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为何走得如此匆匆--众人心中的李婉芬(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1月16日15:40 生活时报
长子王朔在灵堂前默默注视着母亲的遗像
李婉芬在话剧《茶馆》中的剧照
11月14日,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婉芬因病不幸辞世。怀着沉痛的心情,本报记者走近她的亲友身边,记录下他们对她的无尽追思。
别了,“大赤包”
2000年11月5日,李婉芬参加了话剧《父女惊魂》的演出,2000年11月14日晚22:00左右,这位艺术家便悄悄地走了,她没来得及与观众和朋友说声“再见”。今天,得知这一消息,用这两句话诉说着心中的悲切:太突然了,老人家走得太快了!
昨日清晨,李老师的生前好友孟庆云老师打来热线,泣诉了这一惊人噩耗。11月14日晚,李老和往常一样,晚饭后去同在演艺界的朋友朱琳家聚会聊天。开始老姐儿几个聊得挺开心,老人家也没觉得有什么不适。到21时左右,李老突然觉得不舒服,服了一粒硝酸甘油,病情不见好转,于是打120求救。等急救大夫赶到现场,发现李老的呼吸心跳已经没有了。死神把李老从观众心里夺走了。
记者带着沉重的心情踏进了李老的家门。大儿子王朔双手颤抖着接待本报献上的菊花,一个“谢”字还没说出口,就已泣不成声,是旁边他的家人搀扶着走进了灵堂,小小的灵堂似乎还没来得及布置,挽联都没挂上。儿子、儿媳妇都顾不上流眼泪了,整个忙成一团。在记者拍摄灵堂的当儿,有位略秃顶的老人突然闯进了镜头。他一扑进灵堂倒头便拜。这位名叫唐龙的老书法家一爬起身便着手书写挽联。记者看到,每写到关节处,老人的手就颤起来,就一个艺术的“术”字,他连粘带写用了足有十分钟。灵堂的右侧是老人的书柜,玻璃上贴着老人微带笑容的遗像。小儿子的女朋友、一个瘦弱但很有灵气的姑娘用手擦了又擦这些老照片,她就是不相信和自己相处才三个多月的婆婆就这样连个招呼不打就走了。(实习生魏建)
“万年青”万年常青
记者走进李老生前的卧室,那里还可以依稀呼吸到李老的气息。一双小红花的棉拖鞋放在茶几的下面,挂钟仍旧在嘀嘀嗒嗒地走着,暗红的梳妆台上还散乱地放着口红眉笔,双人床上蓝碎花的被子已经铺开,素雅的枕头躺在双人床正等着匆匆离开的主人回来。
郁郁葱葱的万年青在茶几上依然鲜活地生长,等着爱它的主人给它浇水,但李老已悄悄地离开了万年青,离开我们,连一句话也没有留。
万年青是李老从香港演出后带回来的,当时只有三根。由于李老觉得万年青特别好活,生命力旺盛,所以平日里她非常喜欢,并常常开玩笑似地讲“我就是万年青,万年青越旺盛,我就越健康,所以全家人都十分精心地呵护它,您看这里间的万年青都是由那三小根分出来。可现在……”女儿王晴禁不住哭了。(实习生车富川)
我们不是婆媳,是母女
记者因听说李老的婆媳关系特别好,想了解一下,于是找到了沉默不语的李老的大儿媳。
“我们不是婆媳,是母女。我们之间从没有过磨擦。”这时中央电视台生活频道的李楠打来电话说:李老师的片子将在12月3日播!闻听此言,李老大儿媳痛哭失声:“她走了,再也无法看到这个片子。”
过了一会,她稍稍平静一些,接着说,其实我们两人并不是有意地约束自己,维系我俩的应该说是性格相投。老太太就从来没因为她是母亲、是长辈,才要教育我们,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对我们,对什么事情有想法大家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从来不因为自己在外面是名人,到家里就怎么怎么样。她是一个乐观的人,对生活非常熟悉,心态上不像是老年人,非常年轻。(实习生车富川)
昨天我还喝她做的罗宋汤
李老小儿子袁健的女朋友含着眼泪告诉记者:“我虽然跟伯母才认识三个多月,但我觉得她特别开朗,性格很率直,很容易相处。有一次吃完饭,我负责洗碗,伯母有事出去了,我觉得只要在她回来之前刷完就行了,所以拖了一下,没想到她很快就回来了,看到碗筷什么都没说,就自己动手干了起来,也没有说些什么,只是后来轻轻地拍了我一下,笑骂一声:‘你偷懒!’伯母做饭做得特好,特别是罗宋汤。昨天中午还在一起吃饭,喝她做的罗宋汤,下午我下班,晚上回家后我给袁健打第一个电话时,听说伯母在朋友那儿玩,可我打第二个电话时,就听说伯母出事了……太突然了,有点接受不了……”(实习生刘烨)
妈妈是个乐观的人
李婉芬老人的大儿子王朔眼圈红红的,与记者的谈话不时被抽泣打断:“这事情太突然了,我们一点心理准备都没有,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我妈这人脾气很好,也很热心,跟附近的居民处得都很好,一些单位搞联欢,只要喊一声,她就去了,不摆什么架子,只要能给人快乐,她就会去做。我妈妈身体一直不怎么好,但她很乐观,总觉得还能撑几年……我妈生日是12月份,本来准备在她生日送个助听器给她作礼物,可现在已经来不及了……”说完他终于忍不住哭了起来,嘴里不停地唠叨着:“来不及了,来不及了……”(实习生刘烨)
“我们一起上过《朋友》栏目”
“非常意外,非常吃惊,真是没有预料啊!一大早我还在睡觉,李婉芬的大姐打来电话说婉芬已经走了。这怎么可能!?”记者刚一拨通人艺著名老艺术家牛星丽先生家的电话,就听到牛老急促而低沉的声音。
“1949年,她十几岁,我二十几岁的时候,我们在华北大学三部就是同学。几十年来,我们一起学习,一起工作,结下很深厚的友情。她是个非常乐观、坚强的人。肝脏不好、脑血栓、糖尿病,每天靠打胰岛素度日,但她从未向疾病低过头,生活中总是乐哈哈的。”
“她在艺术上非常勤奋,一生中塑造了许多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现在搁别人,早就享清福去了,可她仍在接戏,不久前还在演话剧。话剧是很累人、很辛苦的,真是难为她了。从艺术成就来说,她死而无憾,可以永远地安息了。”牛老的声音变得愈加沉重,他哽咽地说:“你和我老伴聊聊吧,她们可是铁姐妹”。
“前段时间,婉芬就和我说,咱俩能不能上一次《朋友》节目,因为说不准哪天我就划句号了。后来,我俩在电视节目《朋友》栏目当了一回嘉宾,谁知,今天竟真的……”刚接过电话,人艺著名艺术前辈金雅琴就抽泣起来。
“1949年在华北大学我们是同班同学,几十年来,我们都是非常好的朋友,虽然有时我们吵起来还拍桌子瞪眼睛,但过去后仍无话不说,好得和一个人似的。以前,我们住在楼上楼下,互相老跑动,后来她搬走了。昨天我还念叨啥时候去看看她呢!不想今天一早婉芬的大姐就打来了电话……”
“她是个很善良的人,在艺术创作上很用功,特较真。记得《四世同堂》‘大赤包’一角先找的是我,后来才找的她,她就找我说这不合适,我说你的体形更接近角色,别谦让了,她这才没有再推托。”
“她一生比较坎坷,老来全身是病。但特乐观,很坚强。平时挺喜欢打牌,外出游玩时,她爬不了山,就打打麻将。每次不管多远她都出去和我们一起玩,总不把自己当个病人……”电话那端被哭声淹没。(记者庞永厚)
著名话剧表演艺术家李婉芬艺术履历:
第一次参加演出:解放后1950年中央戏剧学院话剧团上演大型话剧《红旗歌》,在该戏中第一次扮演主要角色“大梅。
演出里程碑式的几个阶段:
1.1957年在老舍先生的“骆驼祥子”原著改编成话剧中扮演“虎妞获得一致好评。
2.1965年全国都上演话剧《千万不要忘记》,“人艺上演该剧扮演“姚母”,文化部曾持各剧种扮演“姚母”的聚会,交流创造心得。
3.文革后恢复演出话剧,“人艺上演《咸亨酒店》,扮演主要角色“五婶及曹禺先生新作《王昭君》中的“姜夫人。
4.1983年随话剧《茶馆》赴加拿大、新加坡演出,取得巨大成功。
5.1996年由“人艺老艺术家联袂上演《冰糖葫芦》话剧,引起社会上很大轰动。
6.1983年扮演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荣获“金鹰奖最佳女配角;社会公认的代表艺术形象:
《骆驼祥子》中的“虎妞;《茶馆》中的“庞四奶奶;《女店员》中的“齐伯母;《王昭君》中的“姜夫人;《四世同堂》中的“大赤包;
生前任北京电影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会长、北京电视艺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北京艺术交流中心理事、北京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理事、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