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来临,利用朋友圈人脉卖产品的微商如火如荼,有些明星们也心动:微博上那么多粉丝,随便卖点什么不是轻而易举?
和草根相比,明星创业具备了先天优势,别的不说,前期推广就能省下一大笔宣传费。可惜,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问题来了,舆论反噬也尤为厉害——这两天,张庭[微博]就在为这事儿苦恼着。
玩微商,张庭是起步比较早的,2014年她就推出以自己名字命名的面膜和护肤品牌。她很勤奋,不但在微博上刷屏、上节目吆喝,还把徐峥[微博]陶虹[微博]夫妇和曹格[微博]夫妇也拉来当股东。产品的卖点“活酵母”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没几个人懂,反正冲着她这张脸的用户是来了不少。不过越来越多的人质疑这是“三无产品”,起此彼伏投诉用后过敏到烂脸,客服还辩解说是“排毒”。面对声势浩大的逼问,张庭昨天不得不做出回应,中心思想包括:一、三证齐全产品合法;二、会竭尽所能查明真相。
既然合法,所谓“真相”,最大的可能性是把美容效果从一吹到了十——这和3年前林志颖[微博]卖胶原蛋白的故事何其相似!当年,林志颖公司出品了一款“美容神品”胶原蛋白,50毫升一瓶,成本4元却卖到36元,遭“打假”后,被鉴定为“虽对身体无害,但并不具备美容功效”。
在微商这条路上的许多同道者,如郭德纲[微博]、郭富城[微博]、何炅[微博]、刘嘉玲[微博]、张馨予[微博]等等,和张庭一样不约而同选择了低成本高利润、成分不明效果见仁见智的护肤品,如意算盘打得很精——找家证照齐全的中小型加工厂铺条流水线,贴个品牌吆喝两声,坐等着订单滚滚而来,简直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呀。
真有这么简单?先不论个人能力高低、供应链服务链是否跟得上(刘嘉玲的面膜品牌就以3个月亏损233万元、被香港上市公司收购而告终),中国市场也走过了“人傻钱多”的混沌阶段。明星往往高估自己的影响力,误以为振臂一呼就能指哪儿打哪儿,实际上,除了有限的几位“小鲜肉”,人气、粉丝数未必都能成正比转化成消费力,关键还要看产品质量和用户体验。堆砌明星的大片,票房越来越不灵,就是一例。
在欧美成熟市场,理性的消费者不会因为一张明星脸而头脑发热,那里的明星代言远远没有中国多,明星创业看得更远,尤其对监管严格的美容产品、保健品、药物敬而远之,毕竟形象一旦受损,事业也就完了。
随着监管的完善、消费者观念的转型,未来中国必然也会走上这条路,明星要创业,至少微商是越来越难做了。(朱美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