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都市男女陷入日剧狂热
http://ent.sina.com.cn 2000年10月20日15:05 精品购物指南
一个个砖头大小的纸盒上面印着东瀛的俊男靓女,里面装着十几张VCD碟片,整整齐齐地摆在音像店的货架上,你的一个女同事拿着两张打印得密密麻麻的片目正在店里按图索骥疯狂采购,几个少男少女眉飞色舞地交流着最新的片源和看片的心得以及属于反町隆史、广末凉子、中山美穗、柏原崇、藤原纪香这些名字的大小新闻……一股潮流就这样在京城悄悄涌动。你会看到从15岁到35岁之间的都市女性以及相当一批同年龄的男性都在兴高采烈地享受着对一种东西的狂热??日剧。
所谓“日剧”(更多的人习惯叫它“日本偶像剧”),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日本电视连续剧”。对于日剧迷来说,最早在中国播出的《姿三四郎》和后来的《血疑》尽管热门,但并不属于这一范畴。而曾经在卫视中文台播出的《风中的十七岁》应该算是内地日剧潮的滥觞。浅野优子、阵内孝则、吉田荣作挟着今天的木村拓哉、常盘贵子就这样涌入了新潮男女的电视屏幕。特别是《东京爱情故事》中赤名莉香一声甜美的“完治”,把少男少女彻底喊进了日剧中。
标准的日剧是这样的:每部有十到十二集,有着俊美的男女演员和华美时尚的包装以及精警的对白、精彩的故事和跌宕起伏的人物命运。日剧迷们看日剧,常常是一个做梦的过程。在紧张又枯燥的现实里,日剧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白日梦。《悠长假期》中不顾年龄差距的真挚爱情,《东京仙履奇缘》中打破身份阶层的奇妙缘分,还有《恋爱世纪》里主人公哲平最终在事业、感情上的两得意,都是最典型的满足民众情感需求的一种幻想,再加上俊男靓女的演绎,随时让人产生投入的欲望与快乐。而《庶务二课》中低层职员对“公司文化”的嘲讽,让真实社会中处于弱势群体地位的人看得眉飞色舞,好不痛快。
对青春的迷惘,对真情的渴望使日剧迷们像日剧一样生活:手机常开,用来和恋人随时随地传情达意。最好在手机盖上贴上恋人的照片,Kitty猫等小动物图案的次之;独居,住处不大,但非常整洁,还有一个大冰箱,用来冰啤酒和贴各种留言;常泡酒吧,而且要有一家固定去处,每次点相同的饮品,和酒保搞好关系,不用开口他就会端上你要的东西;准备一个大相簿,把从小到大和同学、朋友的照片都放进去,有暗恋对象的那一张不必粘死,以便必要的时候它可以适时掉出来……
最重要的是,他们像日剧里的主人公一样,善良而顽强地生活,用爱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自尊自立,尽管有些另类。日剧迷越来越多,不经意间,日剧成了一种流行消费品,现而今随便走进哪家经营音像制品的小店,都能看见专卖日剧的柜台,连地铁里卖磁带的地方也有卖日剧的;一向对日剧不太感冒的电视台也不甘人后,连续播出了《通向婚纱之路》、《水晶之恋》等好几部作品;当然如果让一个日剧迷来发言,他还可以头头是道地说出现在播出的《永不瞑目》、《将爱情进行到底》借鉴了哪部日剧。现代出版社也针对日剧迷即将推出最完备的日剧读本??《日剧场》。没错,这就是日剧潮,正如日剧迷们说的??“日剧日剧我爱你,就像老鼠爱大米”。(晓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