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热“高烧不退”,鉴宝类节目也火爆荧屏。相关部门指出,鉴宝类节目无权对出土文物进行估价和鉴定,出具的相关证明不具有效性。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的鉴宝类节目不下20档,此类节目扎堆也引起不少质疑。对此,著名主持人、收藏爱好者赵忠祥直言:“不用当真,只是一个节目。”
□林艳雯 孙青
节目嘉宾,不全是专家
近日,央视《鉴宝》中由专家鉴定为真品的吴作人《牧牛图》,后经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法人代表、吴作人先生的女婿商玉生鉴定为伪作,令所谓“电视鉴宝专家”的权威性受到质疑。
更有读者向记者反映,曾把一个宝贝交由某电视鉴宝专家鉴别,对方斩钉截铁地说是假的。但该读者又把宝贝给在故宫博物院工作的专家鉴别,却被认定为是真的。
对此,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吴洪林表示:“有些‘专家’根本不能称之为专家,只能称为上节目的嘉宾。”
作为资深收藏爱好者,主持人赵忠祥也深有感触地说:“现在上电视的鉴宝专家大部分都是我的朋友,他们的身份确实是具备(鉴宝)资格的,但权威性就见仁见智了。”
录场节目,专家腰包很鼓
鉴宝节目的持续火爆,必定有其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记者了解到,一个在业内小有名气的鉴宝专家参加商业鉴宝的出场费高达1万元以上,机票食宿还要“五星标准”伺候。而上电视节目鉴宝,每场收入少则两千,高则五六千不等。
上海纪实频道某文化节目资深编导周雯华透露,若某专家在上节目时很能“说”,观众反响好,其后上节目的出场费还会上涨,“鉴宝收藏类节目的红火,导致有些专家为了有更多机会走穴捞钱,甚至不惜倒贴钱上节目打知名度”。
周雯华还表示,此类节目制作一集成本并不高,顶多两三万元,但赚取的利润是巨大的,其节目定位决定了对高端广告客户的吸引力。而此类节目录制起来也不费力,一次即可录制两三场,按每场2000元酬劳计算,“专家”们的月收入也很可观。
鉴宝盛行,只是一类电视节目
北京卫视由王刚主持的《收藏秀》,在上节目前与捧着宝贝上节目的观众先签订“生死协议”:如果是赝品,就当场被砸得粉碎。有网友对这样“心惊肉跳”的环节颇为不解:“说砸就砸了?万一搞错了,岂不是毁了一件文物?”而不少网友则认为,这不过是为了提升收视率。
对此,有专家认为:“赝品会误导搞收藏的观众,难免会助长投机取巧的风气。”另一方面,只能把目前的鉴宝收藏类节目当娱乐节目来看,“不能作为扩展文化知识的途径”。赵忠祥也感慨说:“只是一个节目,不要把虚拟当做真实。”
(责编: 田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