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话者:尹力(电视剧《无悔追踪》导演)、解玺璋(影视批评家)
谈话地点:
长沙金鹰论坛现场及场下
不看自己拍的戏
主持人:如果不是职业需要,你们谁会看电视剧?
尹力(以下简称尹):现在滥情风、戏说风乱刮,我很难看到我想看的东西,也就不太看了。自己拍的?更不看。
解玺璋(以下简称解):我媳妇每天都追剧,我呢就听剧,听到喜欢或者愤怒的时候我就会看。
尹:一般你什么时候会愤怒?
解:现在很多电视剧不说人话,不说人话的电视剧让我愤怒,还有,像《情深深雨蒙蒙》这种戏,肉麻,我接受不了。我最近在看《激情燃烧的岁月》,因为难得看到一部说人话的电视剧,第一次主动坚持把它看完。
尹:你代表不了电视观众。今天的观众喜欢看什么?每个拍电视剧的人都在问。他们要选择最大众化的、最主流的内容和方式,他们不可能考虑到每一个观众。现在一部剧要卖出去,一靠“借市”(选题材),二靠阵容,相比较而言,“借市”更重要一点,很多投拍电视剧的人现在都不肯动脑筋,只要能把剧卖出去就行了。
每次拍完剧,如果有观众方面的反馈说喜欢我,我就觉得还有信心拍下去;但是一到电视节上,看到一万个人在做这种东西,大家都像农贸市场上一样吆喝,我就没信心了。拍电视剧执行的是许可证制度,一年一万多集,拍片方向都是从管理方面着眼,没有从受众面出发的战略方面的调整与调查。
港台剧的影响
解:市场没有一个标准,对受众缺少科学的市场调查,片商一哄而上,主要是看题材和阵容的品牌,观众也是如此,观众是被动的。尹力,对我来说,你是一个品牌,但是《你的生命如此多情》让我特别失望。
尹:我已经老了,不知道现在的年轻人怎么谈爱情。
解:你不但不知道年轻人怎么谈爱情,你就没谈过爱情,我们这代人就白活了。
主持人:有人认为,是港台剧把中国观众的电视剧欣赏水平带歪了。
解:其实中国人消费故事的习惯从宋代的勾栏瓦舍就开始了,这是中国人渗透到基因里的习惯,并不是港台剧的原因。但是西方文化改变了知识分子的欣赏习惯,他们开始倾向于内省式的思维方式。但是中国自古以来都有婉约派和豪放派的对立,即使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后,鸳鸯蝴蝶派依然占据一定的读者市场,他们认为,故事连载在城市文化中有助于释放人际的压力。为什么1980年以后人们对港台剧会爆发这么大的热情,港台的电视剧甚至进入到我们的文化记忆?因为30年代在上海发展起来的市民文化在港台剧中有了延续。
港台影视剧曾经给中国影视剧带来了制作上的参照,他们很快就学会了,但是在进入了一个套路之后,反而限制了自己的发展。
80年代,中国引进了一批优秀的欧美电视剧,与港台剧的沉溺于生活不同,欧美电视剧比较着眼于观察世界,像《大西洋底来的人》等等剧目,在当时极大地开阔了一批观众的视野。但是90年代以后,进口欧美的电视剧就越来越少了。观众缺少多样化的参照系,欣赏口味变得比较单调。其实观众的口味和欣赏习惯是可以培养的。
电视剧的择众
解:我们要想看电视,只有等待观众的欣赏素养整体性提高。
尹:实际上现在电视剧已经反过来作用于生活的情况越来越严重,年轻人从中看到时尚,老年人从中看到另类的生活,整个社会存在一种虚拟的生活状态。大量的电视剧培养了一批麻木不仁的观众。
解:大众的道德取向是保守的,要想赢得大众就不能太超前,只能讲故事。
尹:电视剧是整体社会浮躁的产物,不能强求制片、导演那边单方面做什么,这是一个社会化的问题。以往我们拿电视剧当教化的工具,后来忽拉拉一下子过到港台那边,实际上是把地方文化的行为方式变成了主流文化的行为方式,严重影响了电视剧的创新和再生能力。
解:我知道你口气这么极端是有原因的。
尹:我自身的例子足以说明问题。在拍《无悔追踪》的时候,我做了很努力的尝试,用含蓄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一些东西,但是得不到任何回应。从那时起我知道电视剧是干嘛的了,我也知道它是拍给谁看的了,企图从电视剧中寻找自己的东西是不现实的,所以我拍《你的生命如此多情》就没有《无悔追踪》那么认真。
解:尹力是电影学院78级美术系的,他心里有电影情节,老想拍电影。其实电影更难,必须在允许的框架内创作,不然就通不过。电视剧相对还更加市场化一点。
尹:其实真的不想拍电视剧了,不过我一听你这么说,我还是拍电视剧吧。
谈话背景
国产电视剧这两年突然呈现出异常繁荣的状态,这种状态第一表现在电视剧集数量的急剧增长,今年正在拍摄或筹拍的剧集已经达到了上万集,平均每天有三十集电视剧面世;第二表现在参与者数量的急剧增长,不管是做什么行业的,都想到电视剧中捞一把。纯粹的市场行为造就了片商的两大收视法宝:第一,题材跟风。你“戏说”我“私访”,你“刘罗锅”我“纪晓岚”,你“刑警”我“缉毒警”,你“婚外恋”我“第三者”……一种题材的剧热播了以后,绝对少不了成批的跟风者。第二,阵容第一,一些演员和导演在一部戏成功之后慢慢形成了阵容的品牌效应,阵容成为不少观众决定看与不看的先决条件。
本届金鹰论坛的第二道论题———“对电视剧热的冷思考”正好切中了行业的要害,因此得到了听众的热烈响应。在这次讨论中,著名电视剧导演尹力先生和著名影视批评家解玺璋先生有一次直指人心的对话,散场后,记者又约他们俩进一步谈论了这个话题。读者能从中读到一个电视从业者对自己创造性的工作缺少回应时的疲惫与无奈,也能读到一个批评家对社会浮躁心理的深度思考。本版撰文/李多钰 摄影/储璨璨
手机铃声下载 快乐多多 快来搜索好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