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桔子”收获季节,在下一个栽种计划实施之前,记者找到了李少红,她给记者讲了“桔子”的成长过程。
李少红的“桔子”成熟了,就待端出来让观众品尝。嗅着那实实在在的桔香,李少红抑制不住地激动:“桔子就像我们精心培植的果实,浸透了汗水。”
“相识”:我们是经人介绍认识的
李少红把她与“桔子”的缘分说成是“先结婚后恋爱”。那是在三年前,李少红拍摄《大明宫词》的时候,有朋友介绍她看一本叫《桔子红了》的小说。
《桔子红了》是台湾女作家奇君的作品,书中讲述的是奇君对她家乡的回忆,在她脑中记忆的故事中,有大伯、大妈、秀禾和耀辉等人的影子,还有那座大宅子。
李少红感觉这样的小说更适合拍电影,拍电视剧太难了,内容的量不够,也没有太多的戏剧性。在这种条件下,李少红与“桔子”接触了,她说:“两个经人介绍的朋友,前提是让他们结婚,他们会努力培养感情,因为两个人都想好。虽然不是自由恋爱,可在接触中也会真正地爱上对方。当然这种感情的培养要经过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我是个麻烦的人,我足足培养了半年时间。”
“结婚”:我们的定位是虚幻的
在决定拍《桔子红了》的最后一刻,李少红找到了感觉,她爱上了“桔子”那虚幻的风格,那种把桔子红了引喻成生育与少女的模糊的风格。李少红说:“按照小说中说的,你看不清这是发生在哪里的故事,也不知道去他们家应该坐船还是坐车。”
“我把它定位在一个旧时代,城里更像上海那样的南方城市的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乡下更像明末清初的时代,剧中出现了民国14年的时候,但对我来讲,无论是14年还是其他什么年,都无所谓,这只是一个特征。我这样想着,觉得很有意思,所以我接受了‘桔子’,我们‘结婚’了。”
“恋爱”:我们有了爱情的结晶
《桔子红了》的特点恰恰是在爱情上没有结果,它转化成爱情与生命的关系。
周迅扮演的秀禾不能得到爱情,是因为血缘的关系,是世俗在她面前形成了一道障碍,最后她选择为爱情牺牲,是因为这样她反而获得了新的生命,所以爱情在这个剧中是没有结果的,但实际上这也是最大的结果。
李少红说:“这种爱情与生命概念的强化,取代了剧中人应该穿什么衣服、应该坐什么车、应该住在哪儿等,所有地理上、时间上的东西都变得不重要了。”晨报记者佟奉燕
短信发送,浪漫搞笑言语传情
手机短信传送天气预报、演出信息、彩票号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