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金鹰奖揭晓大部分奖项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视协的领导曾说:“留一个观众最喜爱的男女演员奖,是为了吸引演员们去现场领奖。”但本届金鹰节一开始,便与这种乐观估计开了一个不小的玩笑,开幕式的星光大道上只出现了3位演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任程伟和肖雄两度被安排与记者见面,也说明了金鹰节上确实缺少真正应该出现的演员。纵观整个金鹰节,我们的遗憾和疑问又岂止这些。
奥斯卡为何没有缺席者
金鹰奖有这样的规定:如果演员不亲临颁奖现场,则取消获奖资格。面对这样的“要挟”,直到昨天下午3点,飞抵长沙的获奖演员一共才有4位,真是充分证明了金鹰的吸引力在演员心中的分量。
一个有实力的奖是不应该受到这样的轻视的,看一下明星们是怎样对待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准备礼服,而我们这里的演员呢———大家的回答大多是“我正在忙着拍戏呢!”在中国,可以称得上是国际级演员的人一定没有美国多,但他们为什么一定会比美国演员忙呢?中国的某个演员上了什么外国知名杂志的封面都值得大写特写的,如果那些杂志社也搞个封面奖什么的,演员们未必会送上“忙着拍戏”的答案。
金鹰到底是观众的还是专家的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为电视设立的奖一共有两个:一个是飞天奖,另一个就是这几天正在进行的金鹰奖。二者有一个明显的区别:前者被称为类似于“金鸡”的专家奖,后者则主要由观众评选,这更像电影界的“百花奖”。主管部门对电视剧的发展起引导作用是应该的也是完全必要的,但这个使命是不是应该在这两个奖中都要体现,却是值得商榷的。如果在金鹰奖里也渗透过多的专家意识,不但会使这个奖项失去个性,还会让它无论是在观众中还是在业界都会失去应有的关注度。试想一下,如果招待客人时口口声声说要尊重客人的口味,却又圈定一个“小菜单”让客人从中选几样,是不是多少有点“口是心非”的嫌疑。
该请怎样的嘉宾
组委会安排记者大规模地去采访某个活动,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个活动在整个金鹰节所占的分量。两场明星见面会的嘉宾一个是陈美,一个是陆毅,但是现场的情景很难让观众意识到他们是金鹰节的嘉宾。因为记者们只是围绕着艺人个人或者是他们的作品本身采访,很少有人能把他们与金鹰联系上,因为他们充当的也仅仅是娱乐圈的普通一分子。让人感到困惑的是,本届观众喜爱的男女演员里难道没有一个演员有担当此重任的实力吗?如果没有,或者因为其他不可知的原因造成这样的结果,是不是也应该值得大家思索一下呢?
金鹰奖和金鹰节的两种风格
金鹰奖自1983年设立以来,到今年已经走过了19个年头。金鹰节是金鹰奖的衍生物,今年才刚刚两岁。是因为有了金鹰奖才有的金鹰节,所以金鹰奖的各个奖项理应是金鹰节的重头戏。不过,事实并非如此:金鹰节的七大主体活动里只有闭幕晚会和金鹰奖有直接的关系,其他的无疑都是以做秀或者说是以吸引观众为目的。一位来金鹰节采访的记者这样评价这种差距:记者就像是猴子,本来在各自的山头吃香蕉,突然有一个消息说花果山有很多香蕉,大家就都来了,但是猴多嘴多,再加上本地猴子占据天时地利,外来猴子的日子并不好过。重要的是花果山的香蕉并不都是本地的特产,而且还不是时令水果,所以魅力并不见得有多大,所谓的“节日”一说也就大打折扣。新报长沙电 见习记者裴艳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