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王利芬,您或许不是很熟悉,可如果告诉您她是央视二套《对话》节目的制片人,您是不是就会竖起大拇哥,由衷地赞叹一声:“这个女人不简单”。
王利芬“出身名门”,是北大当代文学评论专业的博士,可言谈话语中她对这个看得却并不重,对自己也不愿意多谈,“还是说说《对话》吧。”王利芬说《对话》出了七、八十期,她感到最骄傲的不是某个个体的成长,“而是我们有一支非常棒的团队。我们这个团 队的口号叫无缝链接。”她坦言“我们的团队一直在广纳英才,隔一段时间就会在网上有一个招聘。”她还骄傲地说,“我们团队的专业水准比外企的公关企业专业水准还高。”记者随口一句,“那他们薪水也有那么高吗?”王利芬笑了,她透露:“《对话》眼下的广告收入是二千万,可这个和栏目与栏目的从业人员是没有关系的。”
《对话》栏目在整个的谈话类节目中是出类拔萃的,可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制片人王利芬有啥远虑和近忧显然是人们备感关心的话题。王利芬说,“这是我们每天要考虑的问题。我觉得你如何永远的贴近那个时代,把最前沿的理念追踪到你能去理解、同时进行有效转化的程度,这既是远虑也是近忧。”《对话》所面对的受众群体似乎主要是白领阶层,可电视节目一向都比较讲究具有一定的普及性,在收视率和收视群体之间,王利芬是如何协调的呢?王利芬说这正是让他们最走脑子的事儿,“我们始终挣扎在这种平衡里,拿到嘉宾身上最前沿的理念,然后给人们最冲击、最有帮助的东西,可它往往不是那么好看,有时候甚至是单调的、业内的。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一个最佳的表现形式。”她补充说,“我不是特别追求收视率,也不是刻意追求好看,如果好看当然很好。最重要的这期节目对我们这个国家、对我们的观众有没有用。”
王利芬最后说也不是期期节目都做得那么成功,譬如在讨论一些经济前沿问题时,客观上有时候也可能将个别谬误的信息“推波助澜”了。“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而且我们都是在这样的一个历史中滚动的人,我们没有站在历史的一个制高点上来回看历史……你要参与就肯定会有一些谬误。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可能的减少这些谬误的流传,或者尽可能的挖掘那些对我们更有用的信息。”记者岳付玉
千首明星金曲铃声任你挑选
送祝福的话,给思念的人--新浪短信言语传情!
|