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戛纳与巩俐聊天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05月21日15:39 新浪娱乐
一年一度的戛纳电影节,是国际影坛群星闪烁的地方。来自中国的巩俐,也给这座影城增添了一抹亮丽的东方风采。
今年来戛纳,巩俐既不当评委,又没有影片参赛,可谓一身轻。不过,她身兼欧莱雅形象代言人和电影节嘉宾的双重身份
,短短逗留几天,采访、拍照和应酬等活动还是一场接一场。在电影宫的欧莱雅俱乐部,巩俐如约前来接受访谈。时值午
餐时间,我们决定以闲聊代采访。在邻桌,我们发现了另外几位欧莱雅梦之队成员--美国影星安迪-麦克道威尔、德国
超级名模克劳蒂亚-希弗、法国影坛新秀弗吉尼-勒杜瓦安。
戛纳,感受中国电影的窗口
整整10年前,也是在戛纳,张艺谋、巩俐携影片菊豆参赛,记者与他们有过一次长时间的闲聊。
我们也就从那年的闲聊谈起,并半开玩笑地说,10年过去了,巩俐看上去变化不大,但外国人眼里的中国电影,却
变化很大。记得那年张艺谋、巩俐的新闻发布会,参加人稀稀拉拉,记者不愿看同胞受冷场,不得不两次挺身而出发问。
如今呢,没有参赛片的特邀嘉宾巩俐到戛纳,预约采访的各国记者也排起长队。换个角度说,此时闲聊的巩俐,虽然随和
依然,没有什么明星架子,但其身份已今非昔比:从过去一般的参赛演员,已经长大当过了戛纳的评委、柏林的评委
主席。从巩俐身上,折射出中国电影与世界的关系。这一变化是实在的。即便不说走向世界这样的大话、套话,中国电影
与世界的交流多了,接触多了,被了解、被认识多了。对此,巩俐作为当事人,又感触如何呢?
这10年来,变化是很大的。1988年,'红高粱'在柏林获奖,外国人开始发现中国电影。1990年,'菊
豆'到戛纳参赛,虽没获奖,但人们加深对中国电影的印象。此后,中国电影在一些国际电影节频频出现,有的还获了奖。这
说明,中国电影的地位提高了,和过去大不一样了。就自己个人感受,也全然不同了。以前出来,总有中国人自己'扎堆儿'
的感觉,见的是中国人,说的是中国话,即使到了国外,还是在中国人自己的圈子里打转。这只能说明,自己还没有真正走出
去,中国电影还没有真正走出去。如今就不同了。与国外交流多了,沟通多了,相互了解多了,国外对中国电影有了概念、印
象。我们出来,不论是影片参赛,还是当评委,都是一种直接与外部交流的机会,就连在餐桌上聊天,彼此的话题也多了。应
该说,这是一种双向的开放:中国电影更多地面向世界交流,世界更关注中国电影。这肯定是一件好事!就拿本届电影节说,
亚洲影片比例继续增加,能够入选参赛,这本身就说明受到某种重视。21世纪,都说世界吧目光转向亚洲,也许电影也不例
外吧。但首先,还是亚洲自己要有好作品推出来,只有这样,才能被认同。
电影节,光靠排场肯定不行
在这10年的变化中,亚洲电影地位不断提升,是有目共睹的。这固然是亚洲电影人的集体创作,自然也少不了张艺
谋、陈凯歌、巩俐们的贡献。听我们这样一说,巩俐急忙打断,连连表示不敢领功。不过,说到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
电影节时,巩俐作为过来人,似乎很有自己的主见。
这三个电影节各有自己的风格,戛纳有一点最为突出,就是办得比较盛大、比较红火,这大概与法国的文化背景有
关。比如,在礼仪方面就非常讲究,参赛片剧组入场走红地毯变成了重要礼仪。在威尼斯和柏林,不论电影节举办者,还是参
赛的人,相对随意得多,电影节主席要说话,站起来讲几句就行,在戛纳就绝对不可以。很多人说,到戛纳参赛压力大,气氛
也紧张。这三个电影节互相竞争,也互相补充。说到底,电影节还是要比影片的质量,不是光靠礼仪和排场。光看明星走场,
没有好影片支撑肯定不行。作为我们来说也一样,参赛或作评委,看到一部好片子时特别感到过瘾,觉得兴奋,收获大,否则
就会觉得不值得一来。当然,人们都希望电影节又有高艺术水准,又有轻松的气氛,但做到这一点恐怕太难了!
坦言合拍的前车之鉴
戛纳电影节开幕式上,放映了法国新片御厨瓦泰尔,法国著名影星热拉尔·德巴蒂厄的表演,再次成为这部欧洲
大片的亮点。在谈论这部影片时,忽然想到法国媒体曾经披露过,德巴蒂厄表示过,很希望有朝一日能与巩俐合作拍片。我们
请巩俐证实这一消息,并借此谈起跨国合作的问题。
的确,德巴蒂厄明确表示过希望一起合作,如果能够实现,我想应该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除此之外,也有其他国
家的导演、演员提出一些邀请、建议,有的商谈正在进行之中。不过,与国外电影同行合作,不是简单寻求一种中外合拍的方
式,或者追求形式上的东西方碰撞,不应该只是为了合作而合作,而是应该努力创造最佳挑战的机会。一般而言,合作的初衷
总是希望把双方的强项展示出来,因此把握这一合作的成功系数很重要,关键还是有一个好剧本。所谓好本子,就是一个好故
事,一个适应东西方演员合演的好故事,真正那种珠联璧合之作,应该是那种'量体裁衣'式的故事和拍摄。如果不理想,把
握不是很大,最好还是不接受好。
话说至此,记者能感觉,巩俐的话显然是一种经验之谈。只是不想过于唐突,才婉转的地问:你认为,'中国
盒子'是一次成功尝试吗?巩俐一个劲儿地摇头,毫不隐讳地谈起那次拍片。
当时,一看是那么好的演员,想象那个本子一定很好,否则对方也不会接受,所以就没有考虑过多,而且恐怕对方
也是这样想的。结果,开拍之后发现,剧本很不到位,也不对路,但为时已晚。应该承认,那此拍片经历是不怎么开心的。正
因为有了那次经历,我才不想再重复一次!而且,从那以后,我接片约时更加小心了,比过去严格多了。
表演大千,独衷细腻
巩俐的经纪人曾敬超先生私下透露,美国一位奥斯卡影帝级的演员准备与巩俐携手,目前双方正在进行有关商谈
。由此,引出了关于欧美影片风格的等问题,诸如,平时,你喜欢看美国片,还是法国片。如果是合拍,喜欢和美国人
,还是法国人?听说,你对'英国病人'很是赞赏,为什么?......
其实,尽管风格有所不同,但无论美国还是法国,都是推崇电影艺术的国家,都有很多优秀导演、演员。平时看片
子,比较在意欣赏不同风格的影片,这样有助于开阔视野。至于合拍,这是一种双向选择,意在交流、沟通的可能性,所以国
别似乎不那么重要。关键还是在于有个好故事,由剧本决定,就看双方合作是否能够撞出火花,是好莱坞,还是法国,这是次
要的。能够争取把最佳状态表现出来,使双方相得益彰,这是合作的目的。当然,做到这点也是很难的。至于喜欢'英国病人'
,主要是这部影片拍得非常细腻,表演也特别到位。其实,整个片子,尤其是重场戏,台词并不多,但演员的表演,给人感觉
特好,使人很容易产生共鸣。
看来,巩俐对细腻二字很在意。谈论她的影片时,让她列举自己的最爱,她并没有象很多中外明星那样回答
,我都很喜欢,而是不加思索地说是秋菊打官司和漂亮妈妈。在她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这两部影片真实、
自然、细腻,展示人性、女性、生活的内在美,而且没有什么说教。
中国特色,并不就是黄土地、大棉袄
欧美蓝眼睛看中国电影,到底什么感觉?他们到底喜欢中国电影什么?关于这个问题,近些年来国内一直见仁见
智,议论不断。说到这,多与外界交流的巩俐,感受也不少。
我觉得,他们喜欢中国保持的一种自己的文化特色。比如,情感全世界走到哪里都有的,但表达方式会有差异。我
们东方对感情表达的方式与西方人不同,西方人喜欢中国人那种细腻的、细微的表演方式。但并不是一说特色,就是黄土地、
大棉裤等等那些东西,而是情感的特色,表达方式上那种特殊的东西。假如也学着拍一部高科技的、西方化的影片,可能就学
得不伦不类;如果作品失去了自己的特色和魅力,很难想象会得到别人的认同。就好比,我作为中国女性,整天穿着坦胸露背
的衣服,人家就会觉得你没有什么独到特色,太随大流了。人们都喜欢特性的东西,人要有个性,作品有特色。如果没有个性
,没有特色,也就失去魅力了。有的中国电影获得西方人喜欢,还是因为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
带给人们健康、向上的感受
实在是巧合,话题转到个性、特色和魅力,便让人想到另一个问题:欧莱雅为什么选巩俐作为品牌形象大使?欧莱雅
中国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盖保罗有个专业性的概括:选择巩俐,是因为巩俐具有中国女性独特的美和艺术气质。同时她也代表
了人们普遍追求的理想: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平易近人、健康美丽。对此,巩俐也有自己的看法。
人们对美的欣赏是多方面的,并非因为有了一付漂亮的脸庞,就会被选作形象代表,还有他许多方面,比如事业是
否成功,对社会的贡献,还有人品以及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等等。选我之前,我们之间需要有沟通,对我进行了多次采访,通过
采访或聊天的方式,他们需要了解我,知道我心里是怎么想,对一些事情的看法等等。这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我觉得也很好
,不是完全取决于表面。通过三年来的合作体会到,欧莱雅作为世界最大的化妆品公司,对于美有着更深层次的追求。她成为
戛纳电影节的官方协办者和合作伙伴,热情参与文化事业,对于美的要求是集美丽、健康与智慧于一身的。至于我与欧莱雅,
到底是谁帮助谁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种文化的交流。欧莱雅是一个健康的品牌,具有悠久的历史,我也喜欢把这种好的东西
带给中国,带给亚洲。中国女性这么多,也很有自己的风采,更多地展示出来,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吗?我希望,这个代言人
的形象能够带给中国女性一种信心,一种健康、向上的美的感受。这也是一个美好的使命。 王双泉 史新玲 / 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