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麦家:《风语》是谍战题材告别作 不再写破译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8月17日12:31  重庆晨报
麦家:《风语》是谍战题材告别作不再写破译家

麦家称《风语》是他谍战题材的告别性演出,不会再写破译家了

  “我想做一次告别性的演出。”前日下午,坐在蓉城宽巷子的白夜酒吧里,46岁的麦家有些激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当年在某隐形情报系统的老上级,经有关部门批准,专程从西双版纳的边防飞来助阵;另一个原因是,小说《风语》虽然比同名电视剧后问世,但却是作为小说家的麦家最为看重的。

  《风声》的故事发生在杭州,而《风语》故事,则发生在陪读时期的重庆。原本在上周,麦家要来重庆签售,但因为种种原因最后取消。所以麦家只得邀请本报记者到成都,与他说听“风”聊“语”。

  以重庆为背景

  写有关中国黑室的谍战戏

  看过吴宇森指导的二战影片《风语者》的人都知道,尼古拉斯·凯奇不惜用生命保护的纳瓦霍战士,正是掌握了日军无法破译的无线电密码,才显得十分重要。而在麦家的新作《风语》中,纳瓦霍战士变身成了天才数学家陈家鹄。神秘机构中国黑室的主人陆所长,则更像尼古拉斯·凯奇的中国版本。不过比起《风语者》,《风语》的故事更为复杂。而背景,则放在了陪都时期的重庆。

  抗战时期,中国三大情报机构,分别是日本的731部队、汪伪的76号院,以及军统的中国黑室。黑室最初的工作是破译日本空军电码,遏制敌机对重庆的轰炸。小说《风语》第一部中,以陆军上校陆丛俊出任黑室负责人为开始,国共双方与日军的情报机构,为争抢归国天才破译家陈家鹄展开了争斗。武汉沦陷前的重庆,各方情报人员鱼龙混杂,情色、权力、手腕、智谋……各种场面轮番上演。

  靠一张地图写作

  麦家来渝从来不去探秘

  在《风语》中,出现的许多场合都是重庆市民十分熟悉的。例如各国情报人员聚集的重庆饭店,隐藏在南山之中的黑室培训地点,特务们出没的朝天门码头等等。对于发生在重庆的故事,主要在成都和杭州生活的麦家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我去过重庆很多次,但是没有因为写这部小说去重访中国黑室的很多地方,因为原来的很多地方已经不存在了。”麦家告诉记者,用形象的话来讲,自己是通过一幅地图来写大江南北的。他写《风语》时,主要参照的是一张1943年出版的重庆地图,以及一本1946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民国时代的中国建筑》,小说里面的街道、建筑都是比照这两件宝贝来写的。

  “我了解中国最早的黑室在曾家岩,但现在这些房子都不在了。”麦家表示,自己参考的国共时期的谍战资料,现在基本都解密了。比如书中写的,蒋介石当时花一万美金找来美国人亚德利组建黑室,就是真实的故事。

  同名电视拍完

  郭晓冬出演陈家鹄一角

  麦家的谍战小说,是影视剧最青睐的对象。从电视剧《暗算》,再到电影《风声》,拍一部火一部。而在今年年初,《风语》、《风声》、《刀尖上的行走》三部电视剧更是接连开机,2010无疑是“麦家年”。

  三部作品中,《风语》是麦家倾注时间最长的一部,整整花了三年时间,为此他连“腰都写直了”。虽然小说才出版了第一部,不过电视剧《风语》已经基本拍摄完毕。郭晓冬扮演破译家陈家鹄,胡军则扮演黑室负责人陆丛俊,女主角、地下党员林蓉蓉则由孙宁扮演。此外,《潜伏》中吴站长的扮演者冯恩鹤,这一次成了胡军的上级———军统特务头子杜先生。

  “重庆这个地形是立体的,镜头摇一点就露出高楼了。”据麦家介绍,电视剧《风语》主要是在车墩和横店拍摄,原先不是没考虑过重庆。主要是重庆保留下来的民国建筑群比较少,即便有,也处于高楼包围中,不好取景。

  记:《风语》是你倾注心血最长的一部作品,是转型或是封山之作吗?

  麦:《风语》从2008年动笔,到今年6月改完,断断续续写了这么长时间,一方面因为这部小说本身的体量太大了,我们现在看到的这本书仅是三分之一。这是我某种意义上说野心勃勃的一部作品,我写了这么多破译家,感觉意犹未尽。但是,也不能老是写破译家,也该告一段落了。趁我现在比较年轻,我想对我的创作题材有一个突破,突破之前我想做一次告别性演出,这就是《风语》。

  记:那么写这部作品对你而言最难的地方在哪?

  麦:特别累,期待的东西太多,想装进去的东西太多。这个职业的人工作有庄严、庄重的一面,也有默默无名、清心寡欲的一面。我总想把我很强烈的甚至是矛盾的这种情绪、情感,包括记忆放到小说里面来,所以这部小说很难控制。写着写着体积越来越大,也是因为我自己觉得有一点控制不了它。

  记:你也是情报系统出来,你怎么看这群人?

  麦:他们对一般人来说是传奇,你根本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有可能他们与你擦肩而过,他们就是这样一个隐形的群体。我一直写,写得兴趣盎然,越写越尊敬这群人。

  记:这是个需要高度保密的行业,你难道不怕泄密吗?

  麦:他们的编制、人员、技术需要保密,他们的精神价值难道也要被保密吗?我经常跟这个系统的领导见面,我经常呼吁他们,时代变了,有些完全可以面对大家了。只要把工作的内容和手段、地方秘密化就可以了,职业完全可以公开,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个职业一直没有公开。

  25年前,麦家从一个隐形的情报系统离开。据说这个行业的许多人,一辈子只干一件事情,即便是离开了,还得继续保密责任,而且十年八年不出国。所以在老朋友、前情报高官“张军“的眼中,麦家能用文学的手法让世人更多了解这个系统,是相当不易的。

  这位张军曾是麦家小说中的原型,现在的公开身份是人大代表,据他介绍,从《暗算》开始,麦家的每一部小说都要通过保密系统的脱秘处理。以《暗算》为例,当时小说出版后,因为担心泄密,在总参等相关保密系统的干涉下,小说下架了整整六个月。直到后来开会,由相关专家集体投票后才可以继续发行。

  “这一句话非常好:‘世上最干净的权谋’。太体现这个职业了,我和同行中许多同志都觉得讲得非常到位。全世界没有哪一个地方有这么干净的权力的斗争和阴谋的重叠,是智慧和智慧的较量,而且都是站在国家和民族的角度上的。”张军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系统是一个隐形的情报系统,许多人至今都在这条无名战线上做着一生的奉献。不过他也提到,随着社会的进步,保密事业也在进步:“保密不是什么都保,都保密了,这个社会就不精彩了。”

  本报记者冯伟宁 成都摄影报道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