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一时的《鬼吹灯》系列小说最终没能搬上荧屏,尽管“盗墓”题材依旧盛行,热度不减。显然,聪明的编剧对自己不熟悉的领域选择敬而远之,写家长里短更保险些;然而,看多了平淡寡味的生活剧,人们对新鲜、传奇、有趣的故事充满期待。
和“盗墓”寻宝同样神秘、传奇的还有“淘金”,体验过淘金生活的恰好有作家兼编剧刘连书。于是,中国第一部完整讲述当代淘金故事的长篇电视连续剧《淘金谷》在京郊平谷杀青,这是一部由淘金引发的寻宝故事,讲述的是各色人等在金色诱惑下,人性的扭曲、迷失、回归和救赎。编剧刘连书以亲身体验的淘金生活为素材,以多年来文学生涯的深厚积淀,赋予了这个传奇故事深刻的现实意义,在物欲横流的当下直击人心。著名作家刘恒说,在全国数千名作家中,懂得淘金生活的作家恐怕没有几个,而懂得淘金生活又能熟练编写电视剧的,可能唯有刘连书一人。
《淘金谷》的故事从侵华日军投降前夕开始,仓皇撤退的日军将八百块金砖藏匿于金牛坨大山里,并屠杀了所有知情的中国劳工,只有田有侥幸活了下来。改革开放后,国家放宽政策,有淘金一技之长的田有(杜源饰),带领家人和雇工大干一场。最终,田有不仅采到淘金人千载难逢的纯金条,还在废巷道里找到了为洗清儿子罪名而走失多年的已经变成白毛人的父亲,并发现了当年日本鬼子藏匿在金库里的金砖。该剧以独特的方式,把主人公放在正义与邪恶、欲望与人性的“炉火”中煅烧,到底煅烧出了什么?是善还是恶,是真金还是真心,是背叛还是忠诚?相信每个人都能从中找到答案。
记者:“淘金”,听起来很神秘,您是怎么有机会体验生活的。
刘连书:这得感谢已经过世的北京日报原总编辑王立行。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在日报农村部当记者,负责跑密云、怀柔、顺义、平谷等几个区县。王总特批我每年有一个月的创作假。我利用假期,到平谷几个民营金矿体验生活,跟淘金工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睡在一个大炕上,有一次遇到塌方,险些被捂在巷道里。一连四年,每次都去十天八天,每次回到家都会招一身虱子、虮子。我把搜集到的素材,揉到我的中篇小说和报告文学里,先后写了《生死都在黎明》、《鸡血红纱巾》、《破嘴山中淘金梦》等。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觉得那段生活的体验,真是太宝贵了,是一个宝藏,不挖掘出来就太浪费了。于是,我就写了这部电视剧《淘金谷》。由于故事重新构思,人物和人物关系重新设置,原来小说的内容在电视剧里只占很少一部分,百分之九十九的故事都是我新编写的。
记者:有了这些生活积累,剧本写得很顺利吧?
刘连书:提纲我大改小改共六稿,写剧本时很顺利,是一稿下来的。顺利和生活有关,我插队三年,作为下放干部带知青两年,又当记者跑了八年农村,对农村、农民可以说比较熟悉。我平时有个习惯,总爱把听到的生动语言随时随地记在小本本上。在写这部电视剧之前,我把这些年积累的语言整理出来,竟然有七八百条。有一部分语言移植到剧本里,人物对白就显得生动风趣,很有生活气息。习辛导演和演员们跟我说,你怎么有那么多俏皮话呀?我嘿嘿一笑,心里挺美。他们哪知道,这是我用凝聚了三十年心血写成的。
记者:您接触的淘金工是什么样的?都是普通农民吗?
刘连书:是这样,我当记者时,多次报道过平谷的淘金人,他们都是普通农民。中国从唐代以来都是由官方监督淘金。上世纪80年代中叶,放开了政策,叫有水快流,允许民营淘金了,但金子要卖给国家银行,不允许私自买卖,最多时平谷一年上缴国家一万两千多两黄金。
记者:您体验生活时也和淘金工们一起干活?
刘连书:对,我跟他们一起钻掌子干活,掌子就是在山里开出的巷道。过去影视作品里描写淘金的场面都是从河里捞,那叫河金。平谷地区是山金,像采煤一样,要开巷道,追着金矿脉走,直到“放槽见阔儿”。一吨矿石含三四克金子以上就有开采价值,平谷的金矿是“小而富”,矿藏不大,但含金量非常高。但是有一点,矿脉不放槽,就永远淘不到金子,什么时候放槽,谁也不知道。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淘金就是赌,最诱惑人,最折磨人,也最戏弄人,有人“早上没饭吃,晌午有马骑”,但也有人耗尽了经济和精气,倾家荡产,血本无归。
记者:在淘金人中也一定流传着很多传说或掌故吧?
刘连书:在平谷体验淘金生活时,我搜集了很多传奇故事。破嘴山金矿就曾挖出个金王八。当年有两个工人在凿巷道,一个扶钎,一个打锤,忽然钢钎却怎么也拔不出来了,原来凿进一块王八盖大小的纯金矿砂里,钢钎被咬住了。我还听说,挖到一个金锅盖,一块好几十斤重的锅盖形的纯金片,厚的地方有两三厘米,薄的地方有三四毫米。淘金人有个迷信,喜欢小耗子,尤其是白耗子,最忌讳在掌子里遇到蛇。但如果遇到纯金蛇,那当然是千载难逢的喜事。有个把式头,沿着金矿脉追了好几个月,一直也不放槽见阔儿,他精神濒临崩溃,吃顿散伙饭,打算用最后几捆炸药孤注一掷时,金蛇出现了,颤颤悠悠地吊在掌子里的天棚上,这位把式头坐在地上号啕大哭。这就是戏,我把这写进《淘金谷》电视剧里了。
记者:听起来,金子对人真是戏弄加折磨。
刘连书:是的,所以《淘金谷》虽然围绕淘金来写,但淘金最终不过是个载体,是个象征。整个故事分两条线进行,一条是淘金线,一条是情感线,除了悬疑、神秘,我还加入了轻喜剧成分,不然太压抑了不会好看。其实,淘金工们都很辛苦,吃的是阳间饭,干的是阴间活。金子是欲望的最佳体现,欲望是把双刃剑,是幸福之源也是罪恶之源,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也是一切罪恶的祸根。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多年来,人们对欲望的追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执著、这样投入、这样肆无忌惮、这样不择手段。到2005年,平谷区有关部门考虑到安全、环保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关闭了区内所有的小金矿,不允许民营淘金了。但这个发生在上世纪末的故事,放在今天的荧屏上,我相信依旧有它深刻的强烈的现实意义。
文图本报记者 金力维
淘金人术语行话
■眼:极细小的金子颗粒,如同针尖儿扎的眼儿那么大。
■啸:塌方的代称,跟船工吃鱼不能说“翻”的意思一样。
■谢:没有的代称,淘金人对“没”有倒霉的谐音很忌讳。
■空槽:指不含金或含金量极少、不值得开采的金矿砂窝子,一吨矿石含金量达三四克以上就有开采价值。
■叫金儿:这是验证矿石是否含金、含金多少的一道工序,将碾碎的矿粉放在碗里,贴近水盆,让盆里的水在碗里流进流出,如同淘米似的,石头粉随水流走,金“眼”留在碗底。
■沾灶火:如果张三挖到一大窝金矿砂,没挖到金矿砂的李四王五们拿着布口袋向张三索要,这是淘金人传下来的规矩,意思是不能光你吃肉,大家也得喝碗肥汤,只要自己一人能扛起布口袋,装多少金矿砂都可以,但只能沾一次。
■截头打绕儿:张三掌子里放槽见阔儿了,李四王五们急红了眼,在张三掌子前面凿掌子横着插一杠子,如果截住金矿脉,这金矿脉就归李四王五们所有,如果张三的掌子穿越过李四王五们截头打绕儿的巷道,李四王五们就算白费劲了。
刘连书简介
刘连书(曾用名刘连枢),北京日报高级记者,北京作协理事、签约作家,北京市文联理事,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暗宅之谜》,中短篇小说集《拥抱爱情》、《黑凤冠》等,编有电视剧《依依花草情》、《红宝石公寓》、《口音》、《夙愿》、《暗宅之谜》、《淘金谷》等,新闻作品和文学作品多次获得省市级和国家级颁发的各种奖项,其中《黑凤冠》获北京文学奖,《生死都在黎明》获青年文学奖,《夜曲》获中央电视台优秀电视短剧奖,《岗位做奉献真情为他人》(与人合作)获中国新闻奖,《半个月亮掉下来》获第三届老舍文学奖提名并获得北京市庆祝新中国成立55周年中篇小说佳作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