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影音娱乐 > 明星全接触 >正文
又见韩乔生:我这个人还是挺娱乐的
http://ent.sina.com.cn 2004年08月13日12:02 南方都市报

  袁蕾会客室006期

  本期客人:韩乔生

  韩乔生究竟是一个体育人物还是一个娱乐人物,在我决定请他到我的会客室来之前,就在我们办公室里引起了很大的讨论。我总结了一下,当我告诉别人我要和韩乔生做一个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流行隆胸吸脂
莎啦啦七夕鲜花送大礼 英特尔同方联手推应用
对话的时候,96%都会咧嘴一笑,然后,意味深长地说半句话:“韩老师……”其中70%的人会提及“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47%的人会说“可能有的观众刚刚打开电梯”,30%的人嘟哝了一句“随着守门员一声哨响,比赛结束了”。当我们习惯了用“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来调侃之后,难道你不觉得所谓正版的“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念起来有些蹩脚了吗?

  韩乔生为人非常热情,看到我手上的采访提纲,就问是不是刚刚下载的韩乔生语录。韩乔生说话语速非常快,在3个多小时的聊天中,也经常出现“口误”,比如他在讲一个加拿大选手约翰逊时,说他“最后冲刺时的血红蛋包”,我打断他的话头问他,什么是“血红蛋包”,他很迅速地点了下头:“哦,是血红蛋白。”

  全国人民齐心协力建造一个人的“口误语录”,也可以说是互联网时代的第一个传奇。那么这个被大家称之为传奇的韩乔生本人是怎样的呢?韩乔生早在1992年就开始上网了,网龄12年,爱看论坛,也看韩乔生语录;他发短信非常快,为了娱乐大家还自己制造“韩乔生语录”,还有他正在学沙宝亮的《暗香》,以便回来在卡拉OK里唱……其实关于韩乔生有很多都是我们没有想象到的。

  “●一代播音宗师赵忠祥说过,主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观众的冷漠。

  ●我从1992年就开始上网了,在论坛和新闻里看到关于我的消息我会更加关心,隔两三天我就会到网上输入关键词“韩乔生”,查找一下有没有新的东西。

  ●最近我开始练沙宝亮的《暗香》,以前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卡拉OK比赛中夺得过优秀奖,这次准备回来练好《暗香》后到卡拉OK唱。

  ●如果不努力的话,再出现过激的帖子,没准我真就到东门看自行车去了。

  ●把我的原话登出去,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和建翔之间也很愉快,建翔很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我和他妻子也很熟。”

  口误已经是提高收视率的一个点了

  袁蕾(以下简称“袁”):这次把你当作一个娱乐人物访问,你会不会介意?

  韩乔生(以下简称“韩”):说实话,我是有些主持娱乐节目的先天条件,毕竟在新闻单位工作那么多年了,参加文艺的事情还是有一些,在很多同体育有关的综艺晚会上,我都曾表演一些节目,像跟朱时茂、巩汉林他们合作的拳击节目,还有像《卖鞋》,都受到了大家的好评。我觉得若要我是做一个群众演员,我还是能胜任的。

  袁:不怕大家将你看成一个娱乐人物,多过看成体育人物?

  韩:你在网上打一下关键词“韩乔生”能弹出3万多条内容,我的态度首先是感谢球迷朋友们,但也比较着急。我在追求语言风格变化的同时,也注意有些改变,原来没有听过我解说的观众,现在开始注意我的解说了,还成了提高电视台节目收视率的一个点,很多人听了之后对我说,你的解说不像他们说的有那么多口误啊。所以我觉得大家多数也是从娱乐的心理来说我的口误。其实在电视转播中,我还是愿意做一个小人物。

  袁:你的口误都能提高收视率了,你还能做小人物吗?

  韩:该是小人物还得是小人物。从我来说,业务当然需要提高,但发展的方向不一样,比如足球不行非要拼足球,非要胜过人家,没有多大的意义。你要扬你自己的长处,就像你看陈佩斯和朱时茂的小品,就看赵本山的不一样,像我的特点就是情绪有感染力,可以在解说中加进一些娱乐知识。

  我比较适合幸运52和实话实说

  袁:所以你打算主持娱乐节目?

  韩:本来这次雅典奥运会有一个“笑谈雅典”的节目,就是那种每天赛事结束以后类似釜山亚运会的节目,我在釜山亚运会做过这样两期节目,看的人都笑声不断,本来我准备把蔡猛说的那个“胯下无马,马上无人,人马合一”弄成“韩乔生语录”放在节目里面说。后来因为人力有限,很多主持人要身兼数职,这个节目也就没法做了。但我相信,2008年北京奥运会我们会做,我觉得能把一些欢声笑语带到我所到之处,不也挺好吗?

  袁:这几个娱乐节目,幸运52、综艺大观、艺术人生、同一首歌、实话实说,让你来挑选,你会选择哪个?

  韩:幸运52和实话实说。我不可能去干那种事先背好稿子的东西,所以像同一首歌之类的我就不适合。一是我形象不行,第二我还是喜欢跟大家现场即兴交流、调侃。我不会崔永元那样的冷幽默,我是热幽默,烧在油锅上的幽默。李咏的风格我比较喜欢,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风趣,他也有自己的特点,有标志性的动作,还有一大群人在后面帮他量身打造。

  一代播音宗师赵忠祥说过,主持人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观众的冷漠

  袁:你的背后也有一大群人在为你量身打造。

  韩:你说韩乔生语录?对韩乔生语录,我觉得我的宽容度,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了,有些朋友说我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死亡,但我觉得我死不了,因为我有自己的特色。赵忠祥作为播音的一代宗师曾经说过:“作为一个播音员、主持人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观众收看节目的时候已经冷漠了。”我觉得这是最可怕的,如果观众是关心你爱护你的话,还是会给你提出很好的建议,这就好像两个人谈恋爱,一方已经不跟另外一方联络,说明这一方已经麻痹了,就是心彻底死了。

  袁:赵忠祥是看到了“韩乔生语录”来安慰你的吗?

  韩:不是安慰,他是在交流会上讲这些话的,因为这也是他的切身感受。所以我们经常说哀莫大于心死,心要是死了的话就完了。作为球迷关心你、注意你,有人会恨铁不成钢,但我想即便恨也不至于“入骨三分”。

  袁: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大家对你这么热衷?

  韩:真正冠名“韩乔生语录”我还真的不多见,1998年的时候,网上突然给“体育播音员语录”找了一个形象代言人,因为我在电视台露面比较多,在这个基础上,我搞了一个有风格、有特点的“体育播音员”形象代言人。

  有互联网,就有韩乔生语录

  袁:你求证过“韩乔生语录”最早出现是在什么时候吗?

  韩:应该是1998年一些在校学生搞的吧?

  (实际上,最早整理韩乔生语录的是现在在《三联生活周刊》工作的王小峰,1983年的时候他在电视转播体育赛事里,听到杨青的“球是圆的,人的头也是圆的”解说,觉得很好玩,之后每逢体育转播他都会留意解说员的口误,还专门拿了一个本子记录下来。1997年中国人刚刚开始上网的时候,他做了一个叫“摇滚墙”的网站,将记录下来的体育解说员的口误都放在了网上,之后被人转载,并登在一本叫《摇滚乐》的杂志上。此后关于“口误”的帖子便开始从网上往民间流传,直到后来《网络热门帖子100个》出版,“韩乔生语录”也广以流传。)

  袁: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韩乔生语录?

  韩:我觉得应该是互联网。因为像报纸这样的媒体,要对读者还有被采访对象保证事实的准确性,但互联网有点像“文化大革命”中的小字报(虽然现在网络上有“小字报”的说法,但他所提到的时代,好像都叫那个为“大字报”。),随便谁都可以往上贴,而且可以不用署名,包括我自己也可以这样做。

  (1997年是中国人刚刚开始上网的时候,当时大家还不知道在网上可以做些什么,韩乔生以及体育解说员的口误这些人人都可以看到同时可以作为谈资交流的东西就在网上流行开来。据王小峰回忆,当时很多人都乐于搜集韩乔生的口误,比如“不能像不倒翁一样一撞就倒”就是田震给他讲的。)

  袁:没有网络还会有今天的韩乔生语录吗?

  韩:我觉得不会。现在很多年轻人可以在互联网上参与讨论,并且在参与当中得到满足,实现自我价值,找回自己。在网上,有很多网友创作了很多精彩的帖子、文章,他们实际上没有什么其他的报酬,但他们仍然要写。我觉得通过网络可以传递很多东西,我不能说网友对我有什么别的想法,我跟他们并没有什么仇,谁也没把谁的孩子扔到井里去。他们之所以会去总结一个“韩乔生语录”,肯定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想法,第一就是你会经常在电视里出现,第二是你会经常出错。

  隔两三天,我就会到网上输入关键词“韩乔生”

  袁:你算是网上的红人,你自己上网吗?

  韩:上啊,我从1992年就开始上网了,那个时候上的都是英文网站。第一次上网是我们去巴塞罗纳奥运会,有一个自己的局域网,能够在上面看到美国CNN上的一些信息,因为是局域网,所以看到的内容都是官方提供的一些关于运动员的数据、胜负等信息。现在很多中文网站,像新浪、雅虎、Google,几乎每天我都会上去浏览一下,一般每天上网2到3个小时,晚上11点以后,然后浏览到夜里1点左右睡觉。论坛我也经常进去看,今天早上我才去过,但我一般不参加讨论,因为我没有时间聊天。

  袁:很多人都以为你不会上网。

  韩:有些球迷对我不了解,记得2000年德甲直播时开通了观众网上聊天,我看到有些帖子和文章不具有普遍性,没有必要回答,就不理会,有时达20多分钟,这时就有人说我是不是电脑白痴呀?这太武断了,我不回答不代表我就不懂电脑。到现在我已经用坏两台笔记本电脑了。我们这个年龄的人,很多人最多只会上网浏览,连邮件都不会发,所以我尽自己能力教大家,我们办公室很多30多岁的同志,对于现代化的工具的使用,像发照片、邮件、下载MP3,都是我教的。

  袁:你也会把网络语言放到解说中吗?

  韩:前段时间公布中国人有多少人上网,结果有7200万,这和14亿相比,就是二十分之一,这两三年内可能达到5亿,但毕竟是少数人群。我尽量不使用观众听不懂的“网络语言”。像在韩日世界杯,朴真焕进球后马上举起了一个手指,当时刚好在放《指环王》,我马上就反应过来了,说:“大家看,这枚戒指是他妻子送给他的,这个手势表明他要做韩国足坛上的新指环王。”比赛前,他和妻子电联时已经沟通好了,只要一赢,就举起这个手指,表示给妻子的祝福。他跟他妻子的约定我是从网上知道的,但我一直没有讲,直到他真的动作一出来以后才说。

  袁:上网时会去看韩乔生语录的内容吗?

  韩:在论坛和新闻里看到关于我的消息我会更加关心,隔两三天我就会到网上输入关键词“韩乔生”,查找一下有没有新的东西。每一场比赛之后都得搜,尤其是当天,我会到那个沙龙或者球迷论坛,像雅虎啊,搜虎啊之类的网站,有时候去21世纪在线看看。

  袁:看到“韩乔生”的相关项在搜索引擎上不断增加,是什么感觉?

  韩:互联网是反映球迷心理的一面镜子,你爱美就会照镜子,你照镜子,脸上有什么瑕疵,镜子里都能看到。互联网是一个不留情面的地方,人家发什么东西,你都能直接看到。

  我用Sarah的名字发帖,说韩乔生说错了,反而没有人理

  袁:看到关于自己的网页不断增加,是不是也有一些成就感?

  韩:大家列出的韩乔生语录,说我说错了很多地方,但其实有些是我真正说错了,大家没有发现的。比如1998年世界杯,产生了第三、四名之后,世界杯有一个中间休息,在进行最后两场比赛之前,世界三大男高音曾经一起汇聚到巴黎,在埃菲尔铁塔下有一个盛大的宴会,当时我介绍其中一个男高音多明戈的时候,说他年轻时在皇家马德里当守门员,但实际上这是错误的,事后我马上弄了一篇帖子,包括道歉和更正,在网上发给所有人。

  袁:怎么发给所有人的?所有人的概念是什么?

  韩:我当时就把那篇东西直接贴在新浪网上,我跟新浪的人比较熟,通过他们把帖子当成邮件发到新浪用户的信箱里,只要是新浪邮箱的用户,都能收到。

  袁:你是用什么名字贴的?

  韩:我是用自己的名字。

  袁:韩乔生?

  韩:不是我的本名,好像用的是“Sarah”这个名字,那个名字不是我自己注册的,所以记得不是很清楚。当时我主动把这个帖子发到互联网上,但其实很多人不了解这件事,所以之后也没有什么大的反响。但对我们播音员来讲,有的错误虽然别人没有察觉,但不等于你没有犯错,如果你的错误犯得很明显,让大众都知道了,或者感觉到是贻笑大方的,那就是低级错误。

  袁:这很奇怪,你既然能在网上贴出自己的错误,难道别人在讨论韩乔生语录的时候你从来没有用化名反击过吗?反正别人也不知道是你。

  韩:没有时间。你得在那里聊、浏览,你得挂在那儿,其他事情根本不能做。其实到了这个年龄段,我更愿意晚上在家,淡淡的灯光,再加点音乐,或者带着耳机,边听音乐边看书。

  我在练沙宝亮的《暗香》

  袁:你喜欢听什么音乐?

  韩:我喜欢轻音乐,还有很有特点的爵士乐,歌手我就喜欢实力派的。

  袁:哪些歌手你认为是实力派的?

  韩:那英、沙宝亮。欧美方面,我特别喜欢惠特尼.休斯顿,只要她在北京开演唱会,我就一定要看,我是她的疯狂崇拜者。我1984年就开始买惠特尼.休斯顿的CD了,那时是三张一套的,还有像卡朋特、芭芭拉.史翠珊、哈顿,反正嗓音比较浑厚的女中音,像蔡琴,我都很喜欢。当然现在好听的流行歌我也喜欢,男歌星我比较喜欢张学友张信哲陈奕迅的《十年》我一直放在车上听,觉得真好,还有杨坤。最近我开始练沙宝亮的《暗香》,以前我在中央电视台的卡拉OK比赛夺得过优秀奖,这次准备回来练好《暗香》后到卡拉OK唱。你说我在娱乐方面肯定不算落伍,应该处在中间地带吧。其实我这个人还是挺娱乐的,有时在家里心不能静下来,就和家人一起看看《新闻联播》,还有一些电视剧和DVD,我的生活相对来说不是那么单调,平时打打壁球、羽毛球,我还爱攒一些水晶类的石头。

  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

  袁:自己的话被大家编成语录,你有没有觉得委屈?

  韩:我感谢球迷这么关心我,还帮电视台增加了收视率,我觉得球迷有时有添枝加叶的心理取向,也是一种娱乐心理。像我说“距离球门30米之遥,突放冷箭”,网上改成了“距离球门30公里之遥,突然放导弹”。我觉得网友们有些真的编得很好,比如说“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我查过,但真的没有查到我说过,不过我觉得编得挺好,所以我就在这个基础上再发挥一下,现在我自己把 “韩乔生语录”升级成了“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之势”。

  袁:你在尝试让自己的解说更符合“韩乔生语录”?

  韩:我觉得“韩乔生语录”讲求一种效果,如果在欧洲杯、奥运会这些很重要的比赛上,你调侃就显得很讨厌,现在扰民都需要付赔偿费的,好在电视有个开关按扭,实在听不下去可以把电视机关掉;反过来如果我们完全是一种看客的身份,体育本身就是一种娱乐,为什么不轻松点?张志老师一开始带我做体育播音员的时候就说,杜甫有句名言叫“语不惊人死不休”,我们应该给观众一碗香浓的茶,而不是白开水,语言上应该尽量活泼。像崔永元的冷幽默,赵本山的土幽默,或者冯巩那样有内涵的幽默。

  袁:也就是说,我们听到的很多口误,是你事先设计好的?

  韩:其实很多东西不是事先设计好的,而是有感而发。比如当时说我说的“中国队锋线上是两把菜刀”,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当时我是说“中国队的锋线在身高体重上和对方后防线上都有差距,就好像几层小沟在对方的后防线上飘来荡去,对方的后防和中场就好像大海一样要把中国队淹没,但是中国队锋线上目前也是两把尖刀,把对方后防搅得天翻地覆”。这是一种流露,两把尖刀换成两把菜刀,也没有什么不对的。有时很多突发的局面都让我有感而发,像欧洲杯决赛上,葡萄牙的一个球迷,在下半场80多分钟的时候,突然冲进球场,扑进了网,当时是黄健翔在解说,对此没有任何评论。我在家里看电视,当时就想到了很好的形容词,我说:“这个运动员干嘛了?美式橄榄球达阵,达阵、达阵得分啦!”当时旁边一些防守队员全力围攻,还有武装到牙齿的警察,便衣、特殊的执勤人员,全部人的目光都集中在这个人身上,这人到底要干什么呢?像美式橄榄球一样扑到底线得分了,这话要说出来的话,大家应该会感到非常有趣。

  袁:但很多人不明白你的幽默?

  韩:对。当时我在广州主持跳水节目的时候,现场观众都觉得我的解说很风趣、幽默,网友却给我编了一堆,因为当时我说电视导演抓住观众的特点出画面,“啪”一下就一个画面,有一对的,就说你看这一胖一瘦,一老一少,这是很正常的描述。方方和圆圆在跳水的时候,刚好有一个圆圆的镜头,我就说圆圆不仅脸圆,跳得也很圆满,这个他们就有意见了,那我不能说方方的眼睛是方的呀,我觉得这就有点鸡蛋里挑骨头了。当然,现在看转播的大多数是铁杆球迷,他们的要求更高,对我来讲要求更难,如果不努力的话,再出现过激的帖子,没准我真就到东门看自行车去了。

  我连池莉的书都要看

  袁:你很重视“语不惊人死不休”,那平常你是怎么丰富自己语言的?

  韩:我的语言受启发是在1990年前后,当时我去马来西亚的机会非常多,还有一个绰号叫“马来专家”。每次去马来西亚,我都会顺便去新加坡,我留意到当地华文报纸的语言很丰富,它形容篮球是“边角发炮”,还有“篮下”、“鲤鱼翻身”、“鲤鱼跳龙门”,这些大家小时候看书的时候都知道,但从来没有用在比赛里。像1986年在北京进行的一场友谊赛,当时中国队穿的衣服是黄色的,进攻也非常锐利,我就形容中国队是“黄龙直捣”,后来有人批评说什么是“黄龙”?这么封建,现在谁还理这个?

  袁:除了马来西亚的报纸,还有什么启发了你语言的灵感?

  韩:还有一些外国的中短篇小说对我的启发也很大。比如说一个人很胖,他不会说很膨胀,或者说脸蛋都弄到肩膀上去了,他会说看到这个人肥胖的脖子,就像从硕大的领口里勉强钻出来的,这一下就令人知道这人很胖。还有最早看的杰克.伦敦的《拳击人》,场上互相打拳的感受。还有一个写贝利的,只是这么一句话,“这人盯着我,我甚至连他用什么香水都知道”,简直就把贝利写透了。但这是西方的生活理念和观点,对我们来说,上世纪90年代初谁喷香水?后来我在比赛中用上了这个理念:“这两个人现在撞个满怀,连对方的呼吸心跳都能听得见。”这就是夸张,怎么可能听得见?还一些有名的文学名著还是必须看的,有时我连池莉的书我都看。

  袁:为什么要加上一个“连”字?

  韩:那是女性小说啊,都是一些爱情上的东西,我更多时候还是喜欢一些比较男性化的东西。当然大部分都是外国的短篇,还有一些连载,一是节省时间,二是从风格上来讲,可以达到多种多样,取百家之长。还有我喜欢看游记,比如上学的时候从《鲁滨逊漂流记》,到《81天环绕地球》等等,小时侯都在看。现在因为孩子上学,我要到新华书店去,我又买到一本,然后津津有味他看。

  袁:就是《80天环游地球》?(我相信韩乔生看的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80天环游地球》,还有一些翻译成《环游地球80天》,但都是“80天”,不是“81天”,当然我也同样知道,这又只是韩乔生的一个小小口误而已。)

  韩:对,非常好玩,非常有意思。面对球迷的压力,我觉得自己还是特别会放松自己的。

  袁:有人将余秋雨比作“文化界的韩乔生”,同样也喜欢在他的书中积极地找硬伤,你看过他的书吗?

  韩:我跟余秋雨就像一个不能上星级的民间招待所和一个超五星级的豪华酒店放一块,完全没有可比性。余秋雨的书我年轻时看过,我觉得除了《文化苦旅》之外,其他稍微一般了点,他的文采是不错的,但有些东西在历史事实上感觉有破绽。余秋雨老师是让我顶礼膜拜的,在余老师面前,我还是有自己的弱点,人家说“大智若愚”,但我觉得余老师既“大智”又“睿智”,而且他好像方方面面都知道。

  在中国,我解说冰球就绝对是NO.1,橄榄球也是

  袁:有没有总结过自己为什么会出错?

  韩:我们电视台从1994年开播了体育频道,从1994年到1998年的时候,大家就像跑马圈地一样,就是想先把这个阵地给占住,抢占频道资源后,再谈怎么把这个节目做好。当时我们体育频道不到60个人,体育播音员更是非常少。黄健翔是1995年开始上美洲杯的,1996年去播欧锦赛,那时他刚来,还没有正式上岗。宋世雄老师那时出差比较多,到各地去转播。当时我们播音员确实很紧张,而我这人,体能比较好,精力又比较充沛,再加上体育部我人缘又比较好,所以有什么事大家都愿意找我,像《足球之夜》,包括意甲、排球、篮球,都会找我转播。

  袁:你似乎什么种类的比赛都解说?

  韩:冰球、高台跳水、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棒球、垒球、跳水等,还有摔跤、柔道、散打、拳击。

  袁:有你没有解说过的项目吗?

  韩:赛车解说过,山地自行车没解说过,马术我说过,射击也说过,你这么问我还真得瞧瞧奥运会的各个项目了。我觉得自己当时就像一个瓦匠一样,什么样的墙都能垒,大小石块都能垒,只是标识不是很严密。

  袁:所以你的口误出现频率比别人高?

  韩:说句实话,我们解说员是在进行全过程解说,有时自己一个星期都在忙,最多一天休息,每年出差在外的时间在200天以上,如果自己不抓紧、不上心的话,很容易浮躁。比如我现在跟你聊天,等会还有一个记者来找我,晚上8点有一个沙滩排球大奖赛的片子要配,还要帮北京的一家报纸写文章,但我要弄大奖赛的片子,就没有时间去看亚洲杯,只能到网上看其他人的观点。这次雅典奥运会,我涉及到的可能是水上项目,比如游泳、跳水,可能还有排球、棍球,以及一些重竞技的项目,比如摔跤、柔道,可能涉及到的赛事很多。这次奥运会是在希腊举行,肯定要把希腊的神话、历史都看清楚,到了雅典后才能激发灵感,不然你连当地的文化故事都不了解,肯定没有好的解说。

  袁:但现在人手增多了,错误依旧没有减少?

  韩:对。实际上我还在出错,包括欧洲杯,但我要是真的出错,会及时改正过来,比如说鲁尼,我紧跟着就改过来了,当时网上有人说我不知道鲁尼是谁,不知道范尼是谁,我当然知道。我有一场比赛说错了,马上就说对不起,是范尼;那场解说建宏也说错了一次,但大家没有说建宏。为什么球迷不说,可能是因为他犯错误的次数比较少,大家都守着我,我一把范尼说成鲁尼,就给人抓住了。有人说我说区楚良身高182公分,体重28公斤,回来我真的没查到,我不知道这话从哪出来的,当然我不能因为没查到就否定说不是我说的,可能是那时大脑短路了或者进水了。足球确实不是我的强项,但在中国我解说冰球绝对是NO.1,橄榄球也绝对是NO.1,还有游泳,跳水,这些都是我经常接触的项目。如果说足球、篮球,我就是场上的后腰的位置,脏活累活可以干,冲锋陷阵得分的就不是我。所以人要学会如何藏拙露巧,打一个比喻吧,听健翔解说就像吃豆腐脑,感觉很圆润,当然有不少球迷已经发现他和几年前已经确实不一样了。你再听建宏的解说,就觉得没有什么味道,不管怎么样念都没有豆腐脑那样顺畅,那么清纯,不时还能淘出点沙子来,而且偶尔还磕到牙。所以我在足球类的转播里,我有时会有些亏。

  把我的原话登出去,我跟黄健翔、刘建宏没有任何问题

  袁:你和刘建宏是搭档,但欧洲杯的时候一度传出你跟他不和的新闻。

  韩:我也是在网上看到的新闻,说我们在演播室里面发生很严重的口角,甚至是动起手来,我觉得看了之后,感觉像看小说一样,一直在笑。好像还有球迷在网上替我道歉,我觉得即使真是我来道歉,不会三言两语敷衍球迷,我会深挖自己到底适合不适合做主持。

  袁:但你刚才对刘建宏、黄健翔他们的评论,没有想到见报之后会加大你们之间的矛盾吗?

  韩:我觉得这没有什么问题,每个人都有对业务的看法。实际上就我们的个人关系来讲,我敢说在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我跟黄健翔的个人关系最好。把我的原话登出去,我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我和健翔之间也愉快,建翔很尊重我,我也很尊重他,我和他妻子也很熟。同样刘建宏,这么说吧,建宏第一次和球迷的交流,就是和我一起去的天津。当时我看到网上那篇跟他有矛盾的帖子出来以后,第一时间给他发了邮件,还发了一个短信,那个帖子说当时我俩打起来了,真是无稽之谈,我待会可以让你看看当时我给他发的邮件。(我们谈完之后,韩乔生没有忘记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并打开邮件,把他给刘建宏发的邮件转发给我。他在邮件里说刘建宏解说的葡萄牙对荷兰那场,解说得很好,让刘建宏不要相信网上的那些传闻,同时还给刘建宏发了一些人生格言,可以看得出,韩乔生对这件事情的认真态度。)建宏忙完了之后就从葡萄牙打电话过来,说你还没有睡啊,我说我还没有睡啊,他说你不要管那些球迷,就让他们说去吧,就当玩笑过去了。我们台组织了好几次主持人足球比赛,为什么我在电视台能拉到很多人,因为我在电视台人缘好,我不会因为是播音员而高估自己,做人是应该谦和的,应该夹着尾巴做人。

  袁:听说网上出现这个帖子之后,你还给网管打过电话,要他们删这个,是吗?

  韩:如果是我自己的帖子,我不会去让谁来删帖,我觉得该议论就议论,但是要实事求是。我和这些年轻的主持人,在重大的事情上让他们感觉到,作为一个老大哥,我是一个可以牺牲自己的人。我常常说,整个解说应该没有刀劈的痕迹,还有就是节奏感和语言的疏密程度的掌握。比如黄健翔转播欧洲杯,他的密度就非常大,按评价余秋雨的说法来说,就是填得比较满,有时面面俱到其实没有必要,要留白,给观众去联想。像丹麦队、希腊队比赛的时候,这些国家都是有自己的神话,我注意到健翔在转播捷克那场球的时候,也是上网找了一些捷克名著来看的。

  袁:《鼹鼠的故事》?

  韩:对,把这些放进去,我觉得就是上心了,我跟健翔说,有些东西还是应该继续发掘,我跟建宏也说,作为一个评论员,对情绪起伏在大范围上把握不好,就好像你在唱歌的过程中全高音,就一个8调,好听不了,你得有跌宕起伏、抑扬顿挫,让解说像流水一样,哗哗地流出来,要流畅、自然。(采写:本报记者 袁蕾、录音整理:实习生 曹思扮 姜琼 许伟淳)


评论 | 星光无限 | 推荐 | | 打印 | 关闭
 

 

关键词 
 免费电影 明星美图 
 一米阳光 日韩歌手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影音娱乐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6264700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