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稿费捐清华大学 住旧楼穿旧鞋

2016年05月26日 11:06 大洋网-广州日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杨绛文集》的责任编辑王瑞说,“有一次,看她穿的鞋还挺别致,她说是钱瑗的,当时我都快哭了。”

杨绛 杨绛

  记者25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获悉,著名作家、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杨季康(笔名:杨绛)先生,以105岁高龄于2016年5月25日1时10分在京逝世。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25日对新华社记者说:“杨绛先生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不麻烦大家。我们感谢大家对杨先生的关心,同时呼吁媒体和全社会尊重她的意愿。请让杨先生安静地离开,和她挚爱的丈夫、女儿在另一个世界幸福团聚。”

  她本来将在7月17日迎来人生的105个生日的。记者找到了中国社科院的相关人士,对方证实杨绛先生去世的消息,但其家属传其遗嘱火化后才发讣告,所以,社科院尚未向外发布消息。

  大师驾鹤仙去,闻之无不哀悼。听闻噩耗,网友掀起悼念活动,纷纷讲述自己心中的杨绛。记者采访了出版过《杨绛全集》等作品的人民文学出版社和出版过《我们仨》的读书·新知三联书店的相关人员,跟读者一起走进杨绛先生丰富而又低调的世界。

  文/广州日报记者孙珺

  其人

  杨绛,中国著名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钱钟书夫人。1911年7月17日出生于北京,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是家中第四个女儿。

  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后转至清华大学借读。

  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结婚,同年夏季一起赴英国、法国留学。回国后,历任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外语系教授、清华大学西语系教授;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

  杨绛通晓英语、法语、西班牙语,一生创作不竭,著作丰厚。杨绛先生早年创作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被多次搬上舞台。剧本《称心如意》被搬上舞台长达60多年,2014年还在公演。

  来到社科院后,她翻译了《吉尔·布拉斯》《堂吉诃德》等多部高水平的译作,朱光潜先生对她的翻译也是倍加赞誉。由她翻译的《堂吉诃德》被公认为最优秀的翻译佳作,到2014年已累计发行70多万册。

  1980年,她发表了长篇小说《洗澡》;1981年发表《干校六记》并被译成多种语言;1984年作品《老王》入选初中教材;1985年散文集《隐身衣》英译本出版。2003年,93岁的杨绛出版散文随笔《我们仨》,风靡海内外,再版达100多万册;2007年,96岁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02岁时出版250万字的《杨绛文集》八卷。

  据悉,2001年,钱钟书、杨绛把一生的稿费和版税捐赠给母校清华大学,设立“好读书”奖学金。截至2016年,该奖学金捐赠累计逾千万元,惠及学子上千人。

  其作

  《干校六记》(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本书1981年7月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尤其受有干校经历的人喜欢,堪称“干校”文学中之经典。后来不断再版。

  《洗澡》(人民文学出版社):是一部反映新中国成立后,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的长篇小说。此作品人物众多,故事曲折,其中尤以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纯洁感情为人所称道。

  《洗澡之后》(人民文学出版社):《洗澡》中有纯洁感情的男女主角,在《洗澡之后》终于有了一个称心如意的结局。这部续作,可以说是作者对自己喜爱的角色一个“敲钉转角”的命运交代和分配。

  《将饮茶》(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最早于1987年由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出版后深受知识界和广大读者喜爱,成为散文经典之作。再版时增加了《收藏十五年的附识》一文,同时在《回忆我的父亲》一文后增加了一篇附录。

  《我们仨》(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听杨绛谈往事》(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8年10月,钱钟书先生逝世已近十个年头。三联书店出版名为《听杨绛谈往事》的新书在全国各地同步上市,书的暗绿色扉页上题写着“谨以此书纪念钱钟书先生辞世十周年。”杨绛为此书亲笔手写的序言,在序的最后她写道:“为我写的传并没有几篇,我去世后也许会增加几篇,但征得我同意而写的传记,只此一篇。”

  《杨绛文集》(八卷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杨绛文集》(八卷本),在读书界引起过热烈反响。

  《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人民文学出版社):2007年,出版了《走到人生边上——自问自答》,这是一个耄耋老人独自在生命的“边缘”,面对死亡,探讨“生、老、病、死”这一人生规律,思索人生价值和灵魂有无的作品,被誉为百年中国文学史上“绕不过去”的一部著作。

  《坐在人生的边上》(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7月,杨绛先生在她百岁寿辰前夕,又以答问形式发表的《坐在人生的边上》,可视为《走到人生边上》的姊妹篇。同样是“人生边上”,一个是“走到”,一个是“坐在”,显示出境界的微妙差别,似乎作者已进入到一个更为从容的境界。

  《杨绛全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5月出版《杨绛文集》(八卷本)时杨绛先生已93岁,此后10年中,她又创作多篇(部)新作。

  其言

  “在我的一生中,我也一直努力做一个不媚上、不欺下,谨守忠恕之道的正直诚恳的人”。

  “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

  “一个人不想攀高就不怕下跌,也不用倾轧排挤,可以保其天真,成其自然,潜心一志完成自己能做的事。”

  “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

  “我和谁都不争,和谁我都不屑,我爱大自然,其次是艺术,我烤着生命之火取暖,火萎了,我也准备走了。”

  “我今年一百岁,已经走到了人生的边缘,我无法确知自己还能往前走多远,寿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净这一百年沾染的污秽回家。”

  “男女结合最最重要的是感情,双方互相理解的程度。理解深才能互相欣赏、吸引、支持和鼓励,两情相悦。门当户对及其他,并不重要。”

  “如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忍的性格。”

  婚姻

  “我见到她之前,

  从未想到要结婚;

  我娶了她几十年,

  从未后悔娶她。”

  1932年春天,杨绛考入清华大学与钱钟书相识。第一次见面,钱钟书就说:“我没有订婚。”杨绛回答:“我也没有男朋友。”1935年,杨绛与钱钟书成婚,一同出国留学。在牛津,钱钟书曾在诗歌里追忆他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颉眼容光忆见初,蔷薇新瓣浸醍醐。不知腼洗儿时面,曾取红花和雪无。”

  神仙般的爱情往往困顿于琐碎的婚姻中,但杨绛先生的智慧豁达让她的婚姻家庭生活美满,其间的智慧足令世人学习。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周绚隆介绍说,有人曾问过杨绛先生,您出身书香门第又受过现代教育还出国留学过,和钱先生结婚后,要回去给公婆行叩拜礼,你这个动力哪儿来的?杨绛先生说:“是因为爱,出于对丈夫的爱,我爱丈夫胜过自己。”周绚隆说:“我记得她在回忆文章里也写过,为了爱情,不就是磕个头吗?有什么了不起?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那就别结婚了。”

  杨绛曾把英国传记作家概括最理想的婚姻“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要结婚;我娶了她几十年,从未后悔娶她;也未想过要娶别的女人”这句话念给钱先生听,钱先生说,“我和他一样。”杨绛说:“我也一样。”才学、志趣、观念和家世都完配,此外,还有通融豁达的为人处世,这样才能练就最好的婚姻。

  写作

  “她不用华丽辞藻,不用关联词,

  她的文字淳朴简练,寓意深刻。”

  《洗澡之后》的责任编辑胡真才介绍,上世纪40年代时,杨绛先生其实比钱钟书先生名气大,别人介绍钱钟书时,都说:“这是杨绛的丈夫。”当然,后来钱先生名气大了,她又变成“钱钟书夫人了”。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她跟钱先生一起到了文学研究所外文所,从那个时候杨绛就转向研究外国文学了。

  当时,有位领导读过她译的《吉尔·布拉斯》,点名让她译《堂吉诃德》,那时中国懂西班牙语的人很少,“文革”前的西语作品都是转译的,所以,领导告诉她可以转译,从法语、英语译都可以。杨绛找了五个本子,英文、法文的,最后觉得都不太理想。干脆自己学西班牙语,从西班牙语直接翻译,那时她已经48岁了。从1959年开始学,1962年开始能看懂东西。“文革”中稿子都给收走了,她在单位扫厕所,有一次打扫时发现了自己的稿子,她很高兴,设法要了回去。

  2014年4月,胡真才收到杨绛先生《洗澡之后》的手稿,亲自将其录入电脑。他说:“先生的字写得很小,稿中有修改,有添加,有删减,还有段落间的调整。一生做事踏实认真、写字工整漂亮、干什么都喜欢干净利索的杨先生,一直遗憾自己未能将《洗澡之后》初稿清誊一遍。”胡真才认为,杨绛先生的文笔在当今文坛中独树一帜,“她不用华丽辞藻,不用关联词,她的文字淳朴简练,寓意深刻”。

  人民文学出版社策划部主任宋强介绍说,杨绛先生翻译的《堂吉诃德》已发行上百万册,是她影响最大的译作,当年邓小平曾通知把它当作国礼赠送给西班牙国王。

  为人

  家人离世后“寓所只是旅途客栈”

  稿费捐清华大学 住旧楼穿旧鞋

  回忆与杨绛先生相识的点滴,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陈众议感慨万千。在先生生命的最后几年,她的听力非常不好。陈众议与同事们商量着想给先生配一个好的助听器。但先生婉言谢绝了,她说:“我年纪大了,何必要占用这么好的资源呢?还是把资源让给那些更有需要的年轻人吧!”“她一辈子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兢兢业业,低调地生活。包括去世这件事,先生仍然希望用最简单的方式安静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惊扰大家。”陈众议说。

  杨绛曾说“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有人觉得这是杨先生在感慨好东西易逝,其实,这是她对生死的看淡,1997年,女儿钱瑗去世,1998年岁末,钱先生去世。“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地看到以前当作‘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虽然“文革”中受了那么多苦难,她却不怨天尤人。夫妇俩将稿费和工资捐给清华大学“好读书”奖学金,宋强称,现在人民文学出版社每年会直接把稿费寄给清华大学,目前该奖学金累计有2000多万元了。

  杨绛为人慷慨,但生活却十分简朴。一直住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建的老房子里。《杨绛文集》的责任编辑王瑞说,“有一次,看她穿的鞋还挺别致,她说是钱瑗的,当时我都快哭了。”

(责编:Blue)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