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杨立新:演戏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1月10日20:21  深圳特区报
杨立新:演戏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图)

《天下第一楼》剧照

杨立新:演戏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图)

《雷雨》剧照

杨立新:演戏能够感动自己打动观众(图)

《漕运码头》剧照

    记者 刘静 实习生 蓝广雨

  杨立新,一个中国话剧界响当当的名字。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成为一名话剧演员以来,至今的演艺生涯已经有三十余年。在阔别深圳多年之后,杨立新再一次来到深圳,在11月18日-20日深圳保利剧院即将上演的《天下第一楼》里扮演卢孟实这一重要角色。日前,本报记者在深圳音乐厅专访了这位知名演员。在采访的过程中,杨立新跟记者聊经历,谈话剧,说转型,分享自己的人生体验……

  谈经历

   从演三十余年

  1974年,北京话剧团(即现在的“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招收演员班,当时年仅16岁的杨立新背着家人偷偷去报考,但由于自己还没变完声,结果没有被录取。没多久,当时的曲艺团又到处招人,杨立新所在的147中学便把他推荐给剧团。因为自己不想说一辈子的快板,杨立新心里早已经决定:就算考上,也不去。面试的结果出人意料,曲艺团的老师认为杨立新的声音条件不够,但有表演天分,可以成为一名演员。于是又把他推荐到话剧团,这次的主考老师是林连昆,杨立新按要求和林老师流行地对了一折《智取威虎山》,颇受老师喜欢。就这样,在三十多年前,杨立新就成为现在北京人艺的一名演员,从此走上了自己的演艺生涯。

  刚进入北京人艺的杨立新,只能担当一些小角色。但他并不满足,常常自己用心揣摩角色的特点,并且跟其他演员交流,务求把每一个小角色都演得有立体感。正是因为自己的努力,在随后的《哗变》中为他带来了别人的肯定。杨立新在《哗变》中扮演军医伯德,出场时间仅有六分钟。但他出色的演技,把人物演绎得惟妙惟肖,几次摘脱眼镜的动作更是传神,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随后,杨立新又把视野转向影视剧,在《半边楼》 《我爱我家》 《海瑞》等影视剧中成功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杨立新的事业走上了一个台阶。

  2002年,杨立新的演艺事业迎来了一个辉煌。他开始担任北京人民艺术戏剧演员队队长,随后,凭借话剧《天下第一楼》的“卢孟实”和《万家灯火》中的“田政府”而荣获第二十届梅花奖。如今,杨立新已经成为北京人艺的顶梁柱,在众多话剧中挑起了大梁,出演重要的角色。三十余年的努力终于为他带来了应有的回报。

  谈话剧

    每个角色都不好演

  三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从一些不起眼的小配角,到现在出任重大剧目的主演角色,杨立新对如何演出一出话剧和角色把握上都有着自己的一套心得体会。

  他告诉记者,演话剧本身并不难。大多数人经过专业的训练后,都可以了解其中的规律,掌握一定的手段和技巧。话剧表演的基本元素是“喜、怒、哀、乐、悲、欢、愁”,所有的话剧表演都是由这几者带动的,正如所有的歌曲都是由音乐中的七个基本音符构成一样。

  一场好的话剧,光是有基本的表演元素还不够,还要靠演员的配合。每个演员本身首先是一个个体,但同时,他又是整个话剧中的一部分,两者是不可以分割的。杨立新还说:“演员本身要知道自己演的是什么,这一点很重要。戏剧本质上是一个文学问题,要想把话剧演绎得更出彩,演员应该了解戏剧文学这门学问。”

  尽管掌握了一定技巧,但对自己曾经出演过的各种角色,杨立新都表示“每个角色都不好演啊”!因为演员和戏剧人物永远是有距离的,戏剧中的人物在生活中是很难找到一模一样的。戏剧虽然来源于生活,但也是在戏剧家的选择之下产生的。在经过选择、提炼和创作这一过程后,生活的原形态就发生了变化,一部分被突出了,另一部分被淡化了,甚至是隐去了。“如果照搬生活,那就不是戏剧了”杨立新说。

  对于话剧,杨立新一直都希望能够做到雅俗共赏,并在这方面努力实践。那么如何才能做到雅俗共赏呢?杨立新说,剧本是关键。剧本是一台话剧的灵魂,好的剧本能够带动观众融入到话剧当中。

  他表示,北京人艺的话剧都比较好看,因为剧本大多出自大戏剧家、大文学家的笔下,并且经过反复地修改和提炼才能拿来跟观众见面,像老舍的《茶馆》等。这些经典的剧目在大多数人心中早已是深入人心,观众在欣赏话剧的时候,不仅能够很快地融入到话剧的情景中,而且还能看到社会的变迁、人性的变化,以及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故事情节。

  谈深圳

   深圳观众懂话剧

  早在1992年,《天下第一楼》就已经来过深圳演出,当时的杨立新出演了剧中的“大少爷”唐茂昌。阔别深圳十七年后,杨立新随《天下第一楼》再一次来到深圳,杨立新这次扮演的却是剧中主角卢孟实。

  话剧《天下第一楼》出自著名剧作家何冀平之笔,被誉为当代现实主义经典之作。该剧取材于京城老字号“全聚德”的发迹史,描写了一段老字号的兴衰与传奇。从1992年的第二版到现在的第三版,变化不少,但万变不离其宗。杨立新介绍,这次的最大变化主要是演员的大换血,这也为话剧带来了新的生命力。

  尽管与深圳阔别多年了,但杨立新对深圳的印象还是非常好的。一谈到深圳的话剧气氛,他马上兴奋地对记者说:“在深圳演话剧真棒啊!”多年来的从演经历,使杨立新练就一对“火眼金睛”:只要在台上,他就可以发现台下的观众看没看过话剧,会不会看话剧,懂不懂得欣赏话剧。在杨立新的眼中,深圳的观众是很懂得欣赏话剧的。台上的演员能给台下的观众带来一场好演出,而台下的观众又能够给台上的演员很好的反馈。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在这其中,演员的演技得以锻炼,观众的审美水平也在不断提升。

  近几年,在深圳乃至全国都流行起另一种形式的话剧——小剧场话剧。不少人认为,小剧场话剧已经开始抢占传统话剧的市场份额。在杨立新看来,两者并不矛盾。一方面,小剧场话剧在一定程度上挖掘了话剧市场中的潜在观众,把市场做得更大。另一方面,传统话剧可以提升观众对经典话剧的欣赏能力。当观众的欣赏能力提高后,反过来又会去欣赏更多形式的话剧,包括小剧场话剧。

  小剧场话剧的费用低,演出方便,对表演场地和设备的要求也不高,甚至三四个人就可以胜任。但不足是表演场地不大,距离观众较近,小剧场话剧的表演难度相对于传统话剧要高,演员对角色的把握要十分到位。同时,还需要观众有宽宏的心胸,能够包容演出中的一些小瑕疵。

  当被记者问及传统话剧和小剧场话剧哪个更好、自己更倾向于哪个时,杨立新机智地回答:“这真不好说,哪个做得好,哪个就好,这是一个水平问题!”

  谈转型

   “我还没转型呢!”

  在成为演员的这三十年间,杨立新除了演过话剧,还拍过电影电视剧,甚至是为著名电影《霸王别姬》配过音,只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电影的最后没有配上他的名字,导致不少观众都不了解这个情况。对于这几种角色的转变,杨立新有着自己的见解:“话剧舞台表演,我更加娴熟;参加电视剧的拍摄,我可以挣些钱;电影拍得比较少,但它更加艺术。各有各的特色吧!”

  他还谈到,话剧相对其他两者来说,受众面要更窄,但表演要求却高得多。一场话剧两到三个小时,甚至是更长,整个表演过程不能被打断,总不能因为自己的出错而对观众说:“对不起,刚刚出错了,我们重来。”同时,还要求演员把台词一句不漏地背下来,故事的叙述要起伏跌宕、有声有色,这对演员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考验。杨立新说:“艺术是没有高低之分,但表演却是有好坏之别。”

  2009年4月,杨立新第一次导演的话剧作品《我的西南联大》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隆重上演。一时间引起了北大师生的轰动,有些校友甚至是一口气买了六张最贵的票。当时,能容纳2200人的百年讲堂座无虚席。

  有人因为这部话剧而把杨立新形容为“演而优则导”,记者也向他问及是否会因此而转型做导演。杨立新笑着回答:“我还没转型呢!”他表示,在《我的西南联大》里纯粹是“兼职”了一把导演。因为这个话剧的编剧是他的好朋友,在这之前的一个数学电影里他们合作过。就那一次,编剧发现杨立新的最大特点是“能够帮助演员把人物塑造出来”,于是就推荐他去做导演。

  在导演完《我的西南联大》之后,杨立新参股投资了北京的一家文化公司。在谈到这家公司时,他表示将会出品多部“老北京百年缩影”话剧,故事背景都是北京百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选取的都是沿北京前门中轴线的知名地标。每部戏都是独立成章的,不同的人物和故事之间没有过多的联系。

  在说到是否会因为这样而把更多的时间放到幕后的工作当中,杨立新认为短期内还是会留在幕前,参与第一线的演出工作。他幽默地说:“北京人艺还不肯放我走呢!但如果以后真正地退了,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也不排除去从事一些导演或者其他的工作。”

  谈人生

  做戏和做人不完全一样

  常常,有些演员因为拍完一部戏演完一个角色之后,就会在生活中留下后遗症,因为入戏太深。在演了几十年戏之后,杨立新对“戏里”和“戏外”的区别拿捏得非常精确。他告诉记者,在生活当中可以得到很多启示和感悟,这对演员理解作者笔下的人物、心态和情节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一个艺术家而言,人生经历是一笔很大财富。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笔财富还会不断地增加。这对于他以后的表演、创作以至看问题和对待生活的方式都会有很大的影响。

  反过来说也一样,戏剧或者演戏这个过程,对观众和演员本身也是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杨立新举了个例子说:“就像今年深圳读书月的主题‘城市推崇阅读,阅读改变城市’一样,阅读能够改变城市。同样,看话剧演话剧本身就会改变观众和演员。”而在他看来,一个好的演员,应该能够正确区分“戏里”和“戏外”的差别,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有人说,“做戏如同做人”。对于这种观点,杨立新不太赞同。他认为,“做戏和做人不完全一样”。演戏毕竟是演戏,演戏演的是作者笔下的人物,而不是演员自己本身。但在“做戏”和“做人”之间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真诚。他说:“演戏要像做人一样真诚,这样才能感动自己,感动了自己也就打动了观众。”

  星档案

  ★姓名:杨立新

  ★出生年月:1957.08

  ★身高:176cm

  ★职称:一级演员

  ★主要作品:

  ★话剧:《天下第一楼》、《阮玲玉》、《蔡文姬》、《茶馆》、《龙须沟》、《我的西南联大》等。

  ★电影:《夜盗珍妃墓》、《霸王别姬》(配音)、《甲方乙方》《命运呼叫转移》

  ★电视剧:《我爱我家》、《漕运码头》、《上海上海》、《历史的背后》等。

  ★所获奖项:

  2002年荣获首届北京市中青年“德艺双馨”奖。

  2003年4月荣获第二十届梅花奖。

  2005年起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待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