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邮件 搜索 新闻 短信 聊天 导航

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 正文
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名人》杂志主编访谈
http://ent.sina.com.cn 2001年05月16日16:48  《名人》杂志

  一年多以前,黑龙江的一本《名人》杂志因牛群及姜昆、赵忠祥、倪萍、杨澜白岩松崔永元等名人加盟而名声鹊起。但去年10月中旬牛群抽身离去,媒体又就拖欠稿费的话题将这本杂志炒得沸沸扬扬。后来牛群走马上任蒙城县副县长,便不再被人提及。《名人》杂志是从此偃旗息鼓寿终正寝,还是韬光养晦蓄势待发?关注杂志命运的读者纷纷猜测。近闻《名人》杂志已于4月重新出刊,为此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采访人:本报(刊)

  记者:(以下称记)

  被采访人:《名人》杂志主编 张振邦(以下称张)

  记:由于牛群的退出,《名人》杂志停刊五期,你是不是觉得当初邀请牛群加盟,是一种决策失误?

  张:牛群的离去太突然,一点准备时间都没给我们留。经济损失还是小事,信誉上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尽管如此,我仍不认为当初邀牛群加盟是错误的决策。牛群加盟前的《名人》杂志,主要问题是定位不准。从1994年创刊到1999年第10期,尽管平均每期稿件的被转载率高达30%以上,但是由于对历史人物和文化名人过于关注,对史料挖掘得太多,一直是叫好不叫座。随着期刊逐渐市场化,我们意识到面面俱到地兼顾各类名人,不考虑读者的需求的办刊路子是走不通的。于是调整办刊思路,将《名人》定位为文化休闲杂志,满足读者的娱乐需求,报道对象适当侧重演艺界名人,并把读者确定在25岁至40岁之间。按这个路子办刊,娱乐圈名人的直接参与无疑是事半功倍,这就是我们邀请牛群加盟的动机。我们看中的是他在演艺名人圈的人气和他的照片资源。从1999年11、12期的“新世纪版”试刊号,到2000年第10期的“说声再见”,牛群的名人效应对杂志的促销,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名人》也从一份名不见经传的刊物,一举跻身于畅销杂志行列。在人物类杂志里,发行量居于前列。而且是在没有很多资金投入的情况下,一次性完成了从普通杂志到全铜全彩精品杂志的转变,可以说牛群功不可没。

  记:按照你的这个说法,离开了牛群的《名人》大概要另起锅灶,以全新的面貌去赢得读者啦。

  张:不是的。我们只是适当调整。其实牛群在出任特约主编期间,我们也发现杂志存在着一些不足。

  譬如过于注重牛群的照片“优势”,不少栏目是按他的照片设置的,考虑读者需求不够。另外,注重热点人物热点事件不够,时效性差。没有时效性的杂志,读者当然不太买帐。读者普遍反映《名人》的信息量少,照片和文字比例失调,有点像《牛眼看家》摄影集的续篇。即使牛群不走,杂志也到了必须调整的时候。在这次调整中,我们坚持与牛群合作时所确定的办刊宗旨,在不淡化演艺界名人的基础上,适当吸纳各界名人,增加信息量和时效性。而为牛群专设的和他没有坚持下去的栏目,例如“泪在飞”、“没事儿偷着乐”、“批评、反批评与自我批评”等,为牛嫂设的“录音剪辑”等相应取消。增设“特别报道”“说长道短”、“情感”、“时尚”、“视点”、“寻踪”等栏目,着力增加实效性,时尚化。由于牛群在名人圈中的特殊地位,所以批评性的栏目无法进行下去,除了拿牛哥自己开涮外,别人谁也不好意思去碰。今后我们打算着重加强本刊的批评性,本期中就有对冯小刚和王朔的深刻分析和批判。其余绝大多数栏目保持下来或稍稍加以改变保证整体风格不大变。

  另外需要强调一点,对牛群的离去不仅我们感到遗憾,一些曾加盟过《名人》的名人也感到遗憾,在即将出版的《名人》杂志中,孟欣、王思懿、赵保乐、司马南、侯耀文、臧天朔、谢园、赵瑜、陈娟红等名人或友情出任主持人或亲自撰文、提供照片,继续给予支持。这增强了我们继续办好《名人》杂志的信心和决心。

  记:牛群当初在接受北京青年报记者采访时,曾经将美国《人物》杂志的发行量1000万确定为自己的第一目标。还说想让《名人》杂志与世界接轨,如美国的《人物》杂志、《国家地理》杂志、《时代周刊》,并且还说有这个决心,有这个信心,也有这个兴趣。牛群的“说相声,摄影和办杂志”的人生三部曲,还没等演到高潮就匆匆谢幕。我觉得牛群以他的知名度,他应该是个责任感非常强的人,前期投资打水漂,欠演艺圈朋友的人情还欠钱,不到万不得已他是不会“洗手”的。应该说,牛群离去必定也有他的难言之隐。

  张:正因为牛群刚加盟《名人》时有如此决心和魄力,所以我们才对他寄以厚望,也可以说过于依赖他了,他有名人效应。应该说他加盟后的《名人》杂志的实际情况距双方预期目标还相去甚远,这可能是他离去的根本原因。但对刚刚改版不到一年的杂志来说,已经不错了,而且第8期以后发行量开始上升,趋势不错。对他的突然辞职,我再三挽留他都不动心,弄得我们百思不得其解。所以说他究竟有何难言之隐,我真说不清楚。但我不久前买了一份《文化时报》,让我十分震惊。正好那一期登着该报对策划人韩颐和与牛群的专访,上面说他们的合作从去年9月就开始了。可见牛群早在与《名人》中止合作之前,就已经为出任蒙城县副县长忙乎。看来牛群的去意,早就在“策划”之中的,是深思熟虑的。

  记:前一段来自媒体的声音,几乎都是你们欠作者大量稿费,那么准备怎么了结债务?

  张:按一些媒体的说法,名人杂志社无故拖欠了大量的稿费和主持人酬金,简直就是一个强盗杂志社。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名人》杂志长期以来因定位不准,经营不善,长期亏损,几乎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即使确定了新的办刊思路,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根本没有启动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我们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才求助于曾长期与《名人》有着合作关系而且又是我朋友的牛群。将办杂志确定为自己人生继相声、摄影之后第三个人生里程碑的牛群与我们一拍即合,表示有能力、有信心协助我们办好这本“名字十分好”的杂志。牛群对《名人》的经济状况是十分清楚的。合作后,前期投入款都是他筹集的,在出刊前几天我们才借了20万元用于印刷。

  关于稿费和酬金我们也有难言之隐。双方有了由他及其合伙人先期垫付,我们“视经营情况”偿还的约定,有我给他们每期出具的“欠款证明书”为证。因为双方约定的合作期限是5年,双方都坚信,随着发行量的上涨,我方是会转亏为盈,逐步还清欠款的。所以我们欠债不假,但的确是不得已而为之之举。

  但牛群做为一个注重公众形象的名人,姿态还是高的,他多次表示放弃他及其牛群摄影工作室的稿费及他已为《名人》垫付的主持人酬金及先期投入款,只要求我们支付他与合伙人承诺垫付尚未垫付的那部分主持人酬金及其他作者的稿费即可。应该说我是十分感激他的。在此我郑重表示,一旦《名人》状况好转,会及时付清那些为《名人》杂志做过贡献的名人主持及作者的酬金,对他的那位合伙人,我们也会高姿态地解决双方的财务关系的。

  现在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实力非常雄厚的合作伙伴,相信这些“遗留问题”很快就会得到解决。

  记:每年“3.15”都会有消费者凄凄惨惨地投诉,读者交了钱却看不到杂志,是不是《名人》也有“消费者”鸣冤,那么责任谁来负?是杂志社,还是与牛群共同承担,还有善后事宜,打算怎么处理?

  张:喜爱《名人》杂志的读者确实来了不少电话和信件,希望早日能见到杂志复刊。我们将情况说明后,绝大多数都能谅解。到目前还没有读者和发行产投诉,我很感谢他们,从内心里感受到对不起他们,责任当然由杂志社来负。5个月来读者可以说是翘首以待,并没有因为停刊过于责怪我们。也有很多人关心《名人》,出主意想办法,帮助联系出资人等。新《名人》从第4期重新出版。去年的11、12期,以及今年的1、2、3期停刊,通过邮局订阅的读者,我们已经开始着手为他们退款。尽管经牛群合伙人预收的发行商的定金并未转到我们手中,但我们是会负责的,愿意继续发行《名人》的发行商会发刊给他们,不愿继续发行的,尽快退款给他们。在此我也向支持过《名人》的发行商们说声“谢谢”。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发表评论| 星光无限 | 关闭本页




相关链接
牛群明确表示:决不会与《名人》杂志打官司 (2001/02/05 18:48)
长篇访谈:牛群恳谈退出《名人》杂志风波 (2000/12/03 10:45)
牛群:只要《名人》不欠钱 愿吃回头草(附图) (2000/12/02 17:44)
《名人》杂志回应牛群的控诉 (2000/11/30 14:06)
评论:关于牛群与《名人》纠纷的思考 (2000/11/20 16:33)
新浪推荐
新浪网隆重推出手机短信顶级新闻服务
幽默、美图、FLASH…动漫频道正式推出!
聚首新浪放飞爱情梦想-新婚专题五月登场!
来星座频道解读命运密码 把握爱情脉搏!
订阅手机短信NASDAQ最新行情
2001高考专栏全新推出 600所高校一网打尽!
中国队第7次冲击世界杯
GlobalEnglish 三个月练就流利口语

新闻搜索







网站简介 | 用户注册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中文阅读 | RichWin | 联系方式 | 帮助信息 | 网站律师

Copyright © 1996 - 2001 SINA.com, Stone Rich S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四通利方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