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演员与表演艺术家之间,应该说是有一道上了锁的大门,虽无形,却沉重。每一个演员都在用毕生的精力想开锁推门,感受门内那一方充满阳光的境界。然而,无形之门比那厚重的紫禁城城门却要沉重得多,以至令不少演员穷毕生之力却始终在门外徘徊,或挤开一丝缝隙,踮着脚尖,透过门缝,也只能是朝里瞄上一眼,可望而不可及。更何况岁月无情,秋风起,落叶黄,一挨晚境,总不免生出一番慨叹,几分神伤。难怪有人戏噱表演艺术为“魔鬼的艺术”。而我所熟悉并敬重的朱旭先生,则是一位成功地推开艺术的沉重之门,潇洒登堂入室的表演艺术家。
舞台银屏演尽绝响
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许多年轻人称他为朱旭老师。可在影视圈里,大家又常亲切地叫他“老爷子”。“挺有意思,他们就爱这么叫我,其实我并没那么老!”朱旭说话慢条斯理,总是笑吟吟的。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朱旭创造人物何以那么高的成功率?又何以能在影视圈中拔旗夺寨,常立于不败之地?他又何以在晚年依旧保持如此旺盛的创作生命力?之所以有这些疑问,因为我想到这些年来,影视界虽不乏新人,然大多演技平平,过不了三两年,便折戟沉沙,自己就将自己淘汰掉了。比之朱旭,该是有多大的落差。
形容朱旭的话剧表演,若以“真切感人,入木三分”形容之,倒是颇为贴切。在北京人艺,朱旭的名声相当叫得响,许多舞台艺术形象,由于他演而成为永恒,很难再有人会超越他。在表现冀北风情的农村喜剧《红白喜事》中,他扮演的三叔木讷直爽,大智若愚,可气中透着可爱;在美国名剧《哗变》中,他扮演的舰长奎格,性格乖戾而自信,自以为绝对正确;在话剧《咸亨酒店》中出色地扮演过鲁迅笔下的阿Q,阿Q与奎格,一土一洋,各居东西,均同样被朱旭演得活灵活现。至于萧伯纳的《芭芭拉少校》,更是由于朱旭饰演大军火商安德谢夫神情逼肖而一夜走红,至今依然令不少无缘观剧者深深抱憾。
朱旭在话剧舞台上堪称“当家老生”,只可惜剧场这个天地毕竟小了点,难使更多的人领略到他的表演风采。于是乎终有这么一天,他一脚踏进了影视圈中,一切顺理成章,万事人随机缘。优秀的表演,学者的风范,爽快的性格,谦逊的态度及丰富的生活底蕴使他有缘同谢晋、吴天明及日本导演冈崎容等名家合作,从容地驾驭着一个个性格鲜活、亦庄亦谐的人物。
电视连续剧《末代皇帝》中的老溥仪;南方小镇上司马相如的后代司马寿仙;清凉寺里那位仙风道骨的一苇法师;阙里之地孔子第七十六代孙孔令潭;还有电影《心香》、电视剧《武生泰斗》、《粉墨情痴》、《小楼风景》以及最近两年来大家所熟知的《洗澡》、《刮痧》等,一部部作品中跳跃出一个个性格鲜活的人物……朱旭留下了长长的一串脚印,清晰的足迹为他带来了足以自豪的荣誉。
朱旭在美国名剧《哗变》中扮演舰长奎格
朱旭演艺生涯的成功,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即他的表演自成一格,以喜剧的手法演活悲剧人物,令人捧腹之后又引起苦涩的回味。这是他独有的,别人学不来的。同朱旭交往,你会觉得这是个相当随和的老者,思维缜密,从容大度,语气淡而雅,笑声轻而柔,不时散发着机智的诙谐,一如他对酒的感情,味道很醇。从他丰富的笑谈及表情中,你似乎又可捕捉到影视中那一个个活着的灵魂,若隐若现,令人回味无穷。我想,表演风格的自成一体,则是与他本人性格及心理气质不可分的。
琴棋酒乐儒雅真情
朱旭做事都很投入,表演如此,娱乐也如此。下围棋、放风筝、拉胡琴、喝酒为他的四大强项。朱旭能拉一手好京胡。当年“文革”中在干校劳动时,晚上闲来无事,他便向梅兰芳的琴师姜凤山老先生学琴。本来这玩儿京胡纯属消遣之事,没成想在日后的演戏中倒派上了大用场。话剧《名优之死》中,面对千余观众,他扮演的琴师操琴上阵,弓法娴熟,丝弦起而惊四座。在电视剧《粉墨情痴》、《武生泰斗》和《心香》中,这手绝活儿同样是帮了他的大忙。相比之下,有些“功到用时方恨少”,只得求助于替身和靠镜头剪接的演员,岂不汗颜。
朱旭的另一绝那该算是喝酒了。在他来讲,喝酒乃人生一大乐事。提及喝酒恐怕您都不大敢信,今年71岁的朱旭已有70年的酒龄了,莫非打一岁起他就喝上了?此话不假。早年间,朱旭的父亲曾是东北军的军官,1931年朱旭刚满一岁时,父亲便将他交给了手下的勤务兵带养。谁想,这勤务兵偏偏是个麻将迷,为不碍事,他索性用些酒将朱旭灌醉。久而久之,朱旭便被“熏陶”了出来。如今,无论走到哪儿,他都得过过酒瘾,因酒量大,从来无人敢叫阵。朱旭好饮,却不贪杯误事,若是晚上有演出,不管桌上摆着“茅台”还是“五粮液”,他绝对滴酒不沾。他把关的信条很简单:为了艺术,在所不惜。
坐在朱旭家的客厅中能听得到冬虫清脆悦耳的鸣叫,寻着声音进书房,原来在书桌上放着个小玻璃盒子,里面养着金蛉子,声音是从这里传出来的。金蛉子是老爷子朱旭养的,一种能过冬外形像蛐蛐的“尤物”,看上去挺可爱。数九寒天的季节里,能在他家欣赏到一段不同寻常的“乐章”,看来也是我的福分。
朱旭与棋为友,棋盘云子耗尽无数光阴,从壮至老则终生不悔。
在北京文艺界的一个范围不太大的小圈子里,活跃着一个业余围棋社:方圆会。朱旭就是其中的一分子,因他在电视剧《末代皇帝》中演过溥仪,很有名气,方圆会中的棋友们都习惯地叫他“皇上”。
方圆会,名字起得风雅,棋盘为方,云子形圆,的确恰到好处。
说起方圆会的故事挺有意思。当年,方圆会建会初始,下棋没有固定场所,于是便采取轮流坐庄,每月聚会一次,在谁家聚就在谁家开伙。众人从早晨8∶00登堂入室,坐定开局,直杀到日头西沉,方各归家中。这棋盘风云,讲究斗智斗勇,走的是心计,论的是输赢。他们在一起玩儿得愉快,但对手中有悔棋拔子者,老哥儿几个也常常是争得脸红脖子粗,别看是在你家吃饭,子可不能让。更有趣的是,大家在一起吃午饭时总免不了喝酒,对这“喝酒”二字众棋友也像下棋一样各自存有“戒心”,都不愿多喝,生怕喝高了输棋,可兴致一来,又都馋酒,结果还是喝,下午对起棋来就乱了分寸。后来,方圆会不再叨扰各家,移师北影老干部活动站,可老章程未改,依旧每月活动一次,午餐请客轮流坐庄。
方圆会成员的档次很高,棋友中有作家、书法家、演员、评论家。虽是纯业余的自由组合,可看上去又特正规。因其中不乏舞文弄墨的智者行家,所以做起文章来也是大手笔。会里有本折子,名曰《方圆会示录》,记载了每次活动的出席人数以及发生的乐趣杂闻。《方圆会示录》开宗明义,确立宗旨———
探方索圆,弃墨求白。
陶情冶性,清乐忘忧。
宗旨开篇,文白杂糅,着实透出几分儒雅,从其中体味出一种老且忘忧、返璞归真的精神状态。
朱旭平生爱下围棋,以前在剧院排戏时,一有闲空儿总爱与棋友对上一局,像英若诚等人便是这样的高手。朱旭自退休后,棋艺见长,在一片黑白云子间的“厮杀”中,摘走了业余围棋三段。这几年他外出拍摄的任务特别忙,难以按时参加每月的聚会活动,朱旭深感内疚,一旦回京聚首方圆会时,便主动“献上”从外景地带回来的蜜橘或茶叶等,以示“自惩”,态度特别好……
这就是朱旭,舞台、摄影棚、外景地他会极为认真地做戏;闲暇之时,生活中的朱旭又总是谈笑风生,无论是在他那间不大的居室里,或是在剧组下榻的饭店、招待所中,也或许是在火车上,他都会扯起弓子,来段皮黄;或与友对弈,从黎明杀至黄昏……(刘章春)
点击此处发送手机短信将此条新闻推荐给朋友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