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一丹做客《可凡倾听》 退而不休欲创业

2015年09月12日 12:1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敬一丹回首自己的主播道路,笑谈“退而不休”的进行式,面对创业,“敬老师”虽年过花甲,但仍充满无限可能。

敬一丹 敬一丹
敬一丹 敬一丹
曹可凡和敬一丹 曹可凡和敬一丹

  新浪娱乐讯 郎永淳辞职、张泉灵辞职……最近央视主持人们的动态成为大众关注热点。作为在央视一路走来“按部就班”退休的前辈,敬一丹[微博]最近也有新动向。本周六日(9月12日、13日)做客SMG艺术人文频道《可凡倾听》,敬一丹回首自己的主播道路,笑谈“退而不休”的进行式,面对创业,“敬老师”虽年过花甲,但仍充满无限可能。毕竟正如7月刚从央视离职的昔日同事张泉灵所言,“只要好奇和勇气还在那里,什么时候开始都来得及”。

  难忘“人间四月天” 告别主播台成热点

  2015年4月,一则看似平淡无奇的消息迅速成为了网络关注度极高的热点,那就是敬一丹要退休了。当“退休”成为“现象级新闻”,当事人敬一丹也觉得很意外。“其实是我在母校中国传媒大学给同学们讲课时,有同学向我提问‘怎样面对新媒体的挑战’,我就随口说‘不用面对了,因为月底就退休了’。结果还没等到下课,这个消息就传出去了,刚下课,就有网络媒体记者向我求证真假了。”她也曾自己分析成为热点的原因,“后来我一直在想这事,我在想大家的这种反应,其实是对电视的一种反应,不仅仅是对电视人的反应。电视,作为强势媒体,毕竟和大家一起走过那么多年,由于主持人的出现,电视给大家留下的印象是有‘面孔’的,20年的相伴就足以成为‘熟人’了。所以当这个人走的时候,他会觉得这是我熟悉的电视,熟悉的电视人,这样一种离去。尽管现在大家和电视的关系可能不再是那种守候的关系了,但是毕竟人们是有感情的。”带着这个问题,敬一丹也问过自己的8090后学生,“我问他们,你们不是都不看电视了吗,为什么还愿意和一个电视人交流呢?然后有一个男生回答,‘敬老师,是这样的,我们现在都用数码了,可是当我们看到胶卷的时候,我们还是会觉得很亲切!’。所以我就这样给自己定位了,我就是那个曾经给你留下深刻记忆的胶卷。虽然你用数码了,但是胶卷不也曾经陪伴过你吗?”

  回忆起退休的那个月份,敬一丹历历在目,“在我进入4月的那刻开始,我就有了倒计时的感觉,那时候我就想,这次是真的要告别了。每一次我主持节目的时候,我心里都清楚知道,这是倒数第几次。《焦点访谈》的同事特别理解我,他们说‘大姐,你4月想在哪天值班?’我说,我希望4月1日,因为这一天是栏目开播的日子,2015年4月1日是《焦点访谈》开播21周年,这一天我希望和我的栏目在一起。还有就是4月27日,因为这一天是我的60岁生日,我希望生日这天是工作状态。还有就是4月的最后一天,也是我职业生涯的最后一天,所以我的同事们特别成全我,他们在排那个月的值班表的时候,就特意把这几个日子留给我来主持。”这个四月,对于敬一丹来说太特殊了,“每一次走到镜头前的时候,我都有一种告别的心情。到4月30日这天,我就在斟酌,说不说‘再见‘,这一天的节目,我应该用什么样的状态?其实内心还是有波澜的。最后我没有说‘再见’,恰好第二天是五一,所以我给大家的最后一句话是祝福。”

  退休之后新规划换一种角度忙起来

  花甲之年的敬一丹,看上去远比实际年龄年轻,这不仅仅是外表,更是一种心态。她也曾经戏言自己“年方六十,退而不休”。她别出心裁的在自己的新书《我遇到你》里印上了20多个二维码,让读者可以边读书边扫码看相关视频。一个小小的举动,折射出一位传统电视人接受新事物,紧跟时代潮流,积极向网络新媒体靠拢的自觉性。在《可凡倾听》中谈及退休之后的心规划,敬一丹直言:“我觉得现在比上班的时候还要忙,但是忙得更有另外一种角度。有了一本总结自己职业生涯的书,从另外一种角度和过去的观众进行双向交流,他们的反应也让我从另外一种角度认识自己的职业,我觉得自己现在这个阶段还处于回味阶段,接下来应该是静下来,看到更多可能。”她透露,接下来可能会有一部分精力,更多地用在课堂上,“在新媒体这部分,其实在我临近退休的时候,就有一些年轻人开始鼓动我,你可以换一种方式和大家交流,所以我就在4月30日告别观众以后,5月1日开了一个微信公众号。年轻人们经常给我扫盲,让我有更多的想象。有人问我,‘敬老师,你准备创业吗?’我太意外了,原来以为这个问题只能问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一个20多岁的年轻人问一个60岁的人,你准备创业吗?让我有了另外一种角度去认识未来,创业,这未必不可能是吧?”

  曾经很自卑,最欣赏小崔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她见证了中国电视的黄金时代。从《一丹话题》到《焦点访谈》,她亲历了电视新闻的深刻变革。从而立之年初登央视荧屏,到花甲之年依依惜别,她遇到了无数喜爱她的观众。回望数十年风起云涌的职业生涯,本周六日19:30,让我们相约SMG艺术人文频道《可凡倾听》,走进一个最真实的敬一丹。

  敬一丹当时所在的央视评论部,人才辈出,白岩松、崔永元、水均益……说起这些昔日同事,敬一丹借用了一句外人的“玩笑点评”:“大家开玩笑说,白岩松和敬一丹一出来,就出事了!水均益一出来,就出世界大事了!崔永元出来,其实没什么事!可见,大家把我和白岩松看做一类人。在这个评价里,也把我们几个的语言表达特点概况出来了,确实,我和白岩松一出来就是‘皱着眉头’可能给观众要出事的样子。”敬一丹很欣赏白岩松的“锐”,“他很锐,我很欣赏白岩松的敏感,曾有人这么评价他,当别人在一件事上看出一二三的时候,他能看出六七八。他看问题的角度很多位,表达也很有个人风格,有点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意思。”但如果要说到内心更欣赏的,敬一丹直言不讳是小崔,“因为崔永元举重若轻。自己缺什么特点,就特别喜欢别人有的那个特点。小崔怎么能把事说得那么流畅、自然,又说到人心底,同时比人心底多一些。这种举重若轻的能力,我觉得很大程度上是崔永元的天赋,也有他多年做媒体人的积累。我觉得我到最后都没能达到。”

  别看在外人眼中,敬一丹是央视的举足轻重的“名嘴”,但她直言一度自己真的挺自卑的,“我比他们年龄都大,还是其中唯一的女性,我的空间在哪里呢?一度真的很自卑,觉得自己没什么特点,个性也不特别鲜明。”但正是这种反差,反倒成了她的特点:“后来慢慢变成了凡是弱者、苦难、妇女儿童等,这类温暖感的话题一般都由我来说。特别新锐的,白岩松负责;国际主题的,有水均益;小崔另成一路。慢慢的,我们几个人既有骨子里的一致,又有表达上的不一致。那段时间,其实我们大家都挺珍惜的,因为我们是一个团队的。”

  “不情不愿”干电视男朋友不认“女主播”

  “遇”,是敬一丹最喜欢的字。因为在她看来,越是一种不可知,但是又似乎是命中注定的,你就会遇到。不管是做广播,还是去北广读研究生,或者是1988年入职央视,在新闻主播台前找到最合适自己的位置,一路走来,敬一丹都“遇上了”。“我好像很少主动去寻求什么,很多经历都是顺应,遇上了。如果说在这么长的求学和工作经历中,有哪一次是主动的话,那就是考研。因为内心特别想再上一次学。接下来的好像都是遇到,其实这种遇到也是一种幸运!”

  在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攻读研究生前,敬一丹在黑龙江人民广播电台工作了四年。那个年代,电视还不是那么吃香,很多广播人都不愿意去干电视。“那时候我们看电视的目光就像国有企业看乡镇企业的目光,觉得我们广播人多有修养,多清高,哪像做电视的,一帮人过于热闹、过于咋呼。”在接受《可凡倾听》的专访时,敬一丹也回忆起那段有趣的岁月,“那时候我特别享受话筒前当播音员的感觉,当黑龙江电视台刚刚开始自办节目时,我们恰好在一个楼,电视播音员还在选拔中,没人能出来报新闻,就从广播电台的播音组中挑了两个最年轻的先去值个班,我就是其中之一。”那也是敬一丹第一次尝试化妆,“还要烫头发。那时是七十年代末,哪有小姑娘烫头发的,都是到了结婚才烫头发。那时理发馆还很少,还是走后门找了个高手给我烫的。结果出来后,我都不好意思,见到男朋友,就是后来我的丈夫,他的目光只看我眉毛以下,都不看我上面,实在是接受不了,没法看。后来我开始在电视台播音时,他也从来不跟别人说我在电视台工作,只说我女友是电台的,后来不知道怎么被人知道了问他‘我怎么听说你女朋友在电视里播音’,他还极力否认。别人也就说‘我看也不能是,那个都有40多岁了吧’。其实,那时我才20出头,烫头发显老了。当时每次出现在镜头前,心里想的都是组织什么时候让我回电台去,还经常在电视镜头前说错,老说成‘各位听众’。”

  1988年,敬一丹进入中央电视台,在经济部担任记者,主持《经济半小时》。1993年,一档以她名字命名的栏目开播,那就是中国电视史上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一丹话题》。曹可凡也借机感谢敬一丹,“我的《可凡倾听》也是从《一丹话题》引申过来的,受你的启发。因为过去在电视台里,是不可能以主持人的名字来命名一个栏目的。”对此,敬一丹也直言,“这是我根本就没有想过的事,后来我在想,我是在那个时候赶上了电视新闻改革的浪潮。”

  敬一丹的幸运,在于她恰好赶上了电视媒体的黄金时代,又正巧遇到了电视新闻改革的风云际会。1994年开播的《焦点访谈》,开拓了舆论监督的前沿阵地,很快形成了巨大的社会影响力,作为主持人的敬一丹,也随着这个栏目真正走进了千家万户,住进了无数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港姐麦明诗:改写传统选美旧观念

最新出炉的香港小姐冠军麦明诗改写了才貌双全和选美的意义。[详细]
港姐麦明诗:改写传统选美旧观念
热门搜索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