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六小龄童公开私人收藏 称一直在做生活西游(图)

孙悟空酒杯和酒瓶 孙悟空酒杯和酒瓶
六小龄童在艺术馆内 六小龄童在艺术馆内
72变包装的洋酒 72变包装的洋酒

  这已是记者和六小龄童第三次见面,还是红色的衣服、红色的鞋子。在戏曲中孙悟空脸谱的主色调是红色,所以,六小龄童喜欢红。他笑着说,走哪都要给人热烈奔放、积极向上的感觉,希望全世界的人都红红火火。

  依旧一身是“猴”,手表、皮带、围巾……身上穿的、戴的,全是“猴”的图案。六小龄童的房间里,还是摆着那尊取经路上的玄奘铜像,走哪带哪,十几年了,这是他的信仰。

  《新西游记》导演张纪中(微博)大谈打造“好莱坞式魔幻大片”时,六小龄童一直默默地在上海筹建玄奘纪念堂和吴承恩纪念堂。

  六小龄童说,没有吴承恩,就没有《西游记》,没有玄奘,更没有《西游记》这部小说。今年是老版《西游记》开拍30周年,他要通过此举表达对玄奘和吴承恩的敬重。

  他对记者说,《西游记》和陕西很有缘。玄奘是从长安出发开始17年的取经之路,回来译经就在大雁塔,圆寂在铜川的玉华宫,他的遗骸据说又埋藏在户县的紫阁寺。

  六小龄童认为做好玄奘品牌,弘扬玄奘精神,陕西还可以做得更好。现在很多人对玄奘了解太少,只知道和尚唐僧,不知大师玄奘,很可惜。

  玄奘纪念堂和吴承恩纪念堂位于上海奉贤区的“六小龄童艺术馆”内,是整个馆的灵魂和核心所在。

  从去年7月开始,上海有关方面就开始筹建“六小龄童艺术馆”,计划今年4月试开馆。该馆主要以六小龄童的私人收藏为主,展示他的从艺经历、人生道路,更重要的是通过这样的艺术馆传播西游文化与猴王精神。

  作为著名演员,六小龄童早已家喻户晓,但他的收藏经历和故事就很少有人知道了。应六小龄童之邀,本报记者近日赴上海,一探其私人珍藏之风采。

  一个小板凳,讲述和“雷锋”的故事

  “六小龄童艺术馆”位于奉贤海湾旅游度假区,面积约有3000平方米。馆名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先生题写,里面陈列着赵朴初、季羡林、沙孟海、沈鹏、姚雪垠、范曾等名家题赠给六小龄童的牌匾和字画,还有几代国家领导人会见章氏家族和六小龄童的照片。

  为什么要陈列章氏家族?因为六小龄童本姓章,真名章金莱(微博)。六小龄童是其艺名。

  “章氏猴戏”在中国已延续四代,有上百年历史。六小龄童的曾祖父章廷椿艺名活猴章,祖父章益生艺名赛活猴,父亲章宗义艺名六龄童,有“南猴王”美誉,到六小龄童已是第四代。难怪冰心老人给章家题词:猴王世家。

  艺名太过知名,反而真名知之甚少。六小龄童最早拿着“章金莱”的身份证办理登机手续时,机场工作人员看着身份证纳闷地问:“你不是姓六吗?”

  观众来信也都写“六小龄童”收。为此,北京市公安部门专门又给他签发了姓名是六小龄童的身份证(两个身份证的号码是一样的)。六小龄童也成为国内唯一一个拥有两个身份证的演员。

  六小龄童的真名和雷锋有关。1959年出生时,父母给其取名“章金来”,是为了纪念周总理1957年时对他父亲和二哥小六龄童有纪念意义的一次接见。文革时期因破四旧需要改名,那时正好赶上学雷锋的热潮,于是就改为“章金雷”,六小龄童在自己常坐的小板凳上写下了这三个字。这个小板凳就陈列在艺术馆内。文革结束后改回“章金来”,考入浙江昆剧团时经父亲的老友、著名文人邵鸿书指点才改成现在的名字“章金莱”。

  一次偶然的机会,六小龄童得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珍藏的《雷锋日记》中有一篇文章,是1962年2月雷锋看了六小龄童父亲主演的绍剧电影《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后专门写的观后感。他赶忙跑去复印下来,做成铜牌。这块铜牌也将在艺术馆内展出。

  有趣的是,今年3月,央视戏曲频道播放了一个公益广告,一个老师在教室问低年级的同学们雷锋是谁,孩子们的回答各种各样,其中一个小女孩说“雷锋就是专做好事的孙悟空”。

  一生最崇拜两个人,吴承恩和玄奘

  艺术馆专门辟有铜器馆、瓷器馆,还有各种跟西游记有关的版本、年画、招贴、生活用品,以及戏曲猴戏服装、道具等。老版《西游记》中六小龄童身穿的“美猴王”服装也陈列其中。

  玄奘纪念堂和吴承恩纪念堂位于艺术馆四层,由六小龄童亲自设计安排。里面陈列着各种跟玄奘和吴承恩有关的器物、字画。其中一尊玄奘铜像特别抢眼,这是六小龄童花巨资请回来的。玄奘手提一个灯笼,背着高高的盛放经卷的竹箱,孤身前行。每看到此,都会给自己无穷的动力。

  六小龄童说现在不少大学生很焦虑,甚至还有自杀的。他觉得很不值,孙悟空那么厉害,被压在五行山下500年风风雨雨春夏秋冬,都没想到死,因为他还有更大的追求。“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听了我的讲座就不会去自杀了”,他笑着说。每次给大学生讲座时六小龄童总爱讲两句话,苦练七十二变,笑对八十一难!

  在玄奘铜像的旁边,还放着一尊老子的铜像。一些人会问:“为什么把老子的像放在玄奘旁边?”六小龄童说,因为唐玄奘去“西天取经”时,带给印度最重要的礼物就是《道德经》。

  弘扬文化一定要有载体,艺术馆就是一种载体。

  六小龄童一生最崇拜两个人,吴承恩和玄奘。现在《吴承恩与西游记》已经拍完并播放,他正着手筹拍玄奘电影。他说自己将像玄奘大师一样,一辈子只做一件事情,致力于“西游文化”的推广。

  一大特点,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六小龄童的藏品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种类全,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

  记者在艺术馆看到很多“孙悟空”文具盒、小人书、酒瓶、宣传画、小雕塑……甚至鞋拔子。这些藏品会带给我们很多温情和回忆。

  “我的收藏一定是要全方位去做,不像有的人是单一的收藏,我不行,西游记、孙悟空已经和人民的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要证明这一点,一定要全方位的通过藏品印证。星云法师在做人间佛教,我是在做生活西游。”

  很多人总是把新版和老版放在一起去比,六小龄童对此不愿回应,他从来不反对重拍,只是反对乱拍。现在他最关注的是如何让西游文化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过程中发出更强大的声音;如何让西游文化带给老百姓更多的乐趣和精神给养。

  六小龄童没有就收藏搞收藏,而是在收藏过程中产生很多思考。“《西游记》绝不仅仅是一部神怪小说,它博大精深,是将中国儒释道思想通俗化表达的经典作品,而且里面还蕴含着很多文化、精神等多方面的价值。你知道美国人在研究什么吗?”他反问记者。还未待记者回答,他又接着说,美国人在研究500年前,有一个中国人叫吴承恩,他那时就提到克隆技术,拔一根毫毛一吹,变成一样的猴子。国外已经开始关注西游记巨大的想象力所带来的科技启示。火眼金睛不就跟显微镜的原理一样吗?顺风耳不就是手机吗?千里眼不就是望远镜吗?这种启示太多了。“我觉得现在关于《西游记》的科技含量研究得太少。我们现在不缺知识,最缺想象力!”

  一种错乱,生活中也被叫猴哥

  迷上收藏,有人说他走火入魔。他笑着说,其实收藏就是一种病。你说我花十万买一套清代《西游记》的版本,内容和现在买的《西游记》内容一模一样,这就是一种病。理智的人不这样做。“不过没办法,爱死它了”。

  自从演了孙悟空,六小龄童整个人的状态都变了,语速也快了,性子也急了,说话也“张牙舞爪”了。他说自己小时候其实挺腼腆,体弱、胆小,老喜欢一个人待在楼上整东西,妈妈常在外面喊:“楼上的小姐下来吃饭!”

  生活中大家总是叫六小龄童大圣、猴哥,有时他自己也会错乱,这挺讨厌的,现实生活中毕竟不是。演孙悟空已让他别无选择,似乎早已命中注定。

  六小龄童说,孙悟空其实有两个,如果说大闹天宫是孙悟空的英雄谱,那西天取经就是他的创业史。前后两个孙悟空不可分割,否则就不完整。

  其实六小龄童又何尝不是两个,他的前半生演好了孙悟空,后半生又开始传承西游文化和玄奘精神。有人曾说,古有玄奘西方取经,今有悟空东方传经。“其实我没有经,我是传我‘师父’的经”。六小龄童笑着说。

  对话

  六小龄童:弘扬西游文化就得亲力亲为

  藏品几万件,家里成“猴山”

  华商报:现在有多少藏品了?

  六小龄童:大大小小几万件吧。艺术馆展出的只是很少一部分。弘扬西游文化就得亲力亲为。

  华商报:家里不成猴山了吗?

  六小龄童:(笑)是,很多猴,数不过来了。

  华商报:(笑)妻子没意见?

  六小龄童:开始意见很大,说晚上上厕所都害怕,一起来,看见一个孙悟空举个金箍棒做势要打状,挺吓人。她并不喜欢把自己的家变成一座“猴山”,两人开始也会发生争吵,现在她已经理解我了。你看,我这大嘴猴的围巾就是她给我买的。(笑)

  华商报:你的收藏生涯是从演《西游记》开始吗?

  六小龄童:应该说有点遗传吧。我的曾祖父、祖父都喜欢收藏,比如民国的小人书、《西游记》的各种版本。到我父亲时,很早的戏单、报道他的报纸,还有戏票都保存着。我也渐渐喜欢上收藏,只是从演《西游记》后开始变得狂热。

  华商报:你的藏品都有哪些种类?

  六小龄童:各式各样,铜器、铁器、瓷雕、木雕,陶器……还有各个时期各种版本的《西游记》。文革中所有戏曲才子佳人、帝王将相都批判了,唯独没有批判的就是我父亲演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

  常逛古玩市场

  “大圣”也会讨价还价

  华商报:经常去古玩市场吗?六小龄童:经常去。周末我和爱人俩肯定是在潘家园,星期四在报国寺,星期五在程田古玩城。除非我在外地,只要有时间,我肯定在那些地方。

  华商报:(笑)大家怎么称呼你啊?

  六小龄童:(笑)叫大圣、猴哥,还有叫六老师的,什么都有。有的干脆就叫:猴!大家都很开心。

  华商报:“大圣”怎么跟大家讨价还价啊?

  六小龄童:我会跟他们交流,给他们讲,我搞收藏不是做买卖,但我也不委屈他们,只要价格合理就行。

  华商报:吃过亏吗?

  六小龄童:(笑)搞收藏哪有不吃亏的。有一次我看上一个清中期的西游记木刻本,当时要3000多元,好多年前的事了,我就跟他砍价,后来2800元拿走了。没想到回去一看,少了2本。你说我生气不?他自己偷偷给拿出来了。你早跟我说嘛,我就把200元给你。(笑)没想到两年后,我又看见这个人了。我们现在成为了朋友。

  华商报:收藏带给你怎样的享受?

  六小龄童:收藏的故事会让你感动,每一个藏品背后都有故事,以后也是美好的回忆。通过做这件事,也为吴承恩先生、为玄奘先生、为西游文化的普及宣传,做一些我去做更为方便的事情。现在收藏界都知道,六小龄童,只要猴全要(笑)!

  华商报:在西安买过“宝贝”吗?

  六小龄童:在朱雀古玩市场,我买过一套1957年出的李少春先生的明信片,李先生是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常演猴戏,而且在戏中有不少新颖的技巧,通过这些明信片可以看到李先生当年的表演。

  本报特派上海记者秦子文/图

(责编: Gracetot)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