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101》热度持续走高,最后成军的11人女团能否成为下一个SHE?引发朋友圈刷屏的王菊又暗藏怎样的审美意义?
新浪娱乐讯 似乎在一夜之间,热门网综《创造101》的选手王菊刷爆朋友圈。5月26日第二次公演后,此前争议颇多的“旁听生”王菊随后被大面积pick。各大社交平台持续刷屏,人人争当“陶渊明”(王菊粉丝称呼),各大榜单上她的排名也从倒数上升到第1名。
为什么王菊能突然走红?这大概是很多人心中的疑问。她在公演节目《木兰说》中的表演霸气狂野很亮眼;虽然有着不同于传统女团审美的欧美范儿外型,使得她与其他选手画风不一致,但她却坚持美黑不瘦身,“有的人说我不适合女团,但是女团的定义是什么?观众有一个重新定义女团的机会”,诸如此类独立自信的“菊言菊语”再吸粉一波。
有意思的是,新浪娱乐采访了几位关注《创造101》的观众,依然有人对王菊进入女团表示拒绝,委婉表示“她不够漂亮”“还是喜欢漂亮合眼缘又有实力的姑娘”。还有行业人士评价这是一场网络狂欢,其中有一定的跟风、营销因素。而长期关注综艺节目、对此深有研究的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新闻系副教授吴畅畅则评价,王菊的逆袭“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相比于目前国内最成功的女团SNH48瞄准直男受众,隔壁成形于《偶像练习生》的Nine Percent又以女粉丝为绝对主流受众,《创造101》的选手特点则是差异化明显,受众情况似乎也更为复杂。作为一档选秀节目,围绕着“pick哪个小姐姐”,《创造101》引发了广泛的审美讨论。有人喜欢人美腿长的,有人喜欢萝莉纯真的,有人喜欢技艺超群的,也有人喜欢个性超群的……对于不同选手,男女观众的好评度,甚至是女性粉丝群中都有两极分化的趋势。
观众往往在pick选手的时候体现审美差异,这种差异表现在何处?即将从《创造101》出道的女团,要如何重现当年SHE的辉煌,成为下一个大众化女团呢?新浪娱乐依托新媒体主力地盘微博,通过一系列横向与纵向的微数据比对,以及独家连线一众行业人士来对此进行探究。
王菊实现逆风翻盘是“审丑”?“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学意义”
从踢馆选手到淘汰出局,又剧情反转成为旁听生,王菊一路走来饱受非议,却在第二次公演后被大面积pick,从最初的九十多名,上升到如今各榜单以及各种指数第一。近日,自称“最不像女团成员”的王菊实现逆袭,精彩诠释了《创造101》节目的Slogan “逆风翻盘”。
有行业人士评价这是一场网络狂欢,其中有一定跟风从众、人设营销的因素,但从事媒体研究的吴畅畅对此不置可否,“它不仅仅只是粉丝层面的狂欢,而是更大层面上的受众在参与。”
对于大部分其他选手而言,粉丝支持她们的方式多为投票点赞、追星应援,但王菊目前所收获的,还不仅仅是《创造101》观众的pick或关注讨论。王菊的粉丝自称“陶渊明”,依靠粉丝群的心理认同感形成集结力量,创造出一系列新鲜热词。例如,非王菊粉丝被调侃为“菊外人”,即“不知道王菊是谁,也没看过101,但是已经被‘给王菊投票’相关信息包围的人”。
即使你不是王菊粉丝,甚至不看《创造101》,但你一定听过看过“菊手之劳”、“菊势如虹”、“菊势喜人”诸如此类的词语,王菊以及“菊语宝典”等词条更是上了热搜……从这个意义上来说,101女团尚未成团,王菊似乎已经率先“出圈”了。
吴畅畅认为王菊的出圈是一个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的结果,“我觉得这是具有社会意义和社会学的意义的。”“随着这几天的网络舆情发酵,你会发现王菊已经突破了大家对她外表的批评,大家对她的追捧也不仅仅限于审丑的问题上,而是突破了过去的选秀节目当中的审美趣味。建立在实力基础上的反女团工业化标准的外表,迎合了年轻人的‘反主流’集体无意识。”吴畅畅对王菊的“出圈”给出了社会学意义上的解读。
在“陶渊明”队伍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有业内人士审慎质疑:王菊的实力能匹配当下的热度和网友赋予她的icon人设吗?吴畅畅则认为,不能夸大王菊所引发的社会共振的效应,也确实一定存在着跟风或搭便车的情况。但王菊所引发的性少数群体(同志)的强烈追捧,女性力(girl power)等青年亚文化或国内非主流文化群体的文化认同,还含藏着一种最大公约数的社会情绪。“在现实社会阶层固化的背景下,虚无感是很多年轻人和白领共享的情感结构,王菊在节目里的行动或言语,凭借这么一个正向、抗争、独立的精神内核,依然能够反‘丧’为胜,唤起了强烈的社会认同感。”
不过,也有不少网友已经开始对社交平台上铺天盖地的“菊”表示无奈、疲惫,“所谓过犹不及,物极必反,不想再看到‘菊’这个字!”
相比于王菊的翻盘,孟美岐和吴宣仪这两位已经在韩国女团中出过道的选手,则是另一种生存模式。从节目伊始,她们就一直是人气选手,名次稳定在榜单前端。即使在王菊掀起网络舆论热潮的当下,很多粉丝依然对她们表示忠诚。有行业人士表示:“我是不会被带偏的,还是喜欢漂亮可爱合眼缘,有实力又肯努力的小姑娘。”
“如果说粉丝pick王菊看的是精神,那pick她们(孟美岐与吴宣仪)的,就是基于传统的、建立在颜值和身材基础之上的实力,以及对传统女团成员的习惯想象”,吴畅畅分析称,“在这个节目当中形成了一种鲜明的社会学意义上的对比。”
除了icon级人物王菊,女团熟手孟美岐、吴宣仪,还有以Yamy、杨芸晴为代表的中性硬朗风,杨超越、赖美云为代表的可爱萌系,焦曼婷、葛佳慧为代表的海归范儿,以及李紫婷、陈芳语、李子璇这样的实力派……《创造101》的选手个性化、差异化明显。
不仅男女有审美差异 女粉丝们的pick也各有所异
差异化造就话题,《创造101》的观众为了pick个性化的选手们正在掀起一波又一波舆论浪潮。那么,观众们pick不同的小姐姐背后,到底体现着怎样的审美差异呢?
首先,在pick选手时男女之间存在审美差异。
此前,在新浪娱乐《三观建设运动》栏目针对《创造101》的随机采访中,女受访者多提及选手的“气质”,而男受访者们pick小姐姐的标准则更为具体:眼睛大身材好。这似乎也印证了“异性相吸、同性相斥”的法则。
新浪娱乐进一步对比了孟美岐、吴宣仪、杨超越、yamy、强东玥、杨芸晴等几位高人气选手,以及第二次公演实现强势逆袭、掀起讨论热潮的王菊等人的男女粉丝占比,发现情况各有差异且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
数据呈现出极端对比的是杨超越与杨芸晴、王菊的男女粉丝比例。微指数显示,杨超越的男女粉丝比例占比分别是39.75%和60.25%,而杨芸晴的数据是13.08%和86.92%,王菊的数据则是24.23%和79.17%。另外,公认的综合实力最均衡的孟美岐和吴宣仪的粉丝男女占比分别是26.69%和73.31%,23.77%和76.23%,比较趋向于女生占粉丝总数70%的平均水平。
简单来说,相对于其它样本选手,外表萝莉、性格蠢萌的杨超越更吸引男性粉丝,而中性风的杨芸晴和欧美范儿的王菊则更吸引女性粉丝。通过联系数据不难发现,相较于综合实力较均衡的选手,越是综合素质不全面、个别项比较突出的选手,其男女粉丝占比相对于其它选手就更极端。
根据微指数数据显示,提及“创造101”的网友男女比例分别是27.99%和72.01%。那么除了男女审美差异,占观众绝大部分的女性的审美差异又是如何体现的呢?新浪娱乐随机采访了几位关注《创造101》 的女性业内人士,她们给出的pick理由如下:
A:村花多可爱呀,她说自己是“全村的希望”,脸都不红说“黑猫警长是我亲戚”。而且,她漂亮,毕竟那些中性风,我是欣赏不了。
B:我就是要pick菊姐!菊言菊语有意思,《木兰说》里那么霸气,岂是那些卖智障人设或矫揉造作的妖艳贱货能比的!
C:Sunnee很热情爽朗不矫情,我这种内向的人会愿意和这样的女孩子交朋友。
D:山支大哥可萌可御还美,性格稳重业务能力又强,应该男生女生都喜欢吧?
E:既然是女团就应该选综合能力强的选手,我pick小甜豆吴宣仪!
虽说只是单个样本,但我们能发现,形成这样多样化的结果,一方面来自于节目中选手们本身的不同类型与鲜明的个性,另一方面,女性观众对女团预备役们的审美,本身就是是各种不同自我投射的集合。
在《三声》主办的新青年沙龙活动上,企鹅影视天相工作室副总经理、《创造101》制片人邱越发表演讲时表示,“女性的审美是各种不同自我投射的集合……如果对女性偶像产生喜爱,这是自我投射,是特别深的自我认同和欣赏。她会认为自己跟女性偶像是一类人,要不然觉得这是她想做而做不到的,要不然这就是她心目中理想的形象。”
吴畅畅则认为,女粉丝在pick选手的时候,还有一种心理补偿机制在驱动着审美取向。“你会发现很多女性粉丝本身喜欢的女团选手,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高颜值、大长腿,而是要么有内涵,要么你长得可以但是没有什么水平,要么就是一直很努力但依然不太行的,就是在某个层面上是有缺失的选手。”
“男性粉丝看女团选手,属于‘你有、我没有’,异性产生的荷尔蒙才能发挥作用;女性粉丝看女团选手,属于‘你没有、我有’,大长腿实则具有某种进攻性和距离感,所以女性粉丝大多倾向于被选手所具有的某种‘缺陷’特质吸引。”吴畅畅解释道,“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说,女性粉丝看女性选手会更挑剔一些。”
要成为下一个SHE?得女粉之外还需要……
不同受众审美取向的碰撞,造就了《创造101》的高话题度与全民性。不过,如果《创造101》的目标是继SHE之后又一个大众化女团,它所要考虑的问题可能要比偶像男团以及SNH48们多得多。
2018年被称为“中国偶像元年”,除了《创造101》之外,稍早的《偶像练习生》也功不可没,两档热门综艺使得原本属于小众亚文化的偶像团体有了更大众化的市场。虽说一个是男团,一个是女团,但是两者的粉丝却都以女性为主。新浪娱乐搜索微指数发现,提及“Nine Percent“的网友男女比例是15.88%和84.12%,提及“创造101”的网友男女比例分别是27.99%和72.01%。
经纪公司将偶像男团物化,将他们包装成“商品”推销给精神需求、消费能力不断增长的女受众,从而获得商业收益。反之亦然,以男性消费市场为目标的偶像女团如SNH48也能圈地自萌。那么,101女孩们这种大众化女团的消费市场又在哪儿呢?
对于《创造101》来说,得女粉则得天下。不仅仅是《创造101》,在整个消费社会当中,女性已经成为文化工业最大的消费群体,女性是电视节目的收视群体,是明星演唱会的粉丝群体,是购买时尚杂志和奢侈品的消费群体……近几年以女性情感体验、心理诉求为主的影视剧,包括俗称“大女主戏”井喷式出现。
出现这样的状况,一方面,当然是因为女性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女性粉丝的追星行为、消费行为更可见。“并不是说男性不追星或者说不为追星花钱,只不过说发声的、可见的女性比较多,她们愿意在社交媒体上去表达她们对选手们的喜好。另外不带任何性别歧视地说,在当下的男性主义尚占主流的社会,追星可能更加符合女性性别角色的社会期待和社会认知”,吴畅畅分析。
与吴畅畅的观点相佐证的是,《创造101》总制片人、企鹅影视高级副总裁马延琨也透露,从《创造101》的后台观看数据来看,男女人数相差不多,男生稍多一点,但点赞的参与互动七成以上是女生。
得女粉者得天下,在注意力就是生产力的偶像市场上,这已然是被印证过的“硬道理”。在《创造101》节目中,导师Ella曾提及,当年SHE的粉丝中女生占据70%粉丝,公司也为她们做了定位:“要做男生的女朋友,女生的好朋友。”这样的定位与实践操作是利好的,十几年过去,SHE和另一个经典华语女团TWINS,一起成了一代人的青春记忆——她们也是绝无仅有的具有国民性的两个女团。
在《创造101》之前,SNH48应该说是国内运作最成功的偶像女团了。根据微指数显示,在微博提及 “SNH48”的网友男女比例为59.43%和45.75%,这与提及“创造101”的网友男女比例分别是27.99%和72.01%形成鲜明对比。前者吸取其日本姐妹团AKB48的成功经验,早在落地中国时就喊出 “占领宅男市场”的口号,选出的也是青春漂亮、包装符合男性审美的女孩子。不过,由于未能引发女性共鸣,这个女团始终没能“出村”、“出圈”,没能成为大众化的偶像团体。
邱越曾表示,目前国内比较活跃的女子偶像组合多是从男性消费者角度出发打造的,但她认为能真正打动年轻人、能产生共鸣的,实际上是女生喜欢的偶像。
相比于SNH48瞄准直男受众而难以出圈,花样繁多、任你采摘的《创造101》已然成为具有较高传播度的综艺节目。不过,问题依然存在。
虽然从数据上来看,《创造101》的女观众占了绝大多数,节目方也强调节目不是在拼颜值,而是在拼才艺,几位导师也一再表示应该要打造“全新的女团”。不过,节目中还是时常充斥着多元化审美对审视女性的目光的臣服。例如选手们统一的粉红色制服、露出长腿的运动短裤,导师们告诉风格独特的Yamy“在团队中你不能太突出自己”。
当然,如今最不像女团成员的王菊被大面积pick,已然是粉丝们对传统的对女性的刻板审美的反叛。
导师Ella在节目中说,她希望有新的女性偶像出现,让女生当作榜样,成为她想成为的样子。其实回顾SHE的经典歌曲,如《半糖主义》、《super star》、《恋人未满》等,都是表达女性个人价值的作品。如今的101女团依然需要这样表达女性自我价值的实现。
吴畅畅则表示,要成为大众化的女团,还需要有文化资本。“在中国很多选秀艺人,因为没有完全符合中国的这种受教育的传统路线,在很多传统家庭来看会觉得你不务正业。很多女团的候选人说自己家里人反对自己来选秀。所以她们的社会价值认同不高,原因也在这儿。所以有的选手比如杨超越、朱天天选择‘卖傻’,并不是明智之举,反而会加剧了社会的某种刻板印象,让人觉得她们果然是不务正业、不读书的。”
在回答对《创造101》女团未来预期时,邱越表示,结果如何谁也无法预料,“只有事后大家会觉得做得还不错,但是那个时候谁知道呢。”
据悉,101女团将由“超女教母”龙丹妮的团队来运营,马延琨也曾透露,目前关于未来女团的计划工作一切顺利,包括定位、名字、成团后的专辑和音乐都已在做准备了。这个女团能否成为下一个SHE般的大众女团?我们拭目以待。(叶子/文)
(责编:冬冬)
更多娱乐八卦、明星独家视频、音频,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entertain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