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主任郭文景是谭盾当年的同班同学、共同开拓新音乐空间的战友。早在音乐学院就读时,“四大才子”(瞿小松、郭文景、谭盾和叶小钢)就已经名动“江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郭文景很开心,“中央音乐学院已经有两个人拿到奥斯卡了!”
采访:本报记者杨子
受访:郭文景
我是前几天才在电视上看到《卧虎藏龙》的,结果跟我那天晚上的印象一致。它没得最佳影片,我完全同意这个选择。这是一部比较愚蠢的电影,估计是美国佬没看过武打片,有点像我们当初看《少林寺》。故事很没意思,对白很可怕,当周润发和杨紫琼坐而论道,在那儿说江湖武林大道理的时候,真让人浑身起鸡皮疙瘩,本质上跟文革样板戏的对白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就在这样的对白下消失了。
印象比较深的还是摄影和音乐。飞来飞去,竹林上的打斗,章子怡跳下悬崖,确实有赏心悦目的效果。
谭盾得奖我特别高兴。毕竟是老朋友老同学。我希望大家千万不要说这是全世界华人的光荣和骄傲,因为这是自贬身份的说法,只有弱势群体才会说这种话。我只为谭盾个人高兴。
谭盾的音乐确实写得很美,跟好莱坞一贯的样式不一样。得奥斯卡音乐奖最多的是约翰.威廉斯,他的电影配乐听起来都一样。
真正的柔和是在最后,章子怡纵身一跃,这时汉族的音乐出来了,鼓则是新疆的,两种节奏合在一起很有意思。但是电影拍到哪儿就用哪儿的音乐有点顺撇儿,没能站得更高一点。《野战排》里,无论美军杀人放火还是在那儿感伤,音乐上全都用巴伯的弦乐四重奏来解决,这样可能更能概括全局。
好电影配好音乐,例子太多了。电影音乐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影本身,很难独立地获得万众瞩目的效果。不借电影这个势,达不到那种效果。我在美国看了很多电影,音乐都特别好,甚至最滥的电影都有最好的音乐,他们最起码能把录音和演奏做得非常好。国内电影音乐要想取得优异的成绩,首先要做到这两点。现在做得不好,一个是钱的问题,投资不足,再有就是没把这个当成一件重要的事情,重视不够。
谭盾从来不把自己局限在中国音乐和亚洲音乐的范围内,他把他能听到的任何地域、任何国度、任何时代的他喜欢的音乐都往自己的音乐里融。所谓中国风格和民族风格,把握不好就会造成误导和局限。谭盾不用既定的中国风格局限自己,他甚至可以将一些不那么容易融合的东西融合在一起。他特别能跳出习惯的思维模式和大多数人的思维定势。有人说他鬼,说他鬼点子多,这是他的本事。
放在谭盾的全部作品中,这部电影音乐并不是最好的。我最喜欢的是他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博士毕业作品《死与火》。
中国电影界这么想得到奥斯卡奖,得不到,可是我们中央音乐学院已经有两个人得到奥斯卡奖了。一个是谭盾,还有一个是为《末代皇帝》做音乐的苏聪,我们都是一个班的。我这是善意的幸灾乐祸。
我和谭盾是好朋友。现在见面少了,但只要我们在一个城市,总要想办法见一面。吃吃喝喝,聊聊天,他说他儿子,我说我女儿,就是不谈音乐。这很真实,也很自然。我们最近一次见面是在北京城南一个又破又烂、四面透风的车间里看林兆华的戏剧《故事新编》。
汤沐海做了中国国家交响乐团总监后,决定给谭盾、瞿小松、叶小钢和我一人开一场音乐会,可是大家的档期排不开,最后没弄成。
香港首屈一指的电影摄影师鲍德熹捧走小金人后对记者说:“能够打败强劲对手《角斗士》的摄影师,实在开心得不得了。”(南方周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