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朴珺渴望朴素生活:豪宅不是我想要的

2015年11月09日 15:10 综合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我更渴望朴素生活,过得更普通。住没有空调的房子,没人想象得到。我住得起豪宅、五星级酒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

  (来源:澎湃新闻)

  “你好,我是田朴珺[微博]。”

  肩披黑色中式西服,着白底花衬衣、黑西裤,田朴珺迎面走来,伸出右手,自我介绍。

  在上海静安香格里拉酒店55楼落地窗前,田朴珺甫一落坐,便看了看手表,笑着说:“我们开始倒计时吧。”

  田朴珺的时间掐得很紧——10月20日到上海,21日上午参加2015金投赏国际创意节,中午与合伙人午餐会议,下午接受采访后,赶五点多飞机回北京。

  自纽约留学归来,她出版了《习惯就好》一书后,转投新媒体创业,创办影视公司,先后拍摄《谢谢你,纽约》《谢谢你,米兰》等系列高端访谈纪录片,成了不折不扣的“空中飞人”。

  问及为何工作如此卖命时,她面带微笑,向澎湃新闻坦言:“因为热爱,就这么简单。”

  2012年年底,因与地产大佬王石的恋情曝光,田朴珺被推上风口浪尖。一度,她就读过的长江商学院成了调侃谈资。“黑历史”也被翻出,非议排山倒海而来。

  “我肯定没有写的那么坏,反过来,我也不认为自己有写的那么好。”田朴珺不讳言自己也看网友评论,有时还会乐出声,“有些蛮幽默的。”

  近期,她最大的“热闹”当属和王石的订婚。

  然而,前一秒还对工作创业侃侃而谈,后一秒被问到“王老师”“结婚”时,田朴珺收了声,笑容也拘谨起来,全然不似之前滔滔阔论。

  讳言终身大事

  9月14日,田朴珺与王石在米兰购买百万婚床的照片曝光。有报道称,两人在伦敦举办了豪华订婚宴,怡和家族成员、丘吉尔家族成员、查尔斯王子表妹等世界名流到场。

  9月29日,田朴珺在微博晒出一枚大钻戒,写道:“好看吗?I Love it。”

  一时间,争议狂澜而至。

  随后,她发微博澄清:“没什么兴趣和谁比钻石大小,所谓‘巨钻’其实是易拉罐拉环做的。Fendi家族最年轻的女儿Ilaria Fendi设计的戒指,佩服她的想象力,用再回收的材料改造,时尚又环保。”

  此时,这枚惹事的戒指,正戴在田朴珺右手上,左手戴着另外两枚装饰戒指。聊到兴起时,她会伸手比划,或不自觉地用手转转戒指。

  当下,田朴珺仿佛身处涯岸,随便扔个石块就能引发涟漪,也激起如潮的诟病。可她自己似乎并不在意,除了讳言“终身大事”。

  “工作这么忙,喜事怎么安排?”

  “工作室在招人,这是真的。我特别开心有些大平台,今年削减了招人预算,虽然跟他们没法比,但工作室确实想招到合适的人,请更多人把品牌做大、做好……”

  “安排在今年有可能吗?”

  “顺其自然吧。该招人的招人,现在我到哪都是问,有合适的人吗?找人不难,但找合适的人不容易,能找到合适的人是福气。”

  当问到工作这么忙,王石会否有异议时,田朴珺笑了,“不会,我们两个都很忙。”

  至于一个月能见几面,她直言,尽量凑时间,“没有刻意说一个月见几次、几天,最重要的是交流。”

  谜样“朋友圈”

  在田朴珺的“朋友圈”里,这些“站在金字塔顶端”的政商大佬们悉数亮相,免不得让人猜想是否获益于王石——《南都周刊》曾在2014年跟访王石与日本东京建物株式会社会长南敬介、褚时健等人交往,可见其社交圈之广。

  然而,在《习惯就好》中,田朴珺却透露:“认识王老师之前,圈子蛮‘高端’的,跟王老师交往后,反而因为他不爱交际的缘故而疏远了。”

  在《谢谢你》系列纪录片中,能感受到田朴珺“挖掘”大佬的能力。纪录片嘉宾从世界“第四大男高音”安德烈·波切利到Fendi家族最年轻的女儿、意大利著名足球教练里皮等都来头不小,他们是怎么认识的?

  “这或许就是缘分吧。我不是很爱社交的人,也不太知道社交技巧,但我知道基本礼貌、对朋友的方式,这是基本品质、素质。坦诚交流就好,没必要太刻意。带着太强的目的性,这些能干的人会瞬间捕捉到,简单反而更好。认识后能否长期交流或做朋友,还要看点滴的事情。”田朴珺如是回答。

  同时,她还将此归功于国家背景,“不可否认,这离不开一个国家的背景。中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越来越强大,他们对中国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

  国家实力确实会影响个人海外地位,但一面之交就能和“大佬”们无话不谈?

  “有个词叫吸引力法则。当身上带着正能量磁场时,别人感受得到。人和人之间是有磁场的,能通过语言解释吗?语言有时是最多余的。净化好内心,吸引力法则自然会来。”

  在《习惯就好》封底上写着“不煲鸡汤,只啃骨头”,但在田朴珺的言谈间,依然透着“鸡汤”味。

  拥有高大上的朋友圈,压力也不小。田朴珺忍不住吐苦水,在拍摄《谢谢你,伦敦》时,因合作伙伴“爽约”,只好请朋友提供敲门砖,自己联系,“现拍现找,压力很大。”

  田朴珺喜欢称王石为“王老师”,但有时也会用“朋友”代替——澎湃新闻问及某段谈话的“朋友”是否是王石时,她一笑承认。

  拼命“田女郎”

  “王的女人”是田朴珺一直想摆脱的称呼,她想做独立女性。

  田朴珺告诉澎湃新闻,自己爱工作闲不住,“独立女性首先要经济独立,然后是思想独立。不光是女性独立,所有人都应是独立的个体、人格才会带给人快乐。”

  或许因此,田朴珺拼了命工作,可在地产业已有斩获,为何要在新媒体重辟疆土?

  “据调查,未来80%的内容都将视频化。在视频上,我们公司区别于其他新媒体的是内容偏高端。目前互联网业态总体偏大众,真正做高端、高品质视频内容的不多。”

  触及工作,话匣子一下打开了。田朴珺调侃自己用“大炮打蚊子”,即用4K设备拍节目,“片子可投放院线,所以在米兰和伦敦的首映选在院线播放。”

  在大银幕播放,但凡有一个镜头多余或不美很容易穿帮。对此,田朴珺很自信,表示能交份好答卷给好友金磊(中国好声音总导演),“我们在这块还是领先于行业整体水平的。”

  田朴珺几乎三句话不离工作。

  “这个模式可复制吗?答案是yes。”“下一季会做全新模式,可以看视频买产品,这更像新型淘宝,但我们希望帮大家提前筛选,更精准。”“第一次带团队出国压力很大,可成片出来后,会忘了苦。”

  一只手正向新媒体分一杯羹,另一只手则伸向了游戏这块大蛋糕——田朴珺还计划今年年底、明年年初推出一款养成类游戏。

  “小时候唯一喜欢玩的是‘地产大亨’,教会我理财和地产常识。我认为,小朋友可以边学边玩。于是找了专业团队,没想到一拍即合。”

  如今,生活塞满工作,田朴珺在《智族GQ》杂志上的专栏不得不停更,“我很想写,但时间有限。”

  谈及专栏引来的风波,她顿了顿,接着说,“有些话可能要过几年才能说,有些话这辈子都不见得能说。还是时间没到吧,等到了我可能会说,或者到那时就没意义说了。”

  “蹲下来”生活

  2011年,田朴珺决定去美国纽约留学学表演。此前,她做过演员梦,5年地产从业经历还算不错,生活无忧。

  “我一直有个梦想,就是出国留学,可能书没念完的缘故。既然不用靠洗盘子赚学费,为什么不去?放下一切,去美国过普通留学生的生活。”田朴珺缓缓道出“离开”原因。

  当时,朋友们都非常反对,但中戏肄业后,她放不下出国学表演的念想,“要是等有了家庭孩子就更离不开了。”

  住没有窗帘、空调的房间,出门靠走或坐地铁,平时和同学AA制吃饭……这样的生活,在田朴珺眼中很有趣,“同学带去吃好吃的,倒两趟地铁,花半个小时,到了一看是汉堡。这也很好啊,为什么不尝试这样的生活?”

  这段经历滋养了田朴珺,她开始思考“新钱”与“老钱”的不同,“中国处在‘新钱时代’……‘老钱’跟‘新钱’的区别在于,一种更喜欢展示,一种更喜欢往回收。不是说哪种好或坏,但达到一定沉淀,你才知道人家为什么这么做。”

  “我更渴望朴素生活,过得更普通。每周末王老师会来纽约看我,两人去超市买吃的,拎着塑料袋回家,住没有空调的房子,没人想象得到。我住得起豪宅、五星级酒店,但这不是我想要的。”那时,王石也正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

  田朴珺坦言,特别喜欢这种状态,放得下、蹲得下。

  她笑着说有个个人理论,“把自己抬高,万一命里受不起怎么办?就是我可以在五星级酒店吃顿饭,也可以和朋友吃地摊,或许能平衡福气。”

  田朴珺与Carla Sozzani

  【对话】

  谈非议:我消化负能量的能力挺强

  澎湃新闻:放得下也是常说的平常心,但网上对你争议很大,认为你高调、爱折腾,这和平常心形成落差?

  田朴珺:这是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的区别。如果任何事情变成工作,我就必须是工作状态。怎么让更多人知道我们品牌,是我的使命,也是为公司做的。并非我是公司老板,就有特权不用做什么,反而会把更多时间投入工作,要带来更多宣传。所以,我承认在工作上并不低调,也不是极度高调。但如果我不想说工作、不愿做宣传,那出来工作干什么?

  但生活是另一回事。我不太愿意聊个人生活,生活是隐私,不愿分享今天如何。这并不是落差,是两者的不同吧。

  澎湃新闻:你不愿聊个人生活,但喜欢在微博分享小感动或惊喜,包括之前晒出王石做的红烧肉……

  田朴珺:那是很感动的瞬间,我也很喜欢吃,所以我就……而且那时也没人知道我是谁,我也没说什么,只想记录下这个片段。

  澎湃新闻:没想到会被挖出来?

  田朴珺:完全没有。我们中国网友真的挺厉害,所以千万别做亏心事。(笑)

  澎湃新闻:这件事后,越多人关注你,评论也越不堪,你会看评论吗?

  田朴珺:会看。有喜欢你的人,就有不喜欢,这很正常。但我消化负能量的能力还挺强。

  佛家有个词叫业障。如果有人骂你,其实是在帮你消业障。所以,我看了没觉得有什么,甚至会哈哈一笑,找到很多笑点,挺好玩。因为你知道自己是什么状态,不用证明,证明是徒劳的,对我没有影响。

  现在太多人喜欢用“脆弱”这个词,其实女性可以比想象的更强大有力。为什么要在乎别人对你的评说?其实有人说“我很喜欢你”,反而会让我有点紧张。喜欢或不喜欢,保持你的态度又怎样?做好自己,我们的生活并没有很多交集。

  谈婚姻观:自己觉得有幸福感才最重要

  澎湃新闻:近期你的“终身大事”备受关注,你今年已过30岁,是否被家人催过?社会上有种观点,上了30岁还未结婚被叫“剩女”,之前有此困扰吗?

  田朴珺:我心态特别年轻,20岁后没过过生日,是自己不愿过。家人不会刻意提,因为我很不喜欢庆祝的感觉,别人专门为我庆祝,我会很紧张。不过生日会有错觉,每次想起,好像时间就停在那了。有时会忘了自己多大,真不骗你。

  心态年轻,也许是保持年轻的秘诀。这次在英国,我采访了Viviene Westwood,她74岁,仍然性感,很有魅力、很酷。年龄只是一个数字,没有意义。无非是在经历的365天中收获了什么,才是更重要的。

  女孩过了30岁是否成“剩菜剩饭”?实话实说,我觉得自己18岁时特别不自信,什么都不懂,命运好像完全要听别人安排。但这些年成长让我可以试图把命运掌控在自己手上,这特别好。我希望每个女性、独立的个人学会掌握命运。当掌握命运时,年龄多大重要吗?活得滋润、快乐就好。

  澎湃新闻:现在社会语境仍环绕着一些说法,“年纪越大越嫁不出去”“工作好不如嫁得好”等,这些现象你怎么看?

  田朴珺:我们正在考虑做帮助女性的事情。我父母很开放,他们从没跟我说过,“什么时候该结婚”“是不是要生小孩”。我妈妈特别可爱,我问她,“你希望我嫁人还是不嫁人?”因为她同学、朋友的小孩都结婚了,有的都当奶奶、外婆了。我妈说,“我希望你幸福。如果结婚不幸福有什么用?你不结婚,每天忙得很快乐,我就替你快乐。”

  其实,自己觉得有幸福感最重要。当然,家人的感受会随着社会观念改变而改变,这不是一人能做到的,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要意识到怎样在竞争激烈的社会找到自己的坐标。当你成为坐标,就不怕对的人来找到你。当你一直随波逐流,就只能抓个人当救命稻草。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保养,外表状态是自信来源,要做好自我管理。

  澎湃新闻:你曾说,对于上一段结束的感情并不怨恨男孩绝情,只怨自己没有让人离不开的绝对优势。为何这么想,现在有绝对优势了吗?

  田朴珺:把握自己吧。其实没有考虑过谁离开谁或怎么样,都是缘分。在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哪一个不对都合不上。我也蛮感谢身边朋友以及前任,他教会了我,与其做“二十四孝”女友,不如好好做自己。这一点也想告诉正在恋爱、失恋的女生,或离婚的女性朋友,请不要为了别人放弃梦想,做自己该做的事。社会这么多诱惑,你何必纠结?

  澎湃新闻:此前你说,“我没有刻意回避什么,生活就是要大大方方。”前面说不愿分享生活,这里是否对立?

  田朴珺:分享是把很多自己与他人的故事放在台面上,我也很想,比如有些甜蜜的、快乐的,像恋爱中的女生一样分享。但有个很可怕的规律,就是很多人秀完恩爱,过两天突然分手、离婚了。我说,天啊,千万别中了这个魔咒。所以,还是不要谈过多私人事情。

  大大方方是因为我们是在一起,没有刻意规避,没必要说没有(在一起),或撒不必要的谎。

(责编:鹿角)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拍合照?90年代明星和娱记的那些事

现在的娱记可没什么好名声,可90年代的娱记,还能和明星拍合影。[详细]
拍合照?90年代明星和娱记的那些事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