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故事在郭宝昌心中存了40多年,终于被写成电视剧本开拍了。开机仪式上,郭宝昌迫不急待地把刚刚拍出的15个镜头用大投影放给记者看,透过柔和的灯光,记者发现他眼中噙着泪水。仪式结束后,郭导对记者说:“这个故事在我心中存了40多年,今天开机,实现了我当年的心愿。”
《大宅门》讲的是清光绪六年医药世家白府与官宦世家詹府之间的恩怨。医药世家白府受詹府陷害,百年老号“百草厅”老药铺被查封,全家陷入了绝境。老太爷与世长辞,全家的重担落在了二儿媳白文氏一人身上,白文氏于内外交困之中运筹帷幄,费尽心机终将老号盘回。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变化,白府的后人最终被卷入到轰轰烈烈的抗日洪流中。
这个故事让郭宝昌如此牵挂,是因为剧中这个“百草厅”与他有着解不开的缘分。郭导出生于一个与剧中“百草厅”类似的医药世家,《大宅门》讲的就是他的家里事儿。
提起《大宅门》经历的风风雨雨,郭导的心情是“心酸多于激动”,他说:“我直到今天也不明白,为什么一个人想做点事儿这么难?上学时,我喜欢写作,想当作家。我生活在这样一个大家族里,从小接触的人与事,对我影响极深,这些事常常使我彻夜不眠,这些人经常活蹦乱跳地在我眼前晃动。我开始有意地收集素材,积累的照片与文字资料整整有一个木箱。第一次写成小说,我用了8年的时间,没想到,1959年,一场清理反动学生的运动把我清理了出来,30万字的书稿成了我反革命罪行中的一条,手稿也失踪了,我还被发配到南口农场劳改四年。1969年,我被下放到干校,在那里,我又开始写作,没人的时候,我就偷偷地在小灯泡下写,躲在被子里写,这一次我写了10年,近50万字。但是因为离婚,我的第二部手稿又被烧了。而我存留的那一箱素材在十年动乱间也被查抄了,至今下落不明。”
虽然两次手稿被毁,小说始终未能面世,但郭宝昌在心灰意冷的时候,又想到了另一条途径:把心中的故事拍成电视剧。他认为:“这些东西不属于我个人,我应该把它奉献给世人。”终于在50岁时,郭宝昌又顽强地靠回忆把记忆中的素材写成了电视剧。不过,祸不单行,3年前开拍的《大宅门》又因陷入纠纷而被迫停机。
郭宝昌为了重拍《大宅门》,几年来几乎每周都要谈判,先后有意介入《大宅门》的公司和企业有近90家之多。现在,《大宅门》终于被中央电视台选中又重新开机了,真心希望这次《大宅门》能顺顺当当地拍完,了却郭导40年的心愿。(晨报记者佟奉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