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为中国电影执着了数十年,赢得了众多荣誉的著名导演,人过中年却改行拍起了电视剧,其中的某种辛酸让人想起了侯宝林当年那段著名的相声。好在《日出》可以让谢飞的现实主义通过电视剧找到更多的知音。中国的电视剧也因谢飞们的加盟而迅速提高自己的制作水平和艺术品位。
《日出》符合我的风格
记者:您第一次拍电视剧,为什么选择《日出》这样一个作品呢?
谢飞:其实这也是刚好碰上的,拍这个戏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伟大意义,但它所表现的主题与今天没有什么距离,同时它也符合我擅长的现实主义正剧风格。
记:您拍的电影中好几部都是以女性为题材的,比如《湘女潇潇》、《香魂女》、《益西卓玛》,您这回第一次拍电视剧,选择的又是以女性命运为主题的作品,这是一种巧合,还是刻意而为呢?
谢:在男性社会中,女主角是观众比较爱看的,而且女性在封建文化下的命运是最苦难的。但其实这些题材也都是赶上的,像我去过丽江,那也有很多好的题材,但就是没有机会拍。
记:像您这样一个对艺术要求特别高的导演,怎么在这之间找个平衡呢?
谢:平衡就是恰当嘛,因为电视连续剧很多戏是靠台词交待的,这样就比一般电影拍得快一些,一说就两分钟、三分钟,量大,所以有时候一场戏两个多小时就拍完了。电影没那么多台词,要靠视觉要靠声音,所以必须要拍得精致一些。
记:那您觉得第一次拍电视剧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谢:应该就是它经济上对拍摄进度的要求,使得你就不可能有太多精益求精的要求。像群众演员也是,来了你就得用。20集的电视剧要20个小时,可是一个电影只要一个半小时。像电视剧要没日没夜地拍,准备就不充分,所以就必然造成一些困难。
记:我们看到《日出》的剧本上有好多您做的案头工作,觉得您是一个特别严谨的导演,但像您这样的电影导演都来拍电视剧了,未免让人有些心寒。
谢: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是现在市场经济造成的,因为现在电视剧市场比较大,而且大多数群众又不太要求这些方面,再有剧本要好,演员要好,这两条好基本就能够成功。电视剧比较糙,但不是主要问题,它现在还是很有市场的,而电影现在最大的问题是一直改革特别慢,而电影你拍得很精致,但不见观众,像我拍的那个西藏《益西卓玛》很久都不能发行。
记:像《益西卓玛》不能发行是不是促使您转行拍电视剧最大的原因?
谢:是呀,有它自身的很多问题,但也跟市场不景气有关系,我就说,体制不改,我就先不拍电影。
记:我看到您有很多对电影的批评言论,但这个问题是一直存在的。
谢:一直没有改,就看入关能不能够有所变化。
电视剧现状需要改革
记:那电视剧呢?
谢:电视现在状况并不是电视剧本身的问题,它是中国特有的。电视剧一般长度大,像情景剧,棚内戏是要求拍得较快一些,但像咱们这样三天、五天一集估计是很少见的。原因就是咱们现在是全民都在拍电视剧,都盲目、都不是期货,谁都不知道我拍完能卖个什么价,什么时候播出,于是大家都纷纷压进度,这样就造成现在这个状况,其实在世界范围里,很多国家的电视剧像电影一样,非常精致。因为它都是确定好本子和演员,就明确了哪个电视台要买,多少钱买,哪天播出,这都是期货性质,都是订好的,就不必要说按成本压多少。这是中国电视市场独有的,而且使得中国电视市场越来越大,这应该改一改,但怎么改我也不知道。一个五、六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投资,应该是事先找到买主,你看中央台的几个戏,像《西游记》、《长征》这些戏,中央台保证播出,而且保证回收,于是他们周期就比较长,中央台投资也大,就比较讲究。
记:您选择电影或电视剧许多都是名家、名著,这是不是也是您的一种选择?
谢:想拍电视连续剧,但也没有别的什么原因,结果碰到《日出》,而且特别愿意拍它,其它也看过一些剧本,没有特别好的,但如果有特别好的剧本,将来也可以拍。
记:那您有没有考虑自己尝试着写个剧本呢?
谢:编剧同作家一样,深入生活是最首要的,但我除了当老师就是拍电影,整个人的状态始终是浮着的,因此潜心创作几乎是不可能的,我只要能将艺术电影做得被圈内人认可就足够了。
记:对拍电视剧这个工作喜欢吗?
谢:倒也谈不上什么喜欢,但我这是赶上了,这不是说电视剧必须如此,如果电视剧的状态慢慢改变,也可以拍的既畅销,又很讲究,就像大家看过的,主要是一些欧美的,比我们拍的电影都要讲究,我觉得电视市场要改革,带动其它市场改革,盲目投资要减少,比如早就有电视台定好了,我前面拍的就比较松,不必要那么紧张。
记:您觉得您所看到的电视剧,哪些是精品呢?
谢:就是大家都认可的那些,像《大宅门》呀,还有黄蜀芹的片子,就是在这个条件下做得比较好的。
《日出》演员都很好
记:您能评价一下徐帆的表演吗?
谢:徐帆的话剧表演功力比较强,所以我这个戏里有大量的台词,她处理得都不错,她很自然很生动,她本人的神态就比较生动,她演了一个徐帆的陈白露,能把自己的气质、光彩放进来。
记:她说她有时会特别疯,其他人可能抑制她,而您特别鼓励她保持这种状态。
谢:她天天疯,现在成天就处于一个半疯状态,她就是很自然,很放得开,这个状态也符合人物的一些气质。
记:像斯琴高娃老师您已经跟她合作过了,那您觉得这次在电视剧中合作有什么不同呢?
谢:也没什么不同,她就是特别能创造人物。她形容顾八奶奶是一个初恋中的中年贵妇人,她的这个人物抓得特别好。
记:像郭宝昌呢?
谢:他是来帮忙的,我很感谢他。他本身在表演上人们不是讲他是一流演员吗?他本身表演非常好,他给我们的戏增色。
记:还有许还山老师呢?
谢:都是好演员,但主要是这些色角都有变化,不像话剧比较简单地讲这个人是个坏人,这里比较复杂一点。
记:我老觉得您过去拍的都是离都市比较疏远的,这次是个都市戏但又是三十年代的,那您为什么不愿选择当代都市题材来拍呢?
谢:这都是市场,碰上什么是什么,老板他让拍什么我就拍什么,他不拍我根本不会想这个的。这就是个娱乐市场,没办法的。
记:那您觉得这是妥协还是顺应呢?
谢:应该说是一种顺应。面对市场的压力,大多数凡夫俗子都要随波逐流,一旦尝到甜头,就不会觉得丢掉本身有多苦闷。电视剧最大的好处是大众化,虽然我们不能否认它的粗糙,但这种弊端是可以通过艺术创作来改变的,此外,无论来自创作还是市场的压力都是好作品产生的动力。曾有俄罗斯导演对我说,现在的俄罗斯导演与前苏联时期的导演相比,无论经济还是舆论压力都要小得多,但现在艺术上反而不容易出精品应该就是这个道理。《中国文艺家》提供整理汐汐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