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写:“笑话篓子”刘俊杰(附图)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2月07日11:57 每日新报
“笑话篓子”刘俊杰
2001年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天津观众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那就是天津的相声演员、被称作“笑话篓子”的刘俊杰。说起来,这已不是他第一次参加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了,1995年他和赵炎合说的《找毛病》获得了广泛好评,今年和唐杰忠合说的这段《戏迷》再次显示了他非凡的艺术功底。
天津籍演员参加过春节晚会的非常多,如冯巩、刘欢、蒋大为、刘亚津、戴志诚等等,但是留在天津本土发展并能多次参演春节晚会的恐怕就只有刘俊杰一个人了,除夕夜,在央视春节联欢晚会直播现场,记者对俊杰进行了采访。
早就听天津的一些演员介绍说刘俊杰非常有想法,在聊天的过程中,记者发现他果然思路清晰、非常健谈。
我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在天津电台交通台每天的节目中,刘俊杰都会讲上几个小笑话。因此,在天津认识俊杰最多的阶层,恐怕就是“的哥”们了。记者就曾经在出租车上听一司机讲过几个非常好玩的笑话,司机说,那都是“笑话篓子”刘俊杰传授给他的。
“我从小就喜欢说相声,我们家人都非常喜欢文艺,小的时候父母、哥哥经常在家唱京剧、演节目。我参军是在1966年16岁的时候,说起来算是个老兵了,在部队呆了几年,因为文革的原因,我的出身背景不好,又回到了地方。回到天津后一直在工厂,从工人到仓库保管、食堂管理员、财会、团总支书记、工会主席,可以说是一步一步走过来的,后来单位准备提拔我当副厂长,但我还是希望能够说相声。正好那个时候天津的各个郊县都成立文工团,1972年我就调进了南郊文工团,当时正是文革后期,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下放到那里,苏老师就给我排练了一段他自己创作的相声《打井记》。在文工团期间,我拜了苏先生为师,苏先生一直给我捧哏,那是位平和、慈祥的老先生,朝夕相处的几年中我从他身上学到了许多东西,那些日子使我受益匪浅,我也得以真正地接触到相声,直到现在我的许多师兄弟还在说,我同老师生活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受他的影响也最大,对老师的人格也了解最深。南郊文工团解散之后,我调入了天津曲艺团,那时曲艺团的相声演员都在,有马三立、郭荣启、常宝霆、白全福等老一辈艺术家,还有一些和我年龄差不多的演员,资历都比我老。在团里,我属于年龄大但进团时间短的演员,一般有了新的节目,都是按照演员的次序来安排,轮不到我来表演。那时候我很着急,演员没有新的作品怎么行,就只好尝试着自己写作品,自己为自己创作,能够最好地表达自己地想法也最能体现自己的风格。我从1980年开始创作,一直就写到了现在。八十年代的演出比较少,这也给了我更多的创作时间,这些年的作品在天津比较有影响的是《话说天津卫》、《找毛病》、《声音与生活》、《串调》等,使我感到欣慰的是这些作品都是能够保存下来的东西。因为我很少去写那种昙花一现的作品,比如说《话说天津卫》、《找毛病》都是现在还在台上表演的节目。我在写作品时有一个原则,就是‘我想写什么’,如果是‘你让我写什么’,那我一定写不好。有感而发,才能出好作品。”
春节作品是我自己写的
“今年春节晚会我和唐杰忠老师合说了相声《戏迷》,这段相声不是现在写的。最初这是一个讽刺作品,脱胎于文革中的一些真事,那时的八个样板戏都是京剧,上面号召样板戏移植,就是改变成地方剧种,要求人物高大形象不变、场景不变、宏大的气势不变,在改编成地方戏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笑话。其中评剧《沙家浜》胡传魁的‘想当初,老子的队伍才开张……’,还有阿庆嫂的“风声紧,雨意浓……”这两段唱的就既不像评剧也不像京剧(讲到这里,刘俊杰把京剧和评剧中的这两段给记者唱了一遍,看得出,刘俊杰平时给学生上课一定非常生动)。我在创作中进行了部分艺术加工,完成了这个作品,并且参加了天津电视台1994年的《渤海春潮》春节联欢晚会,当时基础不错,但是那时候还没有现在这样成熟。在把这个作品带到中央电视台的时候,我又加上了河北梆子、越剧、吕剧、二人转、黄梅戏,使作品更加完善。当然在审查和排练的过程中也对作品进行了不断的修改,但是相对于1995年的《找毛病》来说已经是非常顺利了,1995年春节的作品我一共改了十稿。《戏迷》更加趋向情趣化、技巧化,这样的作品在今年的候选节目中仅此一个,形式上也进行了探索,比较新颖,带着乐队上台说相声,这大概也是这个作品能够顺利入选春节晚会的主要原因吧!”在采访中,俊杰介绍说他带的乐队来自天津艺术学校,五个小姑娘这些日子排练非常辛苦,并要求记者一定要刊发她们的名字:汪佳颖、刘丽娜、王晓青、王吉吉、冯媛媛,并且代表他向姑娘们表示感谢。
天津演员应该走出去
“天津演员应该走出去,不要局限在一个地方关起门来发展艺术。我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晚会,在这些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感想,天津的许多演员,功力都非常深厚,我非常佩服他们的艺术水平,他们总是不能在中央电视台的晚会上露面,我也在为他们鸣不平。但同时我也认识到,相声演员就应该不断地学习、认识、采用新的东西,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的修养和知识,不断地吸收、使用新的表达方式。我们现在表演的氛围和社会环境、观众意识都发生了变化,演员面对的不再是剧场,而是电视,你表演的场所换成了演播厅,与观众的距离加大了,以前是和观众面对面交流,而现在上了台,比如在春节晚会演播现场,一眼望去根本看不到任何一位观众的表情,以前的交流方式无法适应新的观众氛围,因此在形式上就必然要改革,为什么冯巩要拉着人力车、背着假人上台,这就是一种为了更好地与观众交流而进行的改革。有些人说这些东西不是相声,其实用一句俗语来讲,‘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耗子就是好猫’,只要他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够被观众认可,就是成功。这次春节晚会上的节目,我也做了一些改革,带着乐队上了台,我觉得改革的力度还不够,我还会继续尝试新的改革方式。”
“在剧场演出时,观众可以有各种方式来表达他的好恶,但是春节晚会现场的观众,每个人都在想着‘镜头中有我,我要保持一点风度’,看节目变成了次要的,心态处于一种非正常的状态。这种情况下演员怎样来调动观众的情绪,必须要有绝招。实际上我们天津的演员要学习的就是这种能够吸引观众的绝招。走出去,学习并适应新情况、新氛围应该是天津演员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当然认识上是一个过程,适应上又是一个过程,所以我认为天津的演员应该多出去演出,感受一下外面的气氛。”
家庭的事情我不想多谈
一年前刘俊杰的妻子去世了,记者曾经听朋友介绍说俊杰原来的妻子病了许多年,俊杰一直陪护在她身边,妻子去世后每当提起这件事,他都是眼泪汪汪的。在春节前刘俊杰刚刚又结婚了,其实在大家的眼中这也是人之常情,但当记者问起这件事时,俊杰表示,这件事他不想多谈。
“我有我的苦衷,如果我谈了组成新家庭的感想,我儿子可能会有想法,他母亲刚刚去世一年多,我就在谈现在的家庭多美满,这实在不像话。可是我要是光谈原来妻子的事情,刚刚结婚的妻子就会想,为什么你还再想着以前的事情,当然有这些想法也都是正常的,可是我不想伤害任何人,无论是妻子还是儿子,他们都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能够理解他们的心情,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尊重我的心情。曾经有一家报纸要约我写一篇专访,题目叫《又娶媳妇又过年》,我没有同意,还是多谈些工作上的事情吧!”
在采访中记者得知,俊杰的妻子贺薇也是咱天津的一位知名演员,曾经主演过几十部影视剧。他的儿子刘乐,22岁的小伙子目前在一家电脑公司工作。“我曾经有意识地培养他学习相声,”一提起他儿子,俊杰的话也多了起来,“而且由于从小的熏陶、耳濡目染,他的表演也不错,但是他还是更喜欢电脑,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我应该支持。”刘俊杰刚刚搬进了新居,一家人现在住在一起,妻子和儿子相处得非常融洽。刘俊杰简历
一九五O年生于天津小站。
一九五八年-一九六六年在天津上小学、中学。
一九六六年-一九七O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做演员。
一九七O年-一九七九年,在天津津南电机厂任工会主席。
一九八O年-一九九五年,在天津曲艺团任相声演员。
一九九五年至今,在中国北方曲艺学校任教,并担任颂说部主任。
主要作品
一九九五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并与赵炎合说相声《找毛病》。
一九九六年为中央电视台元旦联欢晚会创作并与唐杰忠合说相声《谁有毛病》。
二OO一年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并与唐杰忠合说相声《戏迷》。
一九九四年-二OOO年全部创作并参加了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录制。
二OO一年为天津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创作并表演歌曲《南词北曲唱古今》。(新报记者 宋晓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