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简介 张松林是中国动画教育的奠基人,知名动画艺术家、教育家。19岁投身动画事业,此后一生心血倾注于中国动画的发展,曾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导演、编剧、艺术副厂长。其主要作品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小燕子》、《蜜蜂和蚯蚓》等,还担任过《哪吒闹海》、《三个和尚》、《三毛流浪记》等经典动画的责任编辑。
本报讯 记者 林艳雯 经典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的导演、著名动画艺术家张松林于5月8日14点45分突发脑梗,在上海去世,享年80岁。张老去世的消息最早由某公司动画事业部总监“庞刀刀将军”在微博上发布,消息一出,网友们纷纷发文缅怀,并集体追忆起了陪伴童年的经典动画片。
由美影厂出品、拍摄于1962年的国产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陪伴了几辈中国人的童年,从60后到90后,几乎都很熟悉这两个或是“丢三落四”或是“别别扭扭”的动画人物。
昨日在听说张松林逝世的消息后,来自各个年龄层的网友们纷纷留言怀念,感谢张老的作品给自己带来的美好童年回忆:“感谢张松林老先生——这位毕生奉献于为孩子们制造美好童年梦想的动画大师!请一路走好!”有网友认为《没头脑和不高兴》中的鲜活情节引发观众共鸣,如今国内这样的动画片越来越少,十分令人怀念。
更有人评论,虽然“没头脑”和“不高兴”是早期创作的比较简单的国内动画作品,但是从现在来看,它却仿佛高度概括了日本动画中的人物的感觉:“从日系的大部分动漫甚至游戏中发现,人气最旺的主角性格都是‘没头脑’和‘不高兴’,比如《灌篮高手》中的樱木和流川,比如《火影忍者》中的鸣人和佐助。”
》延伸观察
国内动画产业的“没头脑”与“不高兴”
40年前,不少观众在“没头脑”与“不高兴”的身上找到了自己的影子;40年后,这两个经典的人物形象,却成了国内部分动画创作者的真实写照。本报记者昨日致电采访了上海美影厂副厂长郑虎,他直言国内动画产业现状堪忧。
80后网友集体回忆童年经典
在追忆张松林、温故《没头脑和不高兴》之余,众多80后网友也自发展开了对儿时动画片的集体回忆:“《黑猫警长》、《九色鹿》、《天书奇谭》、《三个和尚》、《邋遢大王》……还记得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国产动画片吗?”不过,忆往思今,放眼如今的国产动画市场,虽然作品数量翻了几番,然而深入人心的作品却不多,可称得上经典、耐人寻味的动画形象比例不增反降。
有不少人表示担心:20年后,回顾童年,如今的孩子们想起的会不会只有《喜羊羊与灰太狼》?抑或更糟糕的是,这些00后的儿时记忆或将被日韩动画所塞满?就此,记者昨日采访了上海美影厂副厂长郑虎,他认为,国产动画产业的现状,主要问题,正是动画创作者们的“没头脑”和“不高兴”。
“没头脑”:内容不够技术来补
郑虎表示,对于一部动画片来说,不仅仅要有好看好玩的故事,有情趣,更要体现其思想性、哲理性,而不是简单地用技术来“补贴”内容。他认为《哪吒闹海》、《葫芦兄弟》等一些动画之所以能成为经典,就是缘于其“活生生的、有味道的故事和人物”。
然而现在的很多动画片,大多“简单地用技术表现,缺乏自身内涵”。他向记者谈起了日前在杭州国际动漫节担任评委时的经历:新人动画剧本评奖单元,面对大量来自青年创作者的剧本,在评奖上却有些犯了难,剧作的整体水准较差:“在戏剧性和趣味上都有欠缺,人物形象上也不够鲜明,缺乏起承转合。”
故事本身的支离破碎甚至哗众取宠,会让观众感觉十分生硬,而稀奇古怪的画风则更显荒唐,难免陷入低幼化的诟病。
郑虎直言,在制作动画时不应该短视,只追求视觉效果、播出力度,还需把眼光放到其内涵上。像《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样的动画片诙谐有趣,富有哲理,让青少年在观看的过程看到自己成长中的影子,起到触碰成长困惑的作用,这样才能成为一代人心中的经典。
“不高兴”:动画从业积极度低迷
实际上,除了动画创作者们在内容设计上面的“没头脑”,有业内专家认为,由于动画产品主要面向少年儿童,在名誉、金钱的回报上远不及影视产业来得优厚,动画产业正在面临十分严峻的人才“不高兴”从业的问题。
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郑虎也坦言,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热爱动画、不急功近利的从业者,但现实的状态是,动画产业中创作人才的成熟度仍然不高,产业链的勾连度不够,而在运营、推广等各个方面也都面临人才的欠缺。
另外,从大氛围上来讲,市场对于国产动画的消费上也处于低迷。郑虎直言,近年来,受日韩动漫的侵袭,观众们的口味都被带往日韩化,因此,回归自身动漫文化,反映本土的文化性、艺术性,是一条任重道远的路。
记者 林艳雯 实习生 顾卓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