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杨钰莹是闺蜜 著名填词人真实身份竟是中学老师

和杨钰莹是闺蜜 著名填词人真实身份竟是中学老师
2018年11月01日 09:26 南都娱乐周刊

苏拉20年创作歌词200余首,被誉为杨钰莹“御用作词人”,真实身份是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

教书写歌,成了苏拉生命中的重要存在。她填写的歌词曾荣获多项音乐大奖或成了“金曲”。 教书写歌,成了苏拉生命中的重要存在。她填写的歌词曾荣获多项音乐大奖或成了“金曲”。
音乐让苏拉(左)和杨钰莹成了好闺蜜。 音乐让苏拉(左)和杨钰莹成了好闺蜜。

  著名填词人、才女苏拉你可能不知道,但歌手毛宁的经典曲目《晚秋》、杨钰莹的代表作《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你看蓝蓝的天》、《我在春天等你》、《可遇》等脍炙人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均出自她之手。20年创作歌词200余首,她被誉为杨钰莹“御用作词人”,她写的歌词也荣获多项音乐大奖或被评为金曲。苏拉与杨钰莹相识于青葱岁月,见证彼此成长,20余年的友谊情深意重。苏拉的真实身份是深圳外国语学校语文老师,曾被评为“深圳市十佳青年教师”。教书和写歌,已成为苏拉生命中不可分割的存在,让她抵达更远的地方。

  街头邂逅

  知名音乐人朱德荣拉她入行

  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的苏拉,因一次偶然机会走上歌词创作的道路。1991年秋,苏拉到广州火车站对面的邮电大楼电话亭给贵州同乡打电话,挂线后,一个打扮得很精神、戴眼镜的陌生人指指手中的“大哥大”,用一口流利的贵阳话跟苏拉说:“小姐,能不能借你的磁卡给我用一下,我的手机没电了,朋友等我复机。”

  苏拉是贵州凯里人,在陌生的城市听到乡音,遂毫不犹豫地把磁卡借给了他。这个陌生人就是创作《九月九的酒》、演唱《海灯法师》主题曲而一度红遍全国的广州著名音乐人朱德荣。

  生命中的许多事,错过一小时,很可能就错过一生。而这次街头偶遇,让朱德荣成为苏拉踏进音乐圈的启蒙老师,也改变了她的人生。

  后来朱德荣看了苏拉平日写的散文,从中选出一篇2000字的文章,让她改写成一首200字的歌词。这成了苏拉的首个作品———《深夜有你》,还获得了当年广东新歌榜的年度十大金曲奖。

  苏拉还记得,朱德荣当时笃定地说:“你一定要写歌词,相信我今天说的话。不出一年,你一定能成为出色的词人,会有许多人知道你的名字。”

  虽然斯人已去,一晃27年过去,朱德荣的这句话却言犹在耳。苏拉说自己是个懒人,说好听点是随遇而安、乐天知命,满足于简简单单、与世无争的生活;说不好听就是缺乏自信,很少去计划未来,是朱德荣推着她战战兢兢走上了写词这条路。

  让苏拉特别感动的是,当年朱德荣为了鼓励她写词,还送给她一台C D播放机。“对于刚参加工作的我,CD机绝对是个奢侈品。”苏拉用这台C D机疯狂地听各种流行乐,“体会文字如何才能与音乐达到完美的交融”。

  当年,朱德荣还介绍了台湾知名词人、《哭砂》作词者林秋离给苏拉“开小灶”,经过一段日子的耳濡目染,从1992年初开始,苏拉开始频频与知名音乐人合作。1993年,毛宁唱红了普通话版《晚秋》,那是苏拉第一次和许建强合作的作品。

  在写《晚秋》之前,借着淡淡的酒兴,许建强讲述了自己一次刻骨铭心的感情经历。苏拉在感慨之余,将内心的感受化成了一句句歌词。

  因为这首作品,苏拉对歌词创作多了一层领悟:用心倾听,收集身边点滴情感,体会心与心的交流,借以丰富人生和歌词的内涵。继《晚秋》之后,苏拉又创作了《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晚霞中的红蜻蜓》、《伤心雨》、《其实我已不在意》、《把酒当歌》等作品,也开始越来越多地在大街小巷听到自己填词的歌曲。

  当时苏拉还是广州广雅中学的语文教师,生活被分成两部分:白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晚上在录音棚跟音乐人交流作品、听录音、谈天说地,年轻的她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找到了出口。

  跨界人生

  把歌词创作融入语文教学

  1993年,苏拉从广州广雅中学调到深圳外国语学校,无论教书还是填词,她在这座年轻的城市中迎来了自己的蜕变。她写了更多歌,被越来越多的知名歌手演绎,也获得了更多荣誉。

  当学生们在广播、电视上听到苏拉写的歌,会激动地问:“老师,是你写的歌吗?”得到肯定答复后,孩子们满脸欣喜又带些骄傲地跟家人朋友分享。课堂上,他们也会问苏拉关于歌词创作的问题,苏拉开始摸索如何将歌词创作上的体会融入到语文教学中,让语文课变得更有趣、更有意义,并慢慢摸索出有鲜明特色的教学方法。

  “教育的最大使命是让生命敏感。”苏拉很认同朋友、纪录片导演邓康延的这句话。初中三年,苏拉将复杂的语文学习过程分拆汇总为“倾听-思想-表达”的教学体系。她特别强调倾听,因为现在的孩子多不懂得在别人发言时保持安静,不懂得在公共场合不能随便喧哗。学习倾听,既是纠正不良习惯的开始,更包含了对他人的尊重、期待、思考、欣赏等教育内涵。

  如今,她依然负责教授初二两个班级的语文课,也常在课堂上和学生分享阅读写作的感受,引导他们写随笔、读后感。孩子们可以写生活、学习中的烦恼,把她当作知心姐姐,有些话当面不好说,落在文字上却可畅所欲言。“我就做一个倾听者和对话者,不少孩子越写越有信心,对我也越来越信任。”当孩子们接纳了苏拉,语文课堂也就变成了充满智慧的快乐课堂。

  “语文学到最后,核心能力就是表达———笔头和口头的表达,有自己思想的表达。”而诗歌就是一个非常好的载体,苏拉不仅鼓励学生朗诵、欣赏诗歌,更让他们写下自己的诗。毕业时,她将每位同学的诗歌作品精选汇集成册,也是留给孩子们最好的礼物。

  一对闺蜜

  与杨钰莹见证彼此20年成长

  苏拉与著名歌手杨钰莹的缘分要追溯到20多年前。

  苏拉回忆第一次见到杨钰莹时的情形:“好像是在某个颁奖礼上,她在台上唱《星星是我看你的眼睛》,我在台下听。她的样子和我想象的完全吻合,非常纯美。”那个年代,歌手并不会与作者直接沟通,一切都由公司打理。但苏拉感觉到杨钰莹对上台唱歌这件事特别认真,此后两个热爱音乐的人成了最好的闺蜜。

  苏拉创作的歌词清丽婉转、雅致悠远,她多年的创作一直与杨钰莹交织在一起,很多词作几乎是为杨钰莹量身定制。《你看蓝蓝的天》这首歌曾入选高校音乐教材。《我在春天等你》是杨钰莹复出后演唱频率最高的歌。歌词诉说了杨钰莹多年未登舞台以及对痴心等待她的歌迷的情感,很多歌迷听到这首歌都感动流泪。

  上世纪90年代初是广东流行乐最辉煌的年代,音乐人忘情投入,迸发出蓬勃的生命力,与音乐人的聚会常持续到凌晨,苏拉从学校大门翻门而入,睡四五个小时,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去上课。

  “歌曲作者和演唱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如果你的作品很好,但没有合适的人去演绎,也出不来。”苏拉比杨钰莹大几岁,两人相识的时候都是青春韶华,20多年来,友谊不曾中断过。苏拉给杨钰莹写的歌词,映衬着两人的成长,也因为彼此的理解,意境更加深刻。

  有了微信,闺蜜之间的聚会更方便了。苏拉跟杨钰莹有个“闺蜜群”,七八个人,大家经常定一个主题聚一聚,比如民国范儿,打扮得漂漂亮亮,去环境比较好的茶室或私密一点的餐厅,聊天讨论音乐。苏拉说,杨钰莹从不把朋友当成垃圾桶,即使遇事也不发火,就连高声说话都很少有。要是碰到苏拉生气,杨钰莹则会安慰她说:“没必要为这样的人伤害自己。”

  苏拉感慨,成熟挺好,长大也挺好。自信了,独立了,知道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又该如何去面对生活中扑面而来的问题,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记者 朱倩)

(责编:大米)

新浪娱乐公众号
新浪娱乐公众号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

娱乐看点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