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冯绍峰:学会与不安全及紧迫感和平共处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6月08日16:16  新浪娱乐微博
冯绍峰封面 冯绍峰封面

  近日,冯绍峰(微博)登上男装杂志《风度men's uno》6月刊封面。以下为杂志采访原文:

  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刚刚在微博上看到冯绍峰在拍戏的时候意外受伤,脚趾骨折。但他轻伤不下火线,打上石膏,照样披挂上阵。联想起在摄影棚拍摄封面时候的他,没有那种蛰伏十年一朝得志的意气风发,反而更认真、谦逊。这个外表纯良温厚、披着王子外衣的男人,在之后的访问中也剖析自己其实一直是活在自我精神世界里的人,所有情绪习惯向内生长,选择演员这份职业,对于他就是一个与外界沟通的手段,或者说是一个出口、一个解脱的方式。因为在戏里,他可以通过一个虚拟的角色,将情绪尽情渲泄。

  可是一夜爆红打破了他的平衡模式,过去的一两年里,因为受关注,他开始意识这种纠结的性格会让自己的人生陷入更大的困顿,当藏无可藏,避之不及的时候,他想或许这也是一个转变的时机,借由不断的自省,他开始尝试着去向外关照自身以外的事物,期望能一步步地走出藩篱,迎接未来的海阔天空。

  潜意识的力量

  演了十几年的戏,冯绍峰听到导演或制片人对他最多的评判是“演男二还成,演男一不够”。听得多了,他自己也没了底气,甚至认为这就是自己的宿命。事实上,在入行之初,他也是以自我否定的态度在接戏,对演技完全没有信心,甚至不忍心看监视器里的自己。确实,要让当年的那个在家庭和学校的庇护之下,没有经历过什么风雨的孩子,融入到与自己的生活环境截然不同的人生平台里,去诠释复杂的人性,着实不容易。所以,他渐渐的变成了贵公子专业户,那是并不太需要费力去诠释的角色,而当他将这一类的角色演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时,就幸运的等到了《宫》里的八爷,让他收获了迟来的名利,也算是十年磨一剑。

  对事业从来就没有企图心,只想凭借演戏来体验人生的冯绍峰,并不介意被当作肤浅的偶像来看待,因为那是他曾经走过来的路。

  他以前觉得自己是一个对未来没有太多想象的人,但现在的他越来越体会到,人生就是一个过程,过程中充满着变化。也许此时的你并不了解自己潜意识里的需要,但这个潜意识却在帮助你做判断、去行动,然后依照着这个轨迹,一点点的雕塑成你未来的形貌。在冯绍峰看来,这真是一件奇妙的事,所以他很好奇自己当下的潜意识将会推动他去向何方?他以《鸿门宴》、《画皮2》、《二次曝光》、《太极》、《兰陵王》一连串重量级的作品来审视自己的潜意识,这些都是在他有了充足的自主权之后,在大量的邀约中挑选出来的剧本和角色。

  “从小我就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那是跟我的生活完全不同的精神世界,所以演戏时,我会喜欢演一些超越生活的角色,不想跟柴米油盐、家常里短离得太近。所以,那些英雄情结的、高于生活的东西,对我的吸引力会更大一些。”

  《鸿门宴》的拍摄过程是一次以命相搏的经历,但艰苦现在回味起来却都是甘甜。即便已过去了快一年的时间,他仍然会常常想起,在某一天的停晚,他曾逆着风沙在戈壁滩上策马狂奔,那种把全世界都抛在身后,与天地融为一体的感觉,他永远都会记得,亦成为他生命里一块铬印。

  如果说《鸿门宴》带给冯绍峰的是精神上的满足和享受,那《画皮2》就是对他演技的挑战。在这部戏里,他演的是一个市井小民,明明是捉妖师,却将周迅饰演的妖视作偶像。所以,一边挨着打,一边还需要体现出人物的古灵精怪,以及对对手的好奇、景仰等种种复杂情绪。

  按照以前的习惯,在拍戏前,他为角色设计了很多的细节,但到现场演完之后,监制陈国富却希望他能够把所有的设计都抹去。这也是冯绍峰第一次被要求,不是以表演,而是以角色的本能反应去诠释一个和生活中的自己差异极大的角色,对于他这是前所未有的难题。但是让曾经拍摄过《风声》这样的名作的陈国富导演诧异的是,不管他提出什么样的要求,冯绍峰永远都会在第一时间里给出“是,导演”的回应。在彼此熟悉之后,陈导才了解到,这种快速反应对于冯绍峰来讲是一种纪律,他以自己的意志力把沟通程序反过来,先接命,再去理解。而事实证明,人的潜能是可以不断被激发的,他不仅顺利的完成了陈导对于他在《画皮2》的要求,还成功地获得了再次合作《太极》的机会。

  由内而外的生长

  冯绍峰很清楚自己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从外表你看不出他其实严重的缺乏安全感,尤其是在人群里会格外紧张。“我的不安全和紧迫感好像是与生俱来的,它跟了我三十几年。如今越长大我越知道该怎么跟它和平共处,也渐渐的学会了,把这种负面的情绪转变成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而恰恰是这种不安全感,却又常常促使他去体验一些在别人看来极度刺激和冒险的游戏。他爱好尝试各种极限运动,蹦极在他眼里是小儿科;年轻的时候他喜欢赛车,速度要开过180迈才过瘾;他还学过飞机驾驶,如果有可能,他期望能驾驶宇宙飞船去外太空,哪怕是有去无回。“之前看汤姆克鲁斯拍《碟中碟4》时攀爬迪拜塔的花絮,就特别钦佩他的胆识和敬业精神,如果有机会,我也想去爬一下迪拜塔试试。再有就是周游世界,我希望我的生命也可以结束在旅途中。”

  所以会有媒体用“外表温顺内心狂野”来形容他,他解释可能是因为自小家教严格,受到的管束太多,所以被包裹了一层四平八稳的外壳,但偏偏本性却不安份,对一切新鲜事物都有好奇心,什么都想尝试,于是在成人以后,才变本加厉的去挑战自己的极限,并从中挖掘潜能,每一次的突破对于他都是惊喜,都是生命给予他的珍贵礼物。在他的眼里,这个世界本身就是一个大的游戏场,每个人都按照在自己的规则在不断的体验,不断的增加分值。

  “但现在我特别确定的是,每个阶段都应该有那个阶段应该尝试的事,过去的十几年,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体验情感上,但在走过那一段以后,现在的需求就变得很淡,在当下的阶段,我更愿意把精力放在证明自己的价值之上。”

  曾经,他是有不开心或者遇到困难,会习惯向父母倾诉和求援的人,但现在他只会跟他们分享快乐的事情,会尽全力帮助父母去实现他们的每一个愿望。他也越来越意识到,作为一个男人的担当,不仅仅是对自己和家人,对整个社会,都有应尽的责任。尤其是在这一两年里,他作为公众人物的属性更加突显以后,实现自我价值也变成了更有意义的事,他希望自己的言行可以正面的影响和指引视他为坐标的人。

  去年年底,他作为“绿色出行低碳先锋大使”飞赴南非德班参加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并代表中国青年向世界各国与会代表传递了来自于中国的环保理念。在德班的那些天,他看到了世界各国热衷公益的人们为保护环境而不遗余力的奔走,感触颇深。“以前我是只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以后希望可以更多关注自身以外的事物。比如全球变暖、大气污染、世界水资源缺失、物种灭绝等问题,也许在城市中生活的我们还没有太多的切身感受,但其实它们每一天都在发生。如果我们还不给予足够的重视,一些灾难片中的场景也许就会真的成为现实。”

  “这几年,特别是在奥运会之后,北京的变化非常大。也开始暴露出一些问题。作为一个环保志愿者,我希望以自己的身体力行来呼吁和吸引更多的人加入到绿色出行的队伍里。多步行、尽量地搭乘公共交通、用手帕代替一次性纸巾……当每个人都可以将这些看似简单的行为变成为生活习惯以后,世界会变得大不同。”

  在北京冯绍峰活跃的区域都是在东边,最常去三里屯和蓝色港湾,因为离家很近,吃饭、逛街、健身、游泳、看电影基本都在这个范围。“来这个城市很多年了,但其实我还有许多地方没有去过,特别是一些古迹。如果可以抽出时间放个假,我想去这些地方走一走。”

  对冯绍峰来讲,去发掘和实践更多有意义的游戏,也是未来最值得期待的人生乐趣。

(责编: sammi)
分享到: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