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中午,在红网论坛出现了一则题为《张艺谋不是救世主,不要盲目造“印象” 》的帖文,发帖人自称湖南省临湘市副市长姜宗福,因寻求发展临湘旅游事业的“秘籍”,观看了全国各地数场“超大规模投资、表现手法老套、一哄而上的印象派山水实景演出”,认为“‘印象’搞乱中国,张艺谋‘功’不可没!”,并详细阐述了几点理由。
理由之一:明知景区“高投入不一定有高回报”,《印象××》投资额一浪高过一浪:《印象·刘三姐》,投资6000万(自筹);《印象大红袍》,耗资2亿;《印象·丽江》,投资2.5亿;《禅宗·少林》,烧钱3.5亿;《天门狐仙》投资1.2亿。如此烧钱,张导的代言人梅帅元却对媒体大言不惭地说:“不是每个景点都能搞实景演出。游客量决定投资量,高投入不一定有高回报。”的确,对于投资人而言,高投入确实不一定有高回报,但对张艺谋团队来说,高投入必定有高回报,这才是毋庸置疑的真理!
理由之二:《印象××》全国跟风,张艺谋推波助澜。在张氏《印象》的感召下,全国一哄而上,集体克隆,让大多数景区赚了吆喝,赔了买卖。
理由之三:“谋”驴技穷,演出从形式到内容大同小异,表现手法老一套。纵观全国如此之多的《印象》,真正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是只有《印象·刘三姐》。
理由之四:只考虑演出效果,不考虑投资利益。《印象·丽江》共动用了近400名群众演员、100匹骡马;《天门狐仙》的演出阵容更是达到了530多人。而实景演出受天气和季节的影响巨大,每年的有效演出天数受到巨大的限制,完完全全“望天收”,加之每年仅演职人员的工资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何况还要支付导游的高额回扣等等,投资商岂能不亏。
最后,临湘副市长姜宗福在帖子中还提到他讨伐张艺谋,并不是否定旅游景区上演出项目,而文化与旅游经济的结合乃“正道”,关键是要因地制宜,不要一窝蜂不惜成本地复制。于是,还拿岳阳市举例,称岳阳要建“一台戏”加深海内外游客的“印象”的印象,就有必要抛弃“印象教父”张艺谋的俗套。
24日下午,临湘副市长姜宗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帖子的确是他所发。而对于网上质疑其炒作声音,姜副市长称自己所批评的其实是一种现象,也绝非针对张艺谋个人。
傅天明 耿红仁 王丽娟
■新闻链接
贵州安顺市文化局状告张艺谋
为“安顺地戏”讨署名权
贵州省安顺市25日在贵阳举行新闻发布会,称安顺市文化局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本月已经在北京对电影《千里走单骑》的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及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提起诉讼,提请法院判令上述三方为《千里走单骑》侵犯“安顺地戏”的署名权一事消除影响,同时判令发行方停止发行影片《千里走单骑》。这一诉讼已于本月20日被北京市相关法院立案。
安顺市文化局认为,张艺谋2005年执导了影片《千里走单骑》,影片中作为故事主线贯穿影片始终的“云南面具戏”事实上是安顺市独有的“安顺地戏”。影片中的地戏演员、地戏面具、地戏演出的剧目、音乐、声腔、方言、队形动作等均来自安顺地戏。但是,导演张艺谋在影片本身及影片发布会等公开场合中都未表明“云南面具戏”的真实身份,在后期放映和光碟发行阶段也未提及“安顺地戏”。这一做法误导了观众,错误诠释了地方民俗文化,严重侵犯了“安顺地戏”的署名权。
“安顺地戏”距今已有六百余年历史,被誉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2006年被国务院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据悉,安顺市文化局此次诉讼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要求法院判令《千里走单骑》导演张艺谋、制片人张伟平、发行方北京新画面影业有限公司分别在《法制日报》、《中国日报》(英文版)中缝以外版面刊登声明,消除《千里走单骑》侵犯“安顺地戏”署名权的影响;二是判令北京新画面公司停止发行影片《千里走单骑》。安顺市没有提出要求金额赔偿的申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