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卿:没有最宝贵的文学财富 就没有《朗读者》

2017年08月15日 07:43 南方都市报
微博 微信 空间 分享 添加喜爱
董卿 董卿

  南都讯 记者黄茜发自北京今年上半年,由董卿担任制作人并主持的大型文化类节目《朗读者》风靡一时,在观众中获得极佳口碑。近日,记录《朗读者》第一季十二期节目的同名图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董卿主编,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和著名翻译家许渊冲共同作序,书中使用AR技术,读者在阅读的同时可观看近1000分钟的视频片段,属全国首次。

  8月13日,“通过朗读爱上阅读:《朗读者》新书见面会”在国家图书馆艺术中心举行。主持人董卿、白岩松,作家曹文轩、周大新等现场参与活动。董卿说:“我曾经以为《朗读者》可能是一个很孤独的孩子,会在黑暗中行走,但没想到,一出家门就看到了满天星光,照亮了我们的路。”

  董卿:

  首任主编,假期泡图书馆

  在新书见面会上,董卿笑言自己这一年多了一些新的头衔:主持人、制作人、主编。“做《朗读者》的节目制作人,我花了一年多的时间酝酿和准备。做这本书的主编和人文社的最优秀的团队努力了近三个月。但是,我觉得真正能够走到这个舞台上和大家见面,我用了23年。”

  《朗读者》播出后,被誉为文化节目当中的“一股清流”,在照亮精神世界的同时,对大众阅读起到了不凡的推进作用。同名图书筹备出版,主编的重任不出意外落在董卿头上。节目5月份结束,六月份董卿原本有20天假期,结果被图书编辑的工作占据了。

  “家里比较嘈杂,我每天早晨抱着一堆书稿出门,去上海图书馆看这些书,几十万字的稿子需要一点一点看,我才知道做出版社的编辑是多么辛苦的一件事。”

  最开始她也有疑惑,既然节目已经成功,是否还有成书的必要?但稿子愈往下看,对文字的力量愈笃定。董卿说,虽然《朗读者》邀请的是各行各业有特殊成就、特殊人生经历、特殊人格魅力的人来到舞台,但他们讲述的背后,却是“辽阔的、深邃的、纯粹的文学世界。没有人类最宝贵的文学的财富,就没有《朗读者》这个节目。”

  来之于文字,就该回归于文字,于是,《朗读者》再次以白纸黑字,最朴素但也最深刻的面貌,与大家见面。

  肖丽媛:

  图书扩充了节目内涵

  在《朗读者》第一期的94篇朗读文本中,有54篇出自人文社出版的图书,是经受过时间淘洗的永恒的经典。这是《朗读者》与人文社的天然的缘分。人文社在获得《朗读者》图书版权之后,亦对该书十分重视。

  “虽然从前期筹备到最终出版,只用了72天的时间,但我们从编辑、校对、装帧设计、营销、发行、版权等各个环节的工作,都调动了精兵强将,确保了图书出版的质量和速度。”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朗读者》图书总策划人肖丽媛表示。

  《朗读者》同名图书既依托于节目,又不局限于节目。肖丽媛介绍,将《朗读者》节目转化为图书,要旨是把“视听感”转化为“阅读感”,精编访谈,撰写小传、校核文本,落实版权等等,对编辑团队都是极大的考验。

  “比如访谈的录制时长一般都在2小时左右,节目只选用十分钟左右,而我们要在节目的基础上,考虑增补,从中选出最精华、最贴合文本的部分。嘉宾们朗读的文本亦大都是节选,或经过一定的改编、剪裁的。我们利用图书出版的优势,在编辑过程中,尽可能地恢复了文本的原貌和全貌,同时增加作家简介、朗读者小传、作品点评等延伸内容,有效地丰富了节目原有的内涵,也确保了图书内容的权威和准确。”

  同时,AR技术增添了《朗读者》的附加值。“我们的图书不仅囊括了70篇访谈,94篇朗读文本,154张照片,更是涵盖了近1000分钟的《朗读者》影像内容。A R让一本静态的图书变成了一部可移动的活电视。”肖丽媛说。

  白岩松:

  《朗读者》是好文章的导游

  在新书见面会的最后,董卿、曹文轩、周大新、白岩松分别朗诵了一段书中自己喜爱的文字。董卿说:“在这样一个喧嚣的时代,要敢于重新把目光投注到最简单也最丰富、最质朴也最深刻的文字世界,扛起这样一面文化的大旗。我们希望《朗读者》这套书能焕发出一种力量,将朗读和阅读的魅力辐射到更多人身上。”

  白岩松则认为,《朗读者》就像一个导游,电视节目引出了这些好文章,好文章又引出了好作家和好作品。“再由这个入口进去,就是更加辽阔的世界。终极目的还是爱上阅读,走进你文字的故乡。”

(责编:罗罗)
推荐阅读
聚焦
关闭评论
娱乐看点+ 更多
热门搜索微博热搜
热点微博
高清美图+ 更多
精彩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