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季羡林辞世 北大设立灵堂接受公众吊唁(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3日00:52  北京娱乐信报
季羡林辞世北大设立灵堂接受公众吊唁(组图)
季羡林 新华社记者 唐师曾/摄
季羡林辞世北大设立灵堂接受公众吊唁(组图)
中关村图书大厦专门设立了季羡林图书专台
季羡林辞世北大设立灵堂接受公众吊唁(组图)
前来吊唁的人们冒着酷暑,队伍排成长龙
季羡林辞世北大设立灵堂接受公众吊唁(组图)
季老的住所掩映在绿树丛中并不起眼

  信报记者 张学军/摄

  昨天下午,位于北大朗润园的季羡林先生住所前,依然荷叶田田花开红艳,只是种花人再也无暇眷顾孤独的它们了。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7月11日在京去世,享年98岁。北大百年讲堂设立的灵堂已于昨天正式开始接受公众吊唁。季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7月19日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

  现场 悠悠花香寄托人们哀思

  在北大百年讲堂记者看到,灵堂里,一幅季羡林先生笑容可掬的遗像挂在正中央,旁边摆放着社会各界送来的花篮、挽联,回荡的哀乐以及空气中弥散的悠悠的菊香和百合香,仿佛寄托着人们对这位可亲可敬的老者的哀思。人们在留言簿上写下自己对仙逝的老人的祝福,随后在老人的遗像前鞠躬默哀。

  从石景山赶来的蔺女士和丈夫一起手持黄菊花排队吊唁。蔺女士告诉记者,她是301医院的保洁,曾经给季先生打扫过半年的病房。老人对她的工作表示感谢特意题词,同时还送给她丈夫一本回忆录。从崇文区带着孩子前来吊唁的王女士说:“季先生很朴实,他写的文章通俗易懂,看了之后启发人的悟性。工作不顺利时看看就会平静下来。”

  队伍中,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引起了记者注意,他就是中科院院士冼鼎昌先生。他曾经是北大老师,也曾是季先生的同事。冼先生称,季先生很勤奋,而他的学问堪称“博大精深”,的确是一位“国宝”。

  据介绍,北大百年讲堂设立的灵堂将一直持续到19日。

  网友发帖告别“季爷爷”

  季老去世后,社会各界都表达了沉痛心情。在百度“季羡林”贴吧,记者看到从11日中午12点到昨天19时,有近1700人发帖怀念季老。“季爷爷,走好”“可爱的季老,您走好”“天堂多了一位国学大师”……

  据季羡林之子季承介绍,季羡林此前状况一直都还好,7月10日他去医院探望父亲的时候,他的状况还不错,坐在床上写毛笔字。但第二天早上突发心脏病,没有抢救过来。

  编辑牟洁女士在7月10日也曾去医院见过季老,她昨天回忆说,当时季老胳膊有点疼,“他让秘书给他揉揉胳膊。因为我身体不太好,我就借这个机会跟他谈养生之道,他说就4个字,宁静致远,他当时兴致来了,还给我写了下来。季先生是文化大师,他给我的影响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述的。”

  探访 朗润园荷塘花开红艳

  季羡林一生最爱荷花,早年曾在朗润园荷花池中亲手种下洪湖莲子,所开的红荷被周一良命名为“季荷”。被称为“季荷”的荷塘今安在?记者昨天下午一路打听,足足找了一个多小时才找到。

  在一位老者的指引下,沿着朗润园的一条蜿蜒小路走到一幢掩映在绿树丛中并不起眼的三层旧式小楼,楼房的一层就是季老安度晚年的住所,楼前就是一片小巧精致的荷塘,虽然少水但是荷叶茂盛荷花妖娆。只是不知道哪一片是季先生生前曾经用心播下莲子的所在。

  楼前,记者碰见和季老当了几十年邻居的于阿姨,她对于老先生非常熟悉,“季先生晚年精神很好,也很勤奋。他生活很有规律,总是四五点钟起来,晚上九点钟左右休息。”于阿姨介绍说,季先生很和善,平时总是乐呵呵的,没事儿的时候,总喜欢到荷塘边转转。季老收养了四五只流浪猫,那些小家伙很有灵性,它们把季先生当作家人,季先生也把它们当作家中的成员。记者透过阳台的玻璃窗见到一些小摆设还有一盏台灯,据于阿姨介绍,那是季老用了几十年的老台灯,一直没有换过。

  反应 各大书店季羡林作品脱销

  季羡林去世后,北京图书大厦、王府井新华书店、中关村图书大厦纷纷设立季羡林图书专柜,其图书热销,甚至出现脱销的情况。

  北京图书大厦有关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在11日中午就迅速设立了季羡林图书专柜,为读者提供了季羡林作品近30种,如《季羡林谈人生》《季羡林散文集》《季羡林自述:我这一生》等。王府井书店有关人员表示,7月11日就已经有人专门来找季羡林的图书,但12日这类读者更多,季羡林图书明显热销。在中关村图书大厦,《牛棚杂忆》、《季羡林谈人生》销售得最快,仅昨天一天这两种书就卖出30多本,《季羡林:我的人生感悟》和《季羡林论佛教》已经脱销,工作人员迅速补货。

  《艺术人生》赶制《背影》

  季先生走了,就在人们痛悼先生的同时,央视《艺术人生》栏目也于昨天第一时间赶制了一期季羡林先生纪念专辑《背影》,并于昨晚播出。据介绍,由于身体原因季先生晚年长期在301医院调养,很少接受媒体采访,而他却在2006年和2008年参与了《艺术人生》两期特别节目的录制。

  主持人朱军清晰地记得2006年的12月19日第一次见到老人的情景,“那天当我走进301医院季羡林先生的病房,95岁高龄的季老依旧精神矍铄地坐在床前”。在节目中,当提到95岁还经常在梦中相见的母亲,先生说,“我19岁离家就再也没见过母亲,现在天天想,可就是想不起妈妈的模样了。”说到诚实,先生说,他这辈子假话全不说,真话不全说,而自己就是要做一个做实事不讲空话的人……

  追忆

  最近几个月,老人家的心情非常愉快,胃口很好仍然酷爱吃胡萝卜羊肉饺子。前不久接受王小丫的采访,还思路极其清晰、逻辑极其严密地对着镜头,连续说了半个多小时。——季羡林弟子钱文忠

  早年季老有一次到金鱼胡同的四联理发店理发,恰巧碰到老舍先生,老舍先生悄悄替其付了理发的钱,让季老十分感动。季老到了晚年还一再跟我提到这些事情,说十分怀念老舍先生。——舒乙

  季老虽然是个大家,但在具体工作当中事无巨细,都很关注,甚至有时候大半夜想起某一本书,某一个问题,他还会给我打电话谈他自己的意见。——季羡林弟子张殿英

  他们做学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这就是他们生活本身。——北大教授谢冕

  季先生的离去,某种意义上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北大教授王邦维

  简介

  季羡林,字希逋,又字齐奘。著名学者、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先生精通12国语言。曾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社科院南亚研究所所长,是享誉海内外的东方学大师。

  1911年8月6日季羡林出生于山东省临清市康庄镇。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1935年9月,作为交换研究生赴德留学。1941年获哥廷根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年,被北京大学聘为东方语言文学系教授、系主任,在北大创建该系。作为作家,他的作品主要有《天竺心影》、《朗润集》、《季羡林散文集》、《牛棚杂忆》等。其著作已汇编成《季羡林文集》,共24卷。

  信报记者 张学军 赵明宇

   看明星八卦、查影讯电视节目,上手机新浪网娱乐频道 ent.sina.cn

网友评论 欢迎发表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季羡林 的新闻

相关博文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