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鸟朝凤》思考传统文化的出路何在?

2016年07月08日 15:02 新浪娱乐 微博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超级大首映》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电影人、媒体人,一起来缅怀吴天明导演,畅谈《百鸟朝凤》引出的文化与商业的碰撞。

传统艺人演奏唢呐 传统艺人演奏唢呐
影评人发表对《百鸟朝凤》的态度 影评人发表对《百鸟朝凤》的态度

  新浪娱乐讯 《百鸟朝凤》公映之后,宣发负责人方励下跪恳求全国院线增加排片量的新闻曾一度引起舆论的热议,虽然有人认为是在作秀,有人为之感慨,但抛开这些表面的议论和流言之外,讲述传统文化与传承的《百鸟朝凤》确实是已故中国第四代导演领军人物吴天明的心血之作。而本周日,安徽卫视《超级大首映》邀请了国内众多知名电影人、媒体人,一起来缅怀吴天明导演,畅谈《百鸟朝凤》引出的文化与商业的碰撞。

  从《百鸟朝凤》看民间艺术的信念与坚持

  《百鸟朝凤》讲述的是民间老艺人焦三爷培养、传承唢呐技艺的故事,反应80-90年代10年间的农村生活。唢呐这传承久远的民间艺术,常被用来作为对远行故去者的一种人生评价。就民间的传统来说,只有德高望重之人在先行之后,才可以为其吹奏“百鸟朝凤”这支高难度的曲子。而技艺过人的焦三爷面对唢呐技艺的没落,坚守自己的信念,最终,也成功引领弟子们保住了唢呐技艺的传承,奏响属于自己的篇章。

  吴天明导演拍摄这部真文艺的电影,却搁置了3年才在中国上映,而导演也在上映前不幸离世。这位被女儿称为“内心充满爱”的伟大父亲,却深知电影行业的辛苦,一度反对女儿进入这个行业。诚然,面对现在社会的浮躁,可以耐下性子潜心拍摄一部真正的文艺片的导演已经少之又少;这也正是为什么《百鸟朝凤》拍摄完成后迟迟未能上映,乃至上映后宣发人不得不下跪求排片的原因——文艺片,尤其是反应传统文化的文艺片,并不被社会看好,也不被商业买单。

  是传统文化的没落还是文艺片市场的不成熟

  在很多西方国家,其实不乏剧院音乐厅等场所,让观众听众去感受其传统文化的熏陶。而反观如今的中国市场,却鲜有传统文化或民间艺术的舞台。在《超级大首映》百鸟朝凤特辑中,有电影人评价目前中国的电影市场还不够成熟,“大一统”的形式并不利于反应这一题材的文艺片的发展,只有像西方一样存在成熟的细分市场,文艺片的“春天”才会到来。

  但在录制现场,也有影评人表示,文艺片情节在中国无法生存,即使是在西方成熟的环境中,经典影片《肖申克的救赎》也是在多年之后靠版权回本,也大有投入三千万只卖不到四千万票房而“无法回本”的文艺片。遑论文艺片的质量良莠不齐,对于商业来说,中国的投资人更喜欢拍热门综艺IP这种短短数天就可以结束,又可以赚钱的东西。确实,如今的年轻人已经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追崇热度,追捧IP,更重要的是他们即使对于自己的喜好,也难有“忠诚”,随着艺人和热门的更新迭代而不断转移;跟不要提中国的传统民间艺术,在如今的中国市场,实在是难有立锥之地。面对洋节日的“走俏”,各类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美榜英榜流行歌曲的节奏,中国的传统文化,民间的曲艺艺术已经越来越被年轻人摒弃,“没落”之势也已经成为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不过在中国,文艺片是否就真的毫无生命力可言?遥想吴天明导演当时的一部《人生》,在人均家庭收入每月只有百十元的80年代初,便创下一亿人民币的票房;使观众冒雨高喊“电影万岁”,这又是什么样的一种境界呢?所以其实无论文艺片与否,只要内容过硬,拍摄出彩,便一定会受到观众的喜爱。

  导演,也是一种技艺。就好比吴天明,来自国际电影人的记录中如此评价:没有吴天明,顾长卫、张艺谋等人便无法成为色的中国第五代导演。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水煮娱专栏+ 更多
热门搜索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