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柏芝胜在“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江湖情结
林奕华 (香港著名导演、影评人、专栏作家)
阿娇太被动了,虽然“被动”有助加强“弱者”的感觉,但媒体游戏之所以引人入胜(也是“性”),皆因它是集天下各种权力进行斗法的擂台。所谓“各施各法”,便是欢迎人人以出奇而制胜证明自己手爪更有力。相比阿娇在宣传片中频频垂泪、拭泪、眼中噙泪的“弱”,柏芝在提及陈冠希时的“咬牙切齿”便因强悍而“有戏”得多。
也就是说,柏芝可以被演绎为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叫爱看热闹的人悬念无限。短短半小时的所谓“访问”里,主持人近似隐形,又或他只是人形麦克风,放在那里让柏芝的声音得以被扩大,它其实是一篇以自白书形式来写的挑战书。挑战的矛头,柏芝讲得清楚,“(伤害我们的)不是传媒”——即所有恩恩怨怨与第三者无关——却是“你”(陈冠希)!柏芝的“站出来”获得良性回响,一般说法是欣赏她的坚强,我认为更与香港人对“一人做事一人当”的江湖情结不无关系。
一个很“江湖”,另一个很“童话”。阿娇在《志云饭局》宣传片中俨如小公主还原灰姑娘——梳髻的柏芝看来精明果断,有“经一事,长一智”的决心,阿娇的长发形象则相对吃亏在“没有改变”,以致给人感觉“无甚惊喜”。柏芝穿黑白格子上镜,衬托她的爱恶分明。阿娇则是淡扫娥眉,继续纯情朴素。这么“清淡”的包装,如果饭局的内容没有超越柏芝的尺度,阿娇作为艺人的娱乐价值,也就是因复出而接受访问的意义,便有点“徒具形式”。
上述况味,与柏芝的“不怕撕开伤口让大众看见血淋淋”形成强烈对比,构成社会对柏芝与阿娇产生不同观感。我们都生活在罪咎感挥之不去的时代(社会不会鼓励我们诚实面对自己的“小”、欲望的“大”),我们只能将焦虑投射——不,是寄情(将负能量情怀化、道德化)——在别人为活着而付出的代价上,继而以或隔岸观火,或摇旗呐喊的姿态投入一干消费“罪咎”的游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