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实习记者郭佳自上海《日出》拍摄现场报道:一直以来,电影导演最引以为傲的莫过于对电影的虔诚和对市场誓不低头的傲骨,他们的世界里只有艺术,而影片发行与市场的困境似乎与他们没有任何干系。但是最近,一批在艺术上极富造诣的电影导演纷纷有了曾被电影界认为是“娱乐快餐”的电视剧拍摄的体验,比如陈凯歌和谢飞的介入不能不说是对人们头脑中一贯的电影人心态的一种颠覆。同时,《 吕布与貂蝉》的杀青和《日出》的热拍又使观众对目前混乱高产的电视剧市场有了新的期待。
日前,记者在电视剧《日出》的上海外景地见到了谢飞导演,在斯琴高娃、郭宝昌、许还山、徐帆等一干重量级人物的包围下,默默端坐在监视器后的他仿佛是用气韵控制着整个拍摄的进度。以前我们常说好演员是有场的,但其实好导演更是如此。
对于《日出》谢飞说得并不多,“因为这个戏没有什么特别的伟大意义,但它所表现的主题与今天没有任何距离,同时它也符合我擅长的现实主义正剧风格。”眼前的谢导神态怡然、语速平稳,似乎与他一贯留给人的对一些体制弊端直言不讳的印象有些出入,但真正进入谈话状态后,他骨子里的耿直和坦诚便一股脑地宣泄出来。
-拍电视剧是顺应市场
电影人的清高是尽人皆知的事实,首度尝试电影人有些不屑一顾的电视剧,不能不说是对市场的一种妥协。但谢飞却否认了这种观点,“妥协谈不上,这只能说是对市场的一种顺应。艺术家是可以抗争的,但面对市场的压力,大多数凡夫俗子都要随波逐流,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会觉得丢掉金身有多苦闷。电视剧最大的好处是可见观众,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粗糙,但这种弊端是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改变的。英国以前拍过很多根据名著改编的电视剧,质量都很好。此外,无论来自创作还是市场的压力都可以成为好作品产生的动力。曾有俄罗斯导演对我说,现在的俄罗斯导演与前苏联时期的导演相比,无论经济还是舆论压力都要小得多,但现在艺术上反而不容易出精品,应该就是这个道理。”
-二流智商就能当导演
在《日出》剧组里,有两名场记是谢飞毕业班的学生,在他们的心目中谢老师是当之无愧的艺术家,可谢飞自己却认为:“无论从思想还是形式上,导演都不能算是艺术的原创者,因此他们并不伟大,只是导演同明星一样,都是容易出名的职业罢了。一流的艺术家应该包括作家、作曲家、画家等,而导演只要是具备二流智商的人,学学谁都能胜任,不信你就来回顾一下,话剧导演除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真没有可称之为真正艺术家的人了。”
-A—G院线恐难以为继
现如今,电影人集编、导、演于一身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那么文学功底极为深厚的谢飞是否有意尝试这种方式呢?答案是否定的。他说:“编剧同作家一样,深入生活是最首要的,但我除了当老师就是拍电影,整个人的状态始终是浮着的,因此潜心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只要能将艺术电影做得被圈内人认可就足够了。”
虽然艺术电影受众的局限性始终是令人担忧的话题,但近期A—G艺术院线的启动似乎为艺术电影今后的发展点燃了一盏明灯,可谢飞对此却缺乏信心:“依照目前的发展态势,A—G院线恐难支撑下去,因为参考国外同类院线的发展轨迹,60%的经典影片加近期各大电影节的获奖作品是艺术院线最理想的运行模式,因此,片源应是国内发展艺术院线的最大障碍。”
-《益西卓玛》仍有遗憾
除了目前正在拍摄的《日出》外,谢飞最为惦念的恐怕就是他新近完成的电影《益西卓玛》了,虽然目前该片已通过了审查,但尚未确定公映时间。自去年8月以来,该片已由国外销售代理人先后送往美国、意大利、德国、荷兰等二十多个国际电影节展映,受到了广泛的好评。在美国棕榈泉电影节和荷兰国际电影节上均被选为“观众最喜爱的影片”,近来又在美国圣路易斯国际电影节获得评委会授予的大奖。即便如此,谢飞仍认为这部片子不如自己早年的《湘女萧萧》,“因为故事太多与篇幅有限的矛盾为该片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新增诺基亚数百首手机铃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