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26日,正当上海电视节热热闹闹地举行之际,在一个离上海不远的地方--无锡影视城,却有一批平日在舞台上熠熠闪光的明星,正静悄悄地参加一部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宅门》的拍摄。第一女主角斯琴高娃评价它是一部现代版的《红楼梦》,郭宝昌导演说“这是我的生命”,而张艺谋、陈凯歌、何群、田壮壮、姜文、李雪健、宁静、何赛飞等一批明星大腕纷纷友情客串。这究竟是怎样的一部大制作?
不论外界对该剧的传闻有多甚嚣尘上,包括说该剧有郭导个人的影子在内,是某著名药堂的家史等等,剧组里都鲜有回应。而读者除了知道张艺谋在剧里演一太监,似乎并不知晓更多。而记者正是怀着诸多好奇,在上海电视节还未结束的第二天便搭上了去无锡的火车。由于之前某些记者对同在此地拍摄的《笑傲江湖》剧组报道不实,令到剧组对记者有了防范之心,再加上拍摄日程非常紧迫,如果不是早早与制片人联系好,即使找到片场也只能是无功而返。当天记者来到片场,通过层层关系介绍终于得到允许可以呆在一旁看拍戏,可介绍人一离开,不认识记者的工作人员几次差点将记者轰走。呆了一个上午终于先混了个脸熟,让演员和导演知道了自己的来意,这才提出约时间做采访。就是这样,记者也只能利用他们拍戏的空隙采访,演员还好说,导演怎么办?晚上!只能是晚上登门拜访。记者还记得那晚从七点开始在剧组下榻的宾馆等,直到十点他们收工回来,可记者还是没采访到郭导,因他决定看球赛,采访时间又推到第二天中午了。于是记者去演员房间串门,离开时已十二点了,回住地还有几公里远,没了班车,一个人不敢出门……现在想来那些都成了花絮,毕竟最终还是成功地采访到了郭导。在独家探访剧组的这短短两天里,记者亲身感受到全组人兢兢业业的工作精神,相信拍出来会如郭导所说的:“不论大家的期望值有多高,它都会超过!”
我演大宅院里的头面人物
斯琴高娃【饰白文氏】
这是一个有点类似王熙凤的人物,非常顽强、有使命感,从小聪明机灵,很有心机,否则也不会让老爷子将锁着170张秘方的抽屉钥匙交给她。只要设身处地地为她想都会理解她。这个家族的百年历史曾经风风火火、曾经大起大落,家族人都经历过他们风光、奋斗、狼狈的一面,二奶奶在里面称得上是顶梁柱,在她的奋斗史中,后代们也跟着成长继而取代她。剧本通过语言对人物描写得淋漓尽致,我们也可从中看出导演的审美观,我尽量将这个角色演到最好,但还有待于观众看完后来评价。
陈宝国【饰白景琦】
这可能是我这么多年遇到的一个最称心如意的角色。一句话来形容这个角色就是,他挺神的。他的性格特点很难用一两句话来概括,善良、狡猾、多情?都不是。也很难区分他是正面还是反面人物,他是剧中最独特的一个,如果说中国人最崇尚的是忠孝节义的话,那在他身上体现是最明显的。他对国对家的忠、对慈父慈母的孝、他最有骨气、最可敬、任人为贤……这构成了他人格魅力的主要内容。他平生受两人影响最大:一个是母亲,一个是他老师。这个人物绝不是干瘪的,他对女人的痴情、对人生的洒脱、自我完善,如我能活得像他此生无憾。我希望自己塑造的白景琦能留在观众心中。
刘佩琦【饰白颖宇】
这是我第一次演反角,我在剧中演的这位三爷极度自私,由此而派生出许多卑鄙的行为。他一生对自己定位不准,总认为自己聪明伶俐,但最终权利又没落在自己身上,所以心理不平衡,不择手段地干一些事为达到目的。我理解他并不坏,是善良的,只是自私,剧中的他直到死都是这样,哪怕他最后抗日也是因为儿子被炸死而产生的反日情绪,在他眼中完全没有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如果演成或写成抗日英雄都不对。我创作起来比较被动,因为如果一个角色在导演心里演了一万遍的话,我就很难突破或按自己的理解来演,但我相信有这么好的剧本和好导演,这个角色与观众见面时一定不会差。
蒋雯丽【饰白玉婷】
她与白景琦在剧中都属二房生的,用别人的话说是“你们二房都是神经病!”她是个旧时代的女子,没什么社会生活,但她从小喜欢京剧因而爱上一戏子,一直到30岁还独身,家里不让她嫁戏子,戏子也不愿娶她,所以她决定与照片结婚。我从她十六七岁演到四十多岁,她一直生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她在剧中戏分不重,却是独特的一枝,我将她演成一个任性的女子。(南方都市报 记者谢晓 实习生李亦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