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 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组图)(2)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17:55  《大众电影》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组图)(2)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组图)(2)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组图)(2)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不以父之名引领80后(组图)(2)

杜淳新春火红写真

  《敌营十八年》是我国1981年首播的第一部电视剧。杜淳从当时的导演王扶林那里了解到,当时的拍摄环境是今天的演员根本无法想象的:“少个台灯,回家拿一个;少个枕头,回家抱一个;少个洋娃娃,从自己家孩子手里抢一个。"当年的《敌营十八年》剧组里的部分道具就是这样凑起来的。"当时给群众演员发放的衣服都不全,很多人只有上衣没裤子,只好让没裤子的演员站在后面,只拍上半身。"

  不仅如此,旧版《敌营十八年》的播出还伴随着强烈的争议。争议最多就是剧中的"美男计"和"床上戏"。一段江波为了套取敌人情报与国民党女特务约会的场面中,女特务身着泳装出镜,在湖水中畅游。而所谓的"床上戏"是指女特务从被子里钻出来露了下肩膀。当年有观众认为不该宣扬男欢女爱。

  对于旧版的《敌营十八年》杜淳没有记忆,因为当年电视剧播出的时候,杜淳还没出生。但是从王扶林的话中,杜淳知道了中国第一部电视剧拍摄的艰难,和当时人们思想的保守。能成为二十七年后的新 “江波”,杜淳很感谢《敌营十八年》投资人游建鸣。"我人生中第一次演男一号就是他给我的机会。这次拍《敌营十八年》他在选择男一号的时候,在我之外竟然没有第二人选。”杜淳还记得游建鸣的话:“我把赌注都压到你一个人身上了,如果你演的不行我就回家种地。”怎么演出新一代江波的正和邪,杜淳很费心。其实在此之前杜淳在《五十一号兵站》中饰演的小老大就是这一类型的卧底角色。但是在杜淳看来,《五十一号兵站》里小老大虽然机智,却没有江波内心的复杂。

  杜淳眼里的江波视任务为生命,看淡爱情。剧中,江波与四个女人有感情纠葛,一个是他的太太,一个是为了革命而假扮的未婚妻,还有一个是国民党女军官以及这个军官身边的报务员。“从感情上来说,江波不称职,因为他是个卧底,他必须利用这些女人的感情来完成任务。”       

  所以虽然江波的身份是地下党,刚毅坚强,但真正让他痛苦的却是爱情和道义之间的矛盾,杜淳没有刻意表现江波的坚强,反而表现了他坚强外表下的脆弱。剧中,江波因为送错了情报,造成自己的原配妻子被捕,而他作为国民党的卧底,又不得不承担起审问妻子的任务。演这一段的时候,杜淳必须让自己卧底的身份有信服力,让戏里的国民党看不出他有一点破绽,同时,他又必须让观众们感受到自己对妻子的情分。这种分寸非常难以把握,一不小心,可能就让整场戏显得很虚假。杜淳小心翼翼的处理每一个细节,充分利用眼神和台词间细微的语气变化很好地表现江波内心的纠葛。

  新版的《敌营十八年》全长120集,由"卧心、雄心、丹心"三部曲组成,每部40集。杜淳已拍了前两部。从第10集以后,江波的戏就开始走声嘶力竭的路线,很多场戏,杜淳都要表现人物情绪的激动和克制情绪的过程,大段大段的台词杜淳都是喊出来的。开始,他尽力提高自己的激情,可是喊着喊着,不仅体力跟不上来,而且情绪控制不住。NG了几次以后,杜淳喊得头晕脑胀,嗓子也哑了。“当时我就感觉再这样演下去我真的快崩溃了。"在接下来的拍摄中,杜淳开始特别注意观察父亲的表演方式。“我很奇怪,和父亲搭戏的时候,他的情绪再怎么激动也不会出现我这样的问题。”杜淳笑称,有时候不好意思直接去问,就在他演戏的时候在旁边一直看着。通过仔细的观察,杜淳才掌握念台词的秘诀,原来,节奏很重要,特别是情绪和台词的节奏,控制好一张一弛的节奏,强度再大的戏,也能有个舒缓的余地。

  曾经叛逆

  杜淳从来不避讳,他的从艺之路因为父亲而更为平坦顺畅。

  杜志国是北影厂的老演员。小时候,杜淳没事儿就溜达去父亲拍片的现场,刺眼的灯光、神秘的摄像头、大胡子导演。片场这种对于普通孩子来说异常稀奇的地方,对杜淳而言,就像邻居家的客厅一样,随时可以“串门”。小时候的杜淳没想过自己以后要当演员。对他来说,剧组就是人多,热闹,他喜欢剧组那种忙而不乱的环境。父亲在镜头前演戏没空理他的时候,他就在一旁自己和自己玩,爬爬灯箱,耍耍道具。可是,他知道,当导演一喊“开拍”,摄影机开始转动的时候,他必须保持安静。看着穿着不同年代服装的父亲,在摄影机前演绎不同的人生,杜淳从小就习惯了这种戏里戏外的生活。其实小时候的杜淳,成为童星是一件很顺理成章的事情。当年的儿童电影《霹雳贝贝》选角时,就差点挑中了他,但当时为了学业,父亲放弃了让儿子过早“试水”的机会。

  在杜淳眼里,父亲言语不多、平淡、善良、逢人就乐呵呵。哪怕是在杜淳最青春叛逆的时候,父亲也从来没有发火。在杜淳的记忆里父亲只打过他一次。“大概是十岁的时候,被老爸踹过一脚,他那一脚把我从这位置踢到那儿。”杜淳在地面上比划出一段相当远的距离。其实直到现在杜淳也觉得那次挨揍是因为一件小事,很小的事。“我去邻居家串门玩儿,邻居家那个叔叔是个飞行员,特别喜欢自己做模型小飞机。当时一进到院子里我就发现了一个小飞机,然后就拿起来,哈哈地吹了两口气,再往天上一扔,结果掉到地上,摔断了。就为了这么一件事情。”杜淳说,“但是父亲总是认为他就应该这么教育我。后来我也确实记住一个道理,别人家的东西不要去动!珍惜别人的劳动。”

  杜淳的从艺之路是从舞蹈起步的。当时正值“韩流”袭来,在中央民族大学学习舞蹈的杜淳另类而叛逆:肥裤子,打耳洞,怪发型,十足的Hip-Hop青年。这样的打扮让50年代出生的杜志国看着实在头疼,父亲根本接受不了杜淳的那种形象。每次看到儿子,杜志国都说:“我觉得年轻男孩的头发吧,不应该搞得后面特别短,前面特别长。还有那个耳环......”很多时候父亲都被气得语无伦次。“爸爸妈妈送你到这儿来是学习舞蹈,要好好珍惜。”但是无论杜志国讲什么,好言好语也好,严肃批评也好。杜淳全是一句话:我知道了,没问题。但是一转脸杜淳还是老样子。

  事实上,杜淳并不像父亲眼中那样不懂事,“我从学舞蹈的那一天开始,就知道我以后不会跳舞,单纯的舞蹈演员就业机会比较少,事业的生命也很短暂。当初只是把舞蹈作为一块跳板,让我能够来到北京,进入文艺界去发展。毕竟,艺术都是相通的,跳舞对表演会有帮助。”1998年,杜淳带着对电影的梦想去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舞蹈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圈子,这也导致杜淳和外界的接触比较少。“跳舞的人都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猛然走出去接触另外一个团体时,会显得格格不入。”杜淳说。面试的时候,杜淳还是一身“不入流”的打扮。“老师可能就会觉得这个孩子不太适合表演这个圈子。”第一次面试,杜淳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被刷了下来。“我当时心里就想,这下完了,从此几乎什么信心都没有了。”在父亲的开导下,杜淳在进修班学了一年,又到中央电视台《梦想剧场》栏目组排练了一个多月,才慢慢把信心找回来。为了迎接第二年的考试,杜淳剃光他最心爱的头发了,从此不出家门了,静下心来好好准备文化课。第二年杜淳终于如愿考上了北京电影学院。

  然而父亲依旧不放心。只要不拍戏,杜志国每个礼拜都必须要到电影学院去一趟。当时还有很多老师以为作为专业演员的杜志国是来检查老师们的教学,而杜志国每次都解释:我是来监视我儿子的。现在的杜淳终于了解了父亲的良苦用心,他很感激。《大众电影》 文/罗雨田 柳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Powered By Google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flash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