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康熙王朝》的编剧之一、南京作家朱苏进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电话采访。在采访过程中,朱苏进毫不讳言自己对康熙这个人物的喜爱和在这个人物身上倾注的感情。记者孙立梅新闻晚报报道记:在您接手把二月河的《康熙皇帝》改成电视剧本之前,看过电视剧《雍正王朝》吗?朱:看过,这是我主动看过的为数不多的电视剧。记:这会不会给您改《康熙王朝》造成压力?您在改编时有没有想过要跟雍正区别开来?
朱:压力和制约是肯定有的。我当初接这个剧本,主要是因为导演和制片人的热情,还有就是康熙本身的个人魅力。虽然时代相连,但康熙的经历相对来说要丰富、大气得多,这给了我极大的诱惑力。记:但是很多观众都会认为,《雍正王朝》几乎把所有可以表现帝王的形式都用光了,那么《康》剧和《雍》剧还能有什么显著的不同?朱:各有所长吧,如果说《康熙王朝》比《雍正王朝》突出的,我认为是我着重表达的康熙的王道精神和帝王情怀。《雍正王朝》写的是一个朝廷上的皇帝,《康熙王朝》还写了这个皇帝的亲情、爱情、师生情等。记:在此之前,您对清朝历史熟悉吗?朱:我不是专门研究清朝历史的。我读过一些书,但是不多,像金庸几部武侠小说都是写清朝的,二月河的《雍正皇帝》我也看过。接剧本是因为康熙“个人魅力”你看到的,是“我的康熙”
记:您曾经说过并不喜欢二月河的原作?朱:我不是说不喜欢,而是原著小说并没有能打动我,所以我对剧本改动很大。记:我有种感觉,就是现在的帝王剧在对某些情节的处理上,让观众总觉得这个皇帝杀人或做坏事其实是迫不得已的,是可以原谅的。这是不是出于编剧的偏爱呢?朱:应该说原谅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在了解这个人之后,你才会原谅他,我只是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了。记:那我能不能说,观众看到的康熙皇帝,是朱苏进的康熙,而不是历史上的康熙?朱:历史上的康熙到底是什么样子?谁也说不上来。记:抛开电视剧,如果让您从感性的角度来评论一下康熙和雍正,您会怎么说?朱:雍正无疑是个称职的皇帝,而康熙是个可以称得上伟大的皇帝。我更偏爱康熙一些,就是从一个作家的人文角度来说,我对康熙有感情上的认可。
记:您有没有听说过《康熙王朝》里有历史性错误?朱:我自己也知道。不过错误得分成两类。一类是技术性的错误,是我本人对历史事实不熟悉造成的;另一类是我根据创作需要加工的,就是在不违反大的历史事实的前提下,进行了一些技术加工。记:您本人对这个剧本满意吗?
朱:当时写的时候有些仓促,其实还可以更完善一些,把矛盾集中在某些方面,人物可以更少一些,线索可以更单纯一些。但总体上我是满意的。记:您看过整部电视剧吗?朱:我用一天的时间全看完了。记:您好像有个说法,说《康熙王朝》要是一集不看,太冤;要是每集都盯着,太傻?朱:那当然只是一种调侃。我自己是肯定要看完的,至于一般电视观众,我觉得最好采取一种“似看非看”的态度,别把历史剧当成历史来看,那样的话就太可笑了。记:二月河给《雍正王朝》打了59.5分,您能不能给《康熙王朝》打个分数?朱:剧本是我编的,我不当评判家,让观众打分吧。记:那么评价一下演员的表现。朱:斯琴高娃是个天生的艺术家,她演的孝庄充满了激情和创造力;陈道明把我预想的王道精神和帝王情怀都演出来了,他有那种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君临天下的气势,这跟唐国强演的雍正能很鲜明地区分开。
还会接手历史剧
记:《康熙王朝》可以说是给您的创作开了一扇窗,您今后还会做这方面的工作吗?朱:事实上我现在就在改编一部历史剧,已经快完成了。
这次写的是明末清初时候的事,我个人非常喜欢这种改朝换代、波澜壮阔的历史大背景。记:您现在觉得对现实题材和历史题材哪种比较得心应手?朱:如果是电视剧呢,我会说自己对历史剧更感兴趣;如果是写小说,我还是军旅题材来得顺手。记:在写这个剧本之前,您的生活是比较平静的。我知道现在有很多记者都要采访您,您现在的生活是怎样的呢?朱:这个剧本是去年完成的。但是今年开播之后,很多记者都来找我,我也是处于一种不设防的状态,把自己能说的说出来,希望能方便观众了解这个电视剧。记:您现在的身份是?朱:南京军区政治部创作室主任。
短信圣诞站送大奖:数码相机、CD/VCD…好机会别错过!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