丁聪作品的个人风格非常强烈,“写实里有夸张,夸张中又有写实,非常细腻”,郜科由衷地感叹:他的功夫很厉害,最厉害的是,他能用毛笔画出钢笔的线条。
值得一提的是,丁聪与本报也有段缘。1986年创刊的《扬子晚报》在一次改版中,推出了《漫画世界》专刊。当时本报的编辑辗转找到丁聪,他欣然题写了《漫画世界》四个字的刊名。此后,他又陆续给本报寄来了一批稿件。
“小丁”走了,但他善良正直的心灵,他洞察时弊的锐眼,以及他留下的丰厚的艺术作品,却会留芳后世。本报记者 冯秋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