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的人更喜欢把王室看作花园里摆放的造型各异的陶俑,只是国家生活中一个体面的装饰
特约撰稿 黄药溪
世界都在看英国,英国人却对王室保持一颗平常心。很多人只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与王同乐,更多的人更喜欢把王室看作花园里摆放的造型各异的陶俑,只是国家生活中一个体面的装饰。当然,也有为数不少的人,对王室的感情依旧诚挚无比。
“世界第一王室”的底牌
1936年早春,一个大雪天,钱钟书夫妇正在伦敦求学。从前的房东老金踏雪而来,惶惶然告知:“国王去世了。”这件事给杨绛先生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我们没想到英国老百姓对皇室这么忠心爱戴,老金真的如丧考妣。”
1937年5月,英王乔治六世登基,法国摄影大师卡蒂埃-布勒松到现场拍摄新闻照片。在登基典礼当天,他在人山人海的观礼人群中发现这么一位老兄,为了抢个好位置观礼不惜在大街上彻夜守候,却在国王车队经过的时候因为疲惫难当而倒在地上呼呼大睡。周围人群爆出如雷的喝彩,也不能撼动这位仁兄半分。
1981年,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喜结良缘,灯塔长明不熄,举国上下筵席经久不散,几百万人早早来到首都预备观礼。数以百计的人提前几天就带着睡袋、三明治、啤酒甚至香槟,在通往教堂的路上安营扎寨。坎特伯雷大主教说,这两个人的故事,真是“编写童话的好素材!”
虽然历经一个世纪,英国人对王室的忠爱,没有半点改变。在当今社会,英国王室无疑是众多王室中最受我们注意、影响力最大的一家人。
牌子够老,实力够强,是英国王室成为“世界第一王室”的底牌。在保留君主制的所有国家中,英国国力名列前茅,只有日本在其之上。但是论起世界影响力,英国虽然处处不如美国,却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远非日本能及。
英国传媒业发达,英语在传播领域拥有强势地位,有关王室的点点滴滴可以轻易传遍世界,这也是世界其他王室无法企及的优势。
再加上英国王室历来就是个出故事的地方,无论是不爱江山爱美人的爱德华八世,还是查尔斯王储、戴安娜和卡米拉的恩怨情仇,都是文化人笔下说不完、道不尽的好题材。
“王室是最好的心灵依靠”
神秘,是人们提及王室最先映入脑海的印象。虽然戴安娜与查尔斯的婚变催生无数报道文章,但是人们对王室生活仍感朦胧。
2002年6月,王室第一次通过报纸公布了女王一家2001-2002年度开支明细,而此类信息过去每10年才发布一次,而且阅读对象仅限于议会。白金汉宫说,今后王室开支每年都会公布,欢迎公民帮女王查账。此举虽然足够透明开放,但是面对厚达160页、充满几百幅图表和脚注的财务报告,普通百姓还是感到无从下嘴。
在这方面,戴妃从前的私人秘书有句名言:“从历史经验上看,让王室保持一定神秘感有莫大好处。这样无论发生了什么,王室都是我们最好的心灵依靠。”
古板,守旧,缺乏普通家庭的脉脉温情,是人们对王室一家人的普遍看法。
虽然威廉王子与凯特·米德尔顿的婚礼已经是英国媒体雷打不动的主角,但是来自民意调查机构的结果却显示,超过86%的英国女性并不羡慕或嫉妒凯特,不愿和她互换身份,主要理由是:“一旦当上王妃,就再也无法过上普通人的生活。”
无数文字,都向大家传递同样的信息:白金汉宫院墙高峻,宫门深锁,时间在此停滞。在宫墙里面,权力的顶峰——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是一个喜怒不形于色,深藏不露的老太太。只有亲手豢养的那条威尔士矮脚狗(一种头像狐狸、体长腿短的狗)偶患感冒,才能让她皱一皱眉头。
距离让世人误读英国王室
因为和王室小圈子走得还不够近,所以才有这样的误读。
1993年,查尔斯与卡米拉有11分钟私人电话纪录被媒体曝光,人们看到一个很“黄”的王储,和平常人没什么两样:“我把该充实的地方给你充实了,要不干脆待在你内裤里不出来,或者直接给你当卫生棉条算了!”他们原来也有七情六欲,对家的渴望一点也不亚于我们。
1998年初,查尔斯带着哈里王子在南非与“辣妹”组合不期而遇。哈里表现得非常兴奋,被当爸爸的查尔斯看在眼里。后来,他费了不小的劲才把“辣妹”们约到海格罗夫,结果却发现哈里这个“见异思迁的小坏蛋变了心”。现在,“他又迷上了‘圣人’乐队!”
几年前,拍卖市场出现一批伊丽莎白女王17岁时的个人信件。她忙不迭地催促手下赶紧买回来,津津有味地品读年轻时的情话:“能拥有一张菲利浦的照片,让我欣喜万分。我把这张照片装进上衣的口袋,这样他就能一直看到我……星期天,我们伴着留声机的乐曲跳舞,过得非常愉快。”
一个记者深受感动:“我们的女王,是一位充满爱心的君主!只不过,她很少向大家张扬罢了!”
时代在变,人们对英国王室的要求,和它的关系与感情,也在变。
中世纪,国王需要在外敌入侵时披坚执锐甚至冲锋陷阵,这时他是人民的军事领袖;而和平年代他的频繁出行又给地方造成难以忍受的负担,以至“听说国王要来,大家都逃到林子里去”。
为了应付各种各样的开支(比如说十字军东征的军费),“威风凛凛的国王总把他们的手伸进臣民的口袋里”,闹穷是大多数君主的常态。因为议会不批准他的战争拨款,查理一世被迫典卖妻子嫁妆,向有钱人强行借款,允许士兵住进民宅白吃白喝……
仅仅30年前,查尔斯王储与戴安娜的婚礼还能万人空巷。而威廉和凯特在这个周末的庆典却让很多英国人提前患上“婚礼综合症”,有民调发现竟有数百万英国人准备在婚礼期间出国休假。因为他们早就精明地算出:婚礼定在复活节与劳动节两个公共假日之间举行,此时只要申请3天年假,就可以获得长达11天的长假。在拥戴未来君主和带薪假期面前,他们选择了实惠的后者。
王室给英国最大的影响是宪法
与现在相距越远,国王与臣属的关系就越直接;与现在相距越近,国王对臣民的影响就越隐蔽。
16世纪中叶,许多英国家庭都有成员被国王送上绞架,而他们却引以为荣。一个记录者写道:“最近有外国人问一个英国船长,他的家族里是否有人被处绞刑?那个船长回答说没有,另一个英国人此时耳语道:‘不必为此事感到惊奇,因为他不是有身份的人。’”
而到了1649年,在和议会进行的内战失败后,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臣民合法地处决了一个君王。这样痛快淋漓的君臣关系,今天再也找不到了。
很多英国人不清楚,现在的国王实际做的是类似公务员的工作。她(他)要出席多达2200次正式活动,在各种国宴和酒会上会见知名人士,处理5万多封公文函件,等等。只有完成这些定量,国王才能安心享受每年790万英镑的薪水(通货膨胀补贴另计)。
更多英国人也早就忽略,直到今天,自己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大权都必须由英王授予。从理论上讲,他(她)可以为所欲为,甚至侵犯公民自由,剥夺他们的财产。没有英王批准,新法律走不出议会大门;只要英王高兴,可以随时解散议会,任免首相和大臣。
其实,英国王室留给这个国家最大也最隐蔽的影响,是宪法。
英国宪法不是一部成文宪法,没有一个包含基本规范和政治体制的文书,没有比一般法律更为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也没有被赋予比其他法律更高的法律效力。
在近代史上,资产阶级每一次对英王发动争夺权利的斗争,必然产生一个宪法性文件巩固成果。
一部不成文的、由一系列文件组成的“柔性宪法”,就这样零打碎敲地产生,今天还在不断缝缝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